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读《实践论》,让思想和认识变的深刻起来
2024-02-05
毛主席说: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近期阁主开始直播。
直播了两场,仍旧小紧张。哪怕阁主以前当学生的时候是班干部,经常在台前讲话或者演讲,工作后又做销售,主持会议,但依旧紧张。
如果说是历练不够,阁主也信。
可能每多一场,紧张就会减少一分,到最后完全的游刃有余。
紧张的根源是啥呢?害怕自己出错,出丑,有担忧和害怕,所以紧张。
随着历练的次数,实践的次数增加,担心自己出错、出丑的思想负担就会减轻。还有种办法就是能够放下自我,放下心理负担。
殊途同归。
所以当栋哥说,你先播它100场再说,阁主深表认同,并列了个执行计划,作为2024年的一个重头戏来实施。
以上是闲话。但也不离主题。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直播一场,两场,三场,每一场都会有新的感性认识,播的多了,实践的多了,就会涨经验,各方各面的经验,包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更能有效的跟屏幕后面的粉丝互动,或者是说用什么样的光和滤镜才能找到最佳镜头感,等等,这所有的经验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累积的多了,升华到理性认识,必然就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其实那条路是二者交互叠加的最终结果。
做网红,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红。
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素人到一个网红的过程里,具体什么是感性认识呢?
顾名思义,感性,感就是感官,眼耳鼻舌身,看来的,听来的,闻到的,尝到的,感觉到的,通通进入到神经系统里,大脑里,在大脑里的各个区留下痕迹。
他具体是个什么机制咱也不知道。
你譬如说咱看到一个肚皮松弛的40,50岁的女人在扭臀摆腰,素颜有痘痘皱纹,镜头一转,切到了手机屏幕上,一个非常“哇塞”的靓女出现了,她开了滤镜,用了美颜,上了磨皮,此时大脑里映入了那个女人的形象,同时这个转场的图像也映入了大脑。
这个过程还不算感性认识,只有感性没有认识。
当这个图像不仅仅进入了大脑,在视网膜上成了像,并经过神经系统将这个像传入到视觉区给存了起来,意识还同时启动,来辨识这一复杂图像里的信息跟元素,譬如这女人50岁上下,她生过孩子,她们家境比较富裕,这种模式做直播容易火哟,有一个反差的记忆点,也实在的,那个女人在阁主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再出来的模仿者怎么也超不过她。
经过这么一通大脑运作,感性认识就有了。
所谓感性认识就是刚刚从感官里采集到信息,经过大脑存储和粗加工后的信息,这就是感性认识。
当阁主二次三次刷到这个女人,阁主若是有心的话,可能就会去看看这个账号的信息,再去看看她过往发布的视频,再有心一点,可能还会去统计一下她过往视频或者直播回放的数据表现,以及她账号的增长趋势等等。
譬如说阁主将她的全部视频撸了一遍,并且将发布时间、视频时长、点赞量、评论、分享等等都给统计起来,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内容承载的信息、发布时间、视频时长等等信息就会经由阁主的眼睛到大脑,数字类的信息到数字区,颜色类的信息到颜色区,声音类的信息到声音区,等等。
阁主不是一个神经学家,也不是大脑研究专家,根据阁主有限的大脑和神经知识,做以上不成熟的演绎。
当不同的信息进入不同区以后呢,意识的加工功能又出来了,他会分别,他会联想,他会重组,他会思考,根据以上那些信息啊,可能就会产生若干个判断,譬如说网红都不可信,都是现代科技“科”出来的,譬如说阁主我呀以后绝不能做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哪怕是直播当网红也要真诚,等等。包括以上对这个女人家境富裕这个判断,也是意识的作用。
通过这一次一次的信息采集,意识加工,对这个女人,这种模式,做直播应该具有的状态或者应该采用的技巧,就会又多了一层认识,至于对不对,不知道。因为通过这些自然而然的过程产生的认识,它是不是就是客观世界呢?是不是就是真理和规律呢?
说实在,阁主不知道。
不知道怎么办?将自己认识到的东西,意识加工出来的判断,在自己的现实里重现出来,按着自己这样的认识,这样的理解,去播上一遍,两遍,三遍。
当你的认识在你的重现里得到了验证,那你认识是对的。当你的认识没有重现在你的现实里,那认识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不全的,也可能你忽略了某些细节没有实施。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所以,毛主席说,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通过以上分析,的确不同啊,一个浅层次,一个深层次,一个简单,一个复杂,一个没怎么加工,一个通过了复杂加工。但是你能截然分开它们吗?不能。
因为在感性认识的当下,理性认识已经开始了,参与其中了。在理性认识的同时,你还在不断的摄入信息,信息通过意识运作,被识别,被存储。二者总是在相辅相成的进行着的。
但这个过程,是离不开实践的,也是在实践中发生的。
说白了,一个人只要活着,没睡死,实践就不停,感性和理性认识也没停。
所以如果一个人要想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变得深刻,怎么办呢?
不要浪费自己的这个能力,有意识的,刻意的去重复练习,在自己没有形成定见,也就是站在一个高手面前,他问你某个事儿的时候,不可能问的住你之前,就还得继续实践,继续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这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真正奥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