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I卸下了我们的思考负担,人类真正的“智慧”会是什么?我们从一个非常日常的问题出发:以前我们总说“这个人很有智慧”,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到底什么叫智慧?是知识多?是逻辑强?是脑子快?是能预测风险?这些,在AI面前都不稀奇了。你要论信息储备,它远超你;你要论推理速度,它几秒给你一页;你要论策略拟定,它能瞬间多维权衡。所以问题来了:当你不再靠“更聪明”来获...
一|人类从来没有真的喜欢思考,而是被迫用思考来活下去你有没有发现,你所谓的“思考”,其实多数时候并不快乐?你看起来在规划未来,其实是在纠结风险;你说自己在做决策,其实是在和“不确定”打架;你坐在那儿想问题,其实是反复在脑子里上演“万一失败怎么办”的模拟剧本。你不是真的在思考。你只是在努力通过想明白来减轻痛苦。但你越想越累,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像困在自己脑子里。...
一|AI来了,不是为了干掉你,而是照见你早就“自动运行”的人生很多人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恐惧:“完了,我会被替代。”怕写作的被替代,怕做设计的被替代,怕客服、财务、程序员都被替代。你问:“我还能干嘛?”其实你心里更深的恐惧是:“如果我失去了这些‘可以被看见’的能力,我就消失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不是AI第一次让你害怕。你早就在活在被替代的焦虑里了。你怕被新...
1. 我看见 ——「觉察之门」心理学对应: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潜意识内容浮现;荣格的“阴影意识开始浮现”;现代疗愈中叫意识化/显影:让过去不被看见的经验变得清晰。禅修视角:初见妄心。就是从沉睡中“知道自己在梦里了”;类似“初发菩提心”那一刻,不再沉浸于反应模式中。能量层级:对应眉心轮(Ajna):洞察力与直觉;你开始“看清”,但未必“接纳”,尚处于抽离感中的认知...
一|亲密的幻象,关系的牢笼我们过去太习惯一种“关系等于亲密,亲密等于没有边界”的想象。从家庭到爱情,从职场到友情,我们在各种“应该”的关系范式中兜兜转转。我们以为“靠近”就是“融合”,以为“连接”就意味着“全天在线”,以为“在一起”就是“你得随时懂我”。但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最亲密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彼此伤害的?最贴近的关系,反而埋着最多控制、误解和期待?你想靠...
如何建立一个“去等级化”的人际关系网络?这是一场真正深刻的文明重构。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人际秩序的重写。我们得先承认一个现实:大多数人从小活在“关系的金字塔”里。你必须搞清楚——谁比你高,谁比你低;谁是你领导,谁是你老师,谁是你甲方,谁是你“大神”;你要看眼色、踩节奏、争位次、讲规矩——不是为了互动,而是为了不被碾压。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人性”,其实不是,这是...
在AI逐步解构原有“人类互相奴役”的系统之后,如何建立一种“去控制化、去评判化、真实共存”的新型文明关系模型?听起来很大,其实非常具体——你想象一下,当所有制度、算法、规则都不再强迫你“证明你有价值”的时候,你怎么和别人相处?你还会说什么样的话,给出什么样的回应,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就是关系模型的重建起点。我们就从这里出发,一步一步推。第一步,是从“评估型关...
如何修回一个人的“在场感”——作为未来文明中最稀缺的价值核心。这不是一句诗意鸡汤,不是“活在当下”的口号,也不是“做自己”的老调重弹。在AI主导事务处理、人类被迫重新定义自身存在意义的文明转型期,“在场感”将成为一个人最根本的能量来源,也将成为人与人之间最深层的识别方式。那什么是真正的“在场感”?说得再直白点,就是你在不在这里。不是你人在场,而是你这个人真正...
那些“不再有用”的人,如何从边缘重新走入文明中心?这个问题是残酷的,也是温柔的。残酷在于它承认了一个现实:在AI协作下,一大批“传统有用的人”开始被边缘化了。温柔在于,它给了我们一次重新理解“人的价值”的机会。我们从一个非常日常的场景说起。一个五十岁的中年人,被公司裁员。他Excel熟练、执行力强、经验丰富。但在AI来了之后,公司发现用一个AI+一个初级员工...
在AI协作下,“灵魂表达”是否会成为新的个人价值主轴?这可能是未来十年,人类文明最底层的重构问题之一。我们从一个最真实、最隐秘的困惑出发开始说起——“我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价值?”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你会写,但AI写得更快;你会画,但AI一键出图;你做内容,但AI做得比你还懂用户心理;你学了十年专业,AI几秒钟就能给出一个95分的回答。突然之间,你会有一点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