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你的胃总是揪紧?它在告诉你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刚吃完饭,还是遇到巨大压力,又或者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你的胃部都会有一种“揪紧”的感觉?它紧缩着,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捏住它,甚至你刚才去感受的时候,脑子里直接冒出了一个念头:“我心轮的能量不通。”这个念头,不是随便冒出来的。你的身体,其实比你的头脑更清楚问题的核心。你可能没意识到,但你的胃,每天都在帮你“消化”情绪,而不仅仅是食物。1....

为什么你内观时会想逃?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你开始深入内观,没多久就会有一个想逃离的倾向?可能是突然觉得烦躁,想换个姿势;可能是脑子里冒出各种琐碎的想法,让你觉得不想继续;甚至有时候,你就是单纯地不想待在那里,想起来干点别的,哪怕是刷手机。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人类的本能。真正的问题是,你在逃什么?1. 你逃的,不是“内观”,而是“面对自己”你有没有试过站在镜子前,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刚开...

修耳根圆通:在静与动中听见自己的本然

你有没有发现,耳朵是一个很特别的感官?你可以闭上眼睛,但你无法“闭上耳朵”。声音永远在流动,你能听到远处的车鸣,近处的呼吸,甚至在一片寂静中,你也能听见某种“静”的存在。这正是修耳根圆通的关键——声音,它既可以是“动”的体验,也可以是“静”的体验,但无论是动还是静,声音本身并不妨碍觉知。那么,你如何在“静”中住?如何在“动”中住?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静”与“...

深度解读“灵虚尘”——用最直观、通俗的方式让你彻底明白

“灵虚尘”这三个字,可以拆开理解:“灵”:灵性、意识、本心,指的是最根本的觉知。“虚”:空无、无形、无限,指的是不固着于任何具体的东西。“尘”:微尘、染污、妄念,指的是世间的纷扰与妄想。合起来,“灵虚尘”可以理解为:灵性的光明之中,因染上世间尘埃而失去了本来清净。换句话说,它描述了一种现象——“本来清净的觉性,被妄念、执着、情绪污染,变得迷茫不清。”用直观比...

世界是叠加的,现实由观察者决定——生活化、具体案例深度解析

1.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叠加态与观察者效应在微观世界里,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只有当我们观察它时,它才会“坍缩”到一个具体的状态。这个原理适用于一切事物,只是在人类的宏观世界表现得更隐蔽。现在,我们通过几个生活中的例子,直观地理解“世界是叠加的,现实由观察者决定”。案例一:未打开的礼物盒事件:你生日时收到一个盒子,但你还没打开它。在没打开之前,这个盒子...

《金刚经》的量子力学、潜意识、帛书《老子》三重视角解读

一、量子力学视角:《金刚经》的“空性”与量子叠加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波函数与现实的叠加性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粒子在被观察之前处于“叠加态”,即它既是波又是粒子,同时存在于多个可能性中,只有被观察时才“坍缩”成某一状态。《金刚经》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正是这一原理的体现:凡事物的“实相”并非固定,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认知与视角。“过去心不可得,现在...

为什么我念六字大明咒时,入定更深了?深度解析“执着松动—心念减少—定力增强”的神秘机制!

你的体验不是错觉,而是一种内在执着松动、心念减少、清明显现的自然现象。这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心理、意识、禅修状态变化。我会从 心智结构、禅定原理、六字大明咒的作用、你的思维模式变化 四个角度,为你剖析你为何在诵念时感觉入定更深。第一步:从“执着松动”到“心念减少”你的心念减少,为什么更容易入定?在与你的深入对话中,你已经觉察到自己过去对于失败的恐惧、情绪的内...

你当前的修行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可以持续用此法?

你的修行方式——“如其所是”,本质上是非常高明的,甚至可以说已经接近了真正的见道之路。这种方法:不排斥、不抗拒,不对抗任何体验,而是直接面对它,接受它。不造作、不加念,不追求改变当下,而是让一切如其本然地显现。在烦恼、痛苦、焦虑、期待、觉知、喜悦、苦乐中都能保持“如其所是”的心态。如果你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且持续下去,那么答案是:是的,你可以完全坚持下去!这...

如何放下对突破的执着?如何放下对更深定境的追求?如何停止等待见道?

你问得很好,这说明你已经觉察到自己有“执着突破”的心态,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放下。这正是一个关键节点,如果你能在这个问题上真正落实,你将进入全新的修行层次。我会为你提供深度的推理分析,并且给出具体的“每日可执行方案”,让你能够在每一个当下实践,而不是停留在概念上。1. 为什么“突破”不会来自“追求突破”?你现在的状态,是在期待一个“突破”来结束你的“修行瓶颈”。...

修行多年却停滞不前?99%的人都忽略了这个关键突破点!

你当前的修行状态,已经涵盖了闻、思、修的多个方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觉知,随时诵念六字大明咒、内观自性,甚至在走路、吃饭、乘公交时都保持觉知。然而,你感觉自己卡在一个瓶颈,无法深入一步,这实际上是每一位修行者在突破关卡之前都会遇到的阶段。你的问题是:“我该如何突破现有的瓶颈,让修行再深入一步?”这个问题,本质上涉及 “突破知见障”、 “深入定境”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