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了,一个男人炒股倾家荡产后;抛下越多越富裕
2024-02-03
本文4730字,深度长文,谨慎阅读。
梭罗说:到了生命的特定的季节,我们慢慢地就会想找个地方盖座房子。......我愿意把他的话当契约,因为我非常喜欢聊天;......我也开垦了他的心灵;......而且我所在的地方会因为我而大放光芒。所谓的房子,不过是一个座位而已......但在我看来,其实是村落离它太远了。......肯定都是已经被我捷足先登的地方。......因为一个人能抛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裕。
想盖座房子
似乎是这样的。
阁主父亲大概在阁主5岁的时候,借贷2000块,盖了栋土木结构的房子,比一般的高了好几米。
阁主在想,当初他应该是想争口气才有意建那么高的。
建的高的后遗症就是,后来每过几年要上屋顶捡瓦没人敢上去,成了难题了。
建这栋房子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记忆里还藏着那些师傅们从天交河底锯树,去皮,晾晒,抬上来的情景,从河底到建屋的屋场直线距离怕得有500米吧,曲线距离爬上来得有3公里。两个人抬着几百斤的木料,相当费时费力。
现在的阁主,哪怕扛着50斤的米平地上走100米都累半死,力不能逮,那些叔叔伯伯们却能扛着好几百斤走好几公里。多么英雄!
抬到老屋道场里,用大改锯子两人一前一后把木料锯成板子。
阁主父亲身体单薄,转工给别人搞事不在行。不太清楚哪些叔叔伯伯他是怎么弄来的。或许是算了工钱的吧!要不然那2000块钱花哪儿去了呢?
还记得他们把土用稻草绞成泥浆,然后一层层用夹板垒上去的情景,应该还有一个大锤,用来夯实一尺多厚的土墙壁。在过去的农村建房子就这么干的。
那个期间还听了一些关于鲁班,关于有道行的木匠、土匠师傅们的故事,据说找木匠、土匠师傅一定要找知根知底信得过的,要不然别人在墙壁里下点手脚,对主家全家不利,甚至家破人亡都是可能的。
后来看了书,的确有这样的神秘说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
房子建好阁主大概是5岁吧。也就是父亲建房子那年跟阁主老二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半懂不懂的,还淘,对什么都好奇。那个时候的零星记忆到今天还没忘。
房子从建好到踩楼板,装板壁,做窗户和门,以至于到最后能住人又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
阁主的父亲42年的生命里最大的功劳应该就是生了我们姊妹俩,建了一栋很高的土木房子,还有最后拼着一条命把阁主送进了大学。
到了生命的特定的季节,我们慢慢地就会想找个地方盖座房子。梭罗说的没错。当阁主挣到第一笔钱的时候,也是赶快在老家宜都松木坪泉水淌村买了20亩山林加土地,外加一栋老房子,到今天还闲置在那里。后来每每攒到一点钱,就买房,另外又买了两套房。以后还是如此。
房子的情结看来是普遍的。
话就是契约
本应如此。
如果每个人都保持纯真,都以生命、灵魂、人格作为担保,重承诺的话,契约就是彼此说出的话,哪儿需要盖完章的纸,以及担保物或者三方担保人呢?
