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乾卦全图:一条龙的完整命运

从潜到飞,从飞到退。乾卦说的从来不是一场向上的独舞,而是一次完整的存在展开。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一切的开始,是没有声音的。没有聚光灯,没有掌声,甚至没有鼓励。只是你自己,像深海里的一点光,若隐若现。你知道你有东西,但你也知道,时机未到。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四面楚歌,资源奇缺。可他没吵没闹,他在山野之间扎根,把土地政策一点点讲透,把农民的力气一点...

毛主席的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乾卦走完六爻,走完从潜伏到高飞、从跃动到极盛的全过程,终于来到这句被称为“终极智慧”的用九。表面看,这句话颇为奇异:群龙无首,居然是吉。不是说乾卦讲的就是“龙”之道吗?不是一贯在说“龙当自强”“飞龙在天”吗?怎么到了最后,却说:不要有“首”了?这不是前后矛盾,而是乾卦真正的收束之处。如果说前六爻都在讲一个龙的成长,那么“用九”,是在讲龙...

毛主席面对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亢龙有悔

上九:亢龙有悔。整条乾卦,走到了这里,气已经逼到极点。如果说初九是沉、九二是现、九三是警、九四是跃、九五是飞,那上九,就是顶了,是硬到了极处的一爻。但易经没有赞它,反而说了四个字——亢龙有悔。这四个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肃杀感。“亢”是高亢、亢奋、顶峰之义。龙,到了天顶,意气风发,所向披靡。但也正是这种极度的扩张,让它失去了和天道之间的“呼吸感”。一个人爬到了...

毛主席的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乾卦走到第四爻,气象开始转变了。前面三爻,或潜或见或惕,都是一种“蓄势”状态。而九四,是第一次真正提到“跃”字,是一个要不要飞、飞不飞、能不能飞的临界点。它没有说“跃出渊”,也没有说“跃上天”,只是说“或跃在渊”。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或”字,它藏着的不是犹豫,而是深思。不是决断未明,而是老练到知道——并非跃出去就好,也不是留在渊中就错。...

毛主席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你要是真的走到人生的“九三”这一步,可能比前面两爻更累。不是身体的累,是精神上的持续紧绷——一种长期的“我不能松懈”的警觉,一种明明已经走出困境,却不敢掉以轻心的状态。九三,不在初生之位,也未至巅峰。它处在上升的中间地带,下面的基础未稳,上面的高度未达,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正是在这样的阶段,《易经》劝你:君子要**“...

毛主席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的龙还在深渊,藏着,憋着,一点点汲取力量。到了九二,这条龙终于浮出水面。不是飞上天,也不是吓人一跳地腾跃云霄,而是出现在田野之间,出现在人间大地的真实场景里。你看,“见龙在田”,这句话特别柔和。它没有说“龙在天”,也没有说“龙在战”,它只说“在田”。在土地上,在人活着、耕作着、相互帮助、忍耐与希望交织着的那个地方。这是毛泽东最擅...

毛主席的潜龙,勿用

初九:潜龙,勿用。这短短一句,读快了仿佛没什么意思。潜着的龙,先别用,听起来像个告诫,也像个保守的建议。但你若把自己放进去,慢慢地咀嚼,就会发现,这是一句在边缘处、沉潜中、黑暗下才能听懂的语言。初爻,乾卦六爻之始。此时的龙,才刚刚萌动、刚刚觉醒,处于极低之位。什么叫“潜”?是明明有力量,却不显现;是明明已经醒来,却仍卧在深处。不是没准备好,而是知道自己此刻不...

毛主席的元亨利贞人生

有些话,要用心来听。乾卦开篇,四个字:元亨,利贞。看似古远,实则亲切。因为,只要一个人还想活得挺立、想在天地间走出自己的路,这四个字,就像老朋友一样,在心头时时敲打。先从第一个字说起。元。开端,大始。毛泽东在《实践论》里讲过,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起点,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元,便是这个“有”,是第一粒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不是虚浮的起势...

【内化矛盾论】第十七篇 · 拉扯不是敌人,而是觉醒的开端:我与我之间的持久战

《矛盾论》的前十六篇,我们拆了结构、讲了历史、穿透了系统。到了最后一篇,我们把矛头收回来,指向那个最复杂、也最沉默的矛盾:你自己。不是你与父母的矛盾,不是你与体制、职场、社会的矛盾,而是你与你自己之间,持续、反复、说不清也断不掉的内在拉扯。这是毛泽东没有直接谈,却已经深藏于“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因决定事物变化”的命题中的深层地带。每一个活着的人,几乎每天都要...

【内化矛盾论】第十六篇 · 统一不是消解,而是更高维度的容纳

在所有有关“矛盾”的讨论中,最容易被误解的一个词,是“统一”。很多人听到统一,第一反应是“问题解决了”“冲突不见了”“终于回到了一个和谐的整合状态”。于是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统一视为一种“完结”“归一”“张力被消除”的静止状态。但《矛盾论》给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毛泽东说:“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统一”,而在于“统一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