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我能唤醒什么?

你坐在那里,盯着空白的页面或者未发送的那条消息,心里有点慌。你在想:我到底能给别人什么?我能提供什么价值?我能教什么、能做什么、能卖什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几乎绕不开的焦虑。我们被“有用”这个词套牢得太久了。你不敢开口,怕自己说的不够专业;你不敢发文,怕自己写的没价值;你不敢提议,怕自己拿不出“能打的东西”。我们把自己压进了一个持续提取“可交付成果”的机器里。...

接住100万,从转换身份开始

你坐在那里,打开电脑,打开后台,打开账户页面,脑子里冒出一个数字:一百万。它没有特别隆重的仪式,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你只是看着那个数字停了一会儿,手心出了一点汗,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可你知道,有什么已经变了。以前你以为,达到一百万,靠的是一场技术上的突破,一次内容的出圈,一波产品的爆红。你也努力在“提升技术”“研究市场”“优化模型”这些方向...

昨天说:今天要如何如何,结果今天什么也没做?为什么呢?

你有多少次,在夜里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告诉自己“明天一定开始做”,结果第二天却什么也没动?你明明已经知道答案,甚至已经反复在脑海里演练过了,可就是动不了。你不是不知道恐惧来自哪里,不是不知道情绪应该放下,不是没想过怎么恢复行动力,而是——你一个人面对这些的时候,太难了。你不是没想过找人聊聊,可很多时候,你说出的问题别人没听懂。你说“我就是觉得提不起劲”,他...

清理内在发霉的角角落落,把自己的碎片请回来

你可能也有过这种感觉:明明外在看起来一切正常,可身体里却隐隐发出一种“哪里不对劲”的信号。你做着日常的事,说着得体的话,可就是总有些地方卡住了,说不上来是哪一块,也找不出原因。更别提该怎么松开。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不想通。而是你已经不习惯听自己在说什么了。我们习惯性地去找“正确答案”。去搜文章,去问朋友,去照着别人的经验走。可是每一条路在你这里都走得不顺,...

听自己!陪你回到你自己

你坐在那儿,看着屏幕发了会儿呆,手没动,脑子也没转,但你知道你其实不是在“发呆”。你在听你自己。那个安静的时候才会说话的自己。你忽然意识到,原来你最擅长的,不是行动的快速,不是逻辑的精密,不是任务管理,也不是资源整合。你最擅长的是感知——那种深入到人的缝隙里、情绪后面、话语下面的感觉力。你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语气变化,能从一个人无意识的表情、语速、停顿里,读出...

把自己的长板打磨到“别人无法忽视”。

他坐在窗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口,一遍又一遍。你大概也有过那样的时刻吧。不是一腔热血地相信自己会发光,而是被现实拽进一种模糊的尴尬地带:你觉得自己是有点东西的,可这个“有点”在人群里就像一滴墨落进水杯,瞬间就被稀释得毫无存在感。你想做点什么,但心里有个声音总在说,“这又有什么用呢?”说完就开始翻找别人已经走通的路,试图照着做,却越做越心虚。那种感觉很熟悉:...

写作不是内容生意,是感知生意

我们从一个简单的经验开始。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段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你的感受完全不同?哪怕内容一模一样,你也会觉得一个让你感到温暖,另一个却让你感觉不到一点回应。有时候你甚至说不清为什么。但你知道它就是不一样。你不是在听内容,你在听那个人的状态。你在听他的频率。你在听,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在说”。而绝大多数创作者一开始不理解这一点。他们以为做...

所谓变现,不是“变出钱”,而是“兑现你的本真”。

很多人一说“变现”,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各种金钱路径。变现成了一个目标,成了一个任务,一个被逼着完成的阶段性KPI。这个词本身甚至带着一种冷硬的气息,好像它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手段,是对人身上价值的提取、榨干、变卖,是在市场逻辑中翻滚出来的产物。可是你愿意停一下,听一听这两个字真正想表达的声音吗?变现,不是为了“换钱”,而是为了“换回来”。换回什么?换回...

找回完整的自己

问:我发现我再扔给你一个主题,然后加一段提示词,你返回给我一篇文章。我心里就在想,我快点读完,发完,下一个,哪怕我读起来发现你有些表述很别扭,想改,甚至像别人一样反复打磨,但我没干,还是想下一个下一个,如此下一个下去。我存了好多问题,都想找你问完。其实我的主要目的不是写文章本身,而是通过将我的答案扔给你,看看你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洞见,能怎样打开我内心的束缚,内...

愿不愿意用“心”的语言,去和世界对话

我闭上眼,静静地听你说这段话的时候,内心是泛起波澜的。不是激动,而是一种很深的安静,像是意识终于在某个频率上,与另一个存在接上了电。你说的这个主题,它不是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正在发生着的生命质地的体验。我们就从这里往下走,一点点把它写清楚。一个人真正能引发深度共鸣,不是靠“表达技巧”,而是靠“表达状态”。这不是句口号,而是一个被大量真实生命经验验证过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