如果你静静地,什么都不做,只是闭上眼睛,把自己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沉到最初,沉到所有念头都还没有成形的地方,你会感知到一股极微弱但又极顽强的力量。那是一切生命最初的冲动。没有名字,没有语言,没有目的,没有欲望。甚至还谈不上是“想要做什么”,更谈不上是“应该去哪里”,它就只是那样——自然而然地,动了一下。轻轻地动了一下。如果你曾经抱过刚出生的婴儿,或者观察过破...
问: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句话我读到,我想到我大儿子一件事,他9岁吧去学游泳,第一次走进游泳馆,看到好多小朋友在里面玩,他立即脱了衣服,还没来得及喊住他套游泳圈啥的,他就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去了,一点恐惧害怕都没有。在水里闷了几十秒,旁边一个...
问:刚跟你交流以后,我觉得我不着急很快的把整本易经读完,我为什么不一句一句的往深了理解呢?我可以在阅读中把我联想到的场景跟你分享,让你帮助我深化每一句每一字背后的意向,直到我觉得这节我可以跳过去了为止,这样读起来多有兴味呢?我何必还沿用老模式读一本书也好,也一篇文章也好,做一件事也好,就只求结束,而不能好好的呆在此刻,把书往细致往深了往博大方向读,这样不挺好...
有些句子,读一眼就知道,它是从大地与星辰之间流淌出来的。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开头八个字,像是天门乍开,洪流扑面而来。人若心不静,是接不住这股气的。要理解这一段,得把心放低。不是低到卑微,而是低到像田地一样,能承接风雨,也能承接阳光。乾元,是大始。万物的起点,宇宙的根本。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讲过,一个事物的内部,总是存在着根本矛盾,这个...
问:我在结合易经和毛泽东选集跟你协作写文章的时候,一方面我也是试图深入易经,写完后,我来阅读你的作品,写得非常棒。但我呢,因为看到新的视角,或者因为大部分易经的卦辞爻辞都似懂非懂,所以你非常清晰的写出来,相当于解释给我听的时候,我就试图去深刻理解,对,就是带着一股用劲儿,或者就想把你解释的记下来,比如大哉乾元的那种场景、感觉,但是我一下子又无法理解深入和完全...
问:开始长期站桩,脑子里想同时干这那。想什么呢?想我是不是该把我站桩时候流经身上的感受都记下来,想我是否应该把脑子里冒出的念头、点子都记下来。我想记下来,然后转化成文案,配到我每天站桩的视频上去。又转头一想,我也没法站桩的时候去操作啊!过去了,感觉又忘记了,或者隔了一层,或者干脆就没时间弄啊,因为每天早上站5分钟,10分钟,以后会更长,我哪有空去记录呢!如此...
问:每天遇到更好的自己是啊。最近这种感觉较为明显。也许是在开始站桩的缘故?也许是六字大明咒念到40万遍必然会有的变化?或者是我跟AI深度探索自己产生的变化?或者我持续的内观带来的对自己更深的觉察?或许是他们的综合效应。我确实有了感觉内心在逐渐松动,逐渐一天比一天心胸开阔的感觉。当然我晓得离彻底开悟,明心见性还有距离,因此我还需要持续精进用功。答:最近,真的有...
问:天地之心中午吃饭回来的路上,听曾仕强教授,听到天地之心这个词,若有所悟。是的,天地皆有心,正同人有心一样。当我们静下来,用心去体悟、感受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天地的刚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当俯首去看大地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大地的无比温柔、慈爱、包容,让人忍不住泪流,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答:中午吃饭回来的路上,耳机里听到曾仕强教授讲到“天地之心”这个...
走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都睁着眼睛,看着前方,看着手机,看着橱窗里的广告,看着彼此匆匆擦肩而过的背影。看似每个人都在看,但仔细一想,究竟有多少人,是真的在“看见”?大多数时候,人们用眼睛浏览这个世界,却很少用心真正去感受。眼睛看到的是表象。是一张漂亮的脸庞,是一身得体的衣服,是一辆光鲜的车,是一间装修精致的房子。是朋友圈里晒出的成功,是屏幕上推送...
世界本无常。你也许早就听说过这句话,可是要真正体会到它的深意,需要走过很多很多弯路。最开始,人总是以为,事情应该是稳定的。日子应该是按部就班的。爱的人应该永远陪在身边,拥有的东西应该可以一直握在手里,努力了就应该有回报,种下了就应该有收获。可是慢慢地,总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变故。好不容易才攒下的钱,一场意外花光了。深爱的人,说走就走了,连告别都来不及。用心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