每个人其实都知道重承诺,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都希望对方能做到如此,如古代的季布,「一诺千金」原作「季布一诺」。据《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载,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于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
但真要做到如此,其一是不能随意张口承诺,其二既然承诺了,无论发生什么,一定要完成,哪怕捐出自己性命。
所以这是反人性的,当然正因为做到者能为他人之所不能为,所以享有盛名。从另一个角度看,极少人做的到。
梭罗讲“我愿意把他的话当作契约,因为我非常喜欢聊天”,他选择相信对方的话,只是因为他喜欢聊天,从常人的角度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也确实,这段文字的上下文完全出自梭罗天马行空的想象,既然是想象,那自然不受任何拘束,包括他舍弃契约,跟人交易房屋,仅仅以口头话语当作契约。
现实里他真会如此做么?阁主认为不会。他没单纯到认为现实里其他人也都灵魂纯洁到可无条件的信任。
这只是他的美好期待,他无拘无束的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国,乌托邦。
这样一种想象和美好期待尽管不是事实,但仍旧可以为后来人、读者提供引导人向善、向真、向美的力量。善是人本有的,只是被世事尘埃蒙了心。
当我们读到这样的文字,细品他背后传递的价值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生起欣慕以求,见贤思齐的美好念头和情绪来的。
开垦了他的心灵
紧接着上一节,梭罗相信他开垦农场,也开垦了他的心灵。
因为,无条件的信任。
在今天的社会里,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投以无条件的信任,哪怕不是全然的信任,也很容易得到对方感动和温暖的回应。
每个人打内心底都是渴望被他人理解、接纳、信任的。
信任的力量无与伦比。
当一个人遭遇众多的谩骂、鄙视、诋毁的时候,假设有另外一个人在明知有那些难听的谗言的时候,仍选择给予他理解、拥抱、肩膀,一定可以获得深陷众口之言的人的巨大友谊,爱,和尊重。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深陷低谷里的女人会在最脆弱的时候,被一个温暖的男人趁虚而入的本质原因。
人,无论多么强大,位子多么高,多么的有钱,内心里都藏着这么一块柔软的地方。
梭罗是非常诚实和细腻的在表达他的感情,表达他的人生态度,他的价值理念的。其实他所表达的都是普世适用的价值,只是很少被人如此细腻而真诚的捕捉并表达出来。
这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和美,若不沉下心来细细品茗、深深回味,如何得的到呢?
因为我大放光芒
这是梭罗的自信。
也确如其言,瓦尔登湖因为他曾经住过两年,现在闻名全世界。
阁主想说的是,当一个从内心底认同自己,内心底接纳自己一切,内心底崇尚、欣赏自己的时候,便可以说他真的活出来了,活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活出了他的独一无二的人格。
还记得阁主在刚毕业的时候读了上千本人生成长、成功学的书,里面有句话曾无数次激励到阁主,那就是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必自卑。
因为独一无二,所以你与众不同。
既然如此勇敢的表达你自己,勇敢的在他人面前展示你的独一无二,而不是忧虑自己这里不美,那里有缺陷,等等,陷入反反复复的妄自菲薄之中。
每个人一生最大的使命,其实是,活出自己,活出真我,不要有一丝压抑,想到就做,知行合一,让生命能量顺畅流动。
这正是“因为我大放光芒”的真实意义所在。
以前阁主对“自恋”是持鄙视的态度的。但现在阁主认为,自恋的唯一问题是需要对他人保持适度感知。
小知识:什么是自恋?
自恋是一种个性特征,它涉及到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和自我欣赏。自恋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纳西索斯(Narcissus)的美少年爱上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像,最终因无法拥有这种爱而消亡。在心理学中,自恋被看作是一个人在自尊、自我价值感和对自己的关注上表现出的极端和不平衡的状态。
自恋性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是一种更严重的形式,是一种心理疾病,其特点包括对权力、成功和外貌的强烈渴望,缺乏对他人感受的同情,以及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傲慢和自我中心行为。患者通常有着夸大的自我重要性感,需要过度的赞美和关注,同时对批评极为敏感。
自恋特质的人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特别活跃,喜欢展示自己的成就和生活,以获得赞美和关注。虽然一定程度的自恋对于自我发展是正常甚至有益的,但过度自恋可能会损害人际关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房子只是一个座位
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里,肉体只是生命、灵魂的房子而已,这是要叫人放下对肉体的执着,更清醒更旷达的看待自己的一生。
梭罗在此处将房子看作一个座位。
座位有什么特征呢?
它不特定归属于谁。
公交车、地铁上的一个座位,在他全部的生命周期里,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人来了又走了,坐它的人也许极少极少关注这个座位本身在车厢的什么位置,它有几个坑坑洼洼,它是否曾经被一个大人物坐过,或者一个乞丐。
我们称之为座位是公共的。
某些时候,上班的早高峰期,一个年轻的男人,跟一个老大妈为一个座位争了起来,惹的全车厢的人侧目而视。甚至围绕着座位还发生过一个老头子一屁股坐在年轻姑娘腿上发泄愤怒的事情。也发生过一个北京土著破着嗓子嚷嚷着,滚出北京。
座位见证着世事变迁、人生百态。
梭罗说,房子也是如此。
你可以永久的拥有一所房子么?
不能。
即便一辈子住一个地方,当生命离体之后,你了无生气的躯体还是会被送进火葬场,推进火化炉,最后变成一抔灰,化为一抔土,终于不见。
一辈子离不开的房子最终还是不得不无奈易主。
梭罗讲这句话,这个比喻,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帮助人们看清这个真相,告诫人们提早做好心理准备,提早放下。因为,放下越多越自由,放下越多越富有。
村落太远了
梭罗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是反常识讲的。
梭罗的房子在离农庄,离村落好几英里的地方。
在村民们看来,他的房子离村落很远。
某些人,悲观的人,被常识裹挟的人,总是陷入在窠臼里的人,也会跟村民中一样想。
那样想的时候,他可能会生起这地方好偏僻啊,这地方好不方便啊,这地方离邻居们好远啊,这地方去便利店买个东西好远啊,等等,各种各样人生的烦恼。
但若是尝试着去做一次梭罗,尝试着从梭罗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小屋的时候。视角就变了,观点就变了,心情就变了。
是的,是村落远离了这所房子,而非房子远离了村落。
感到不方便的、偏僻的、远的等等不该是我,是梭罗,是以房子为中心的主人。假若如此反常识的去想的时候,心情就会变的乐观起来,变得舒畅起来,变得高兴起来。
是啊。为什么一定要认同常识,陷入他人的思想里难以自拔,而不是反过来看待一个事情?恐怕坏事都会变成好事,绝望马上就能变成希望,愤怒一下子就变成平静、满意。
梭罗的这个表达,阁主认为他其实就是在教人们,亲,莫将你的观点和情绪封闭,保持开放,保持开放,当你陷入在生活里苦苦挣扎,悲观失望,处处充满着遗憾悔恨的时候,不妨反着想一想,境遇和人生立马不同。
昨天,刚看过同事在群里发的一个令人揪心的视频和微博截图。大意是那个年轻的男人因为炒股,亏的倾家荡产之后,想不开从几十层的楼上一跃而下了。
阁主看到那个视频和他留下的遗言的时候,内心揪揪的痛。
何苦呢?
假若他能获得梭罗这样一种灵活的洞见,能学习到梭罗的思维技巧和人生智慧,何至于此呢?何至于此呢?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读读梭罗,智慧无尽。
捷足先登了,抛下越多越富裕
梭罗在这样写的时候,阁主能想象到他内心该有多么的自豪、满足、充满无限欣喜。
这种无限欣喜的情绪生起的的时候,他大约感受到的是拥有整个天地的心量无远弗届、广袤无垠、不受任何拘束的感觉。
这正如佛陀,王阳明等古圣大德在进入开悟境界之后所经验到的感觉,也许梭罗没有他们境界那么高深,但所体验到的无差无别。
人心深不可测。
这不是那种算计和城府的深,而是心量扩大扩大以至于”我“的边界伸展到与天同齐,与地相接,与万物交融之后的深,不止如此,当“我”之意识戛然而止,瞬间遁入人我交融,天人交融,地人交融,水人交融,山人交融,树人交融的时候那种极深极深的定境。
每个人都有此能力经验无限,经验绝对自由。
只是需要放下,放下。
抛下越多越富裕。
因为彼时所拥有的不再是我之有限的肉体,我之困于此身中的感受、情绪、见识等,而是拥有全部,全知全能,全在全有。你即是它,它即是你。
前些年,阁主常常反复做一个梦。
梦境是这样的。
当合上眼睛,就来到了山脚下一所土家风格的木板房前。
心里顿起一念,想上去看看。
于是开始高频的摆动手臂。
摆着摆着,身体开始变的轻盈,开始渐渐的上升,上升,上升。
离地3,5米的样子。
地下的景物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于是,阁主开始调整手臂,朝山上飞去,地面的树,地面的人,地面的河,地面的炊烟,就像开动的火车两边的景物一样,一行一行往后退去。
越过高山,越过大河,看到鸡公岩苍白的岩石,掠过去,看到天交河,浑黄的河水在咆哮,上游大雨,涨洪水了呀!阁主在空中心想。飞过去。
那样的梦境会持续很久很久。有时候还能看到并飞的一只鸟儿,或者看到一只因为好奇而跟着影子追逐的狗。
那个状态下的阁主,甭提有多畅快了。
那种飞翔和自由的感觉,哪怕经过了这么些年,回忆起来仍旧是酣畅淋漓的,是念念不忘的,是回味无穷的。
这大概从某种意义上预示着阁主的使命大约就在,承圣人之志,开启云游太虚的锁钥,寻找到绝对自由和富足的神圣之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