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打破利他与利己的假象:揭示逻辑背后的真相与误区
2024-10-13

在这段对话中,核心讨论的是利他与利己的关系,特别是围绕在流量、专业背景、价值交换等角度的理解。你所提出的批评着重在论证的逻辑结构、观点重复与推导不充分等方面。我们将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1. 核心概念的混淆:利他与利己的维度问题

首先,你指出了一个关键逻辑问题:“利他可以得到价值交换”并不能直接证明利他和利己的等价性。价值交换是利他的衍生物,而不是与“利他”本身处于同一维度的比较项。

原因分析:

  • 利他通常是指无私地帮助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而利己则强调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两者在动机上是不同的,尽管在行为后果上可能会产生重叠,例如利他行为可能带来价值交换或社会认可。但这只是利他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利他与利己本身的等同项。

  • 逻辑上的不对称:如果将利他直接等同于利己,仅仅因为它能够带来个人收益,那么这并没有真正解释清楚两者的本质区别。利己行为的目标就是个人收益,而利他行为的目标是帮助他人。这是两种动机的根本性不同,不能因为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带来相似结果(如价值交换)就将两者等同。

2. 论据的重复与不充分:利他等于自我成长

你还提到了“帮助别人=自我成长”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学生思维”。这种观点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成立,但它并不能解释所有情境。

原因分析:

  • 教学式的利他=自我成长:在教学场景中,确实存在通过教别人来加深自己理解的现象,但这是一个特定的例子,不能简单推广到所有利他的行为。尤其是在商业或流量领域,目标是获取收益,而不是为了重复加深自己的知识。这种说法没有很好地分析出不同情境下利他和利己的实际区别。

  • 缺乏进一步的论证:这一论点虽然提出了自我成长的益处,但没有对其背后的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在商业流量场景下如何转化为自我成长或个人成功。仅仅反复强调“利他等于利己”是不够的,因为这并没有解决讨论中更复杂的问题,反而让论述显得空洞。

3. 利他是否依赖专业背景:上下文依赖性问题

你指出,是否需要专业背景要取决于面对的群体,而不是一概而论。这是对原文的另一批评。

原因分析:

  • 专业背景的相对性:在某些领域,利他确实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帮助到目标群体。然而,在其他场景,特别是针对普遍生活经验的分享,如育儿、健身等,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背景,只要能提供实际有效的建议。这种上下文依赖性在讨论中应该更清楚地说明,而不是一刀切地否认或肯定。

  • 缺少对受众的分析:任何内容的传播,都应该考虑目标受众的背景和需求。在一些情况下,专业背景的重要性较高,特别是在面向专家或高端用户时,而在其他场景中,利他行为的效果更多依赖于经验和共鸣,而非专业知识。

4. 哲学角度的误用与不相干

你提到的“哲学角度”问题指出,原文最后一句关于帮助别人的论述,并没有切实与哲学相关联。将问题简单与哲学挂钩,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论证,缺乏逻辑上的连贯性。

原因分析:

  • 哲学上的利他和利己并非如此简单:哲学对利他和利己的讨论是非常复杂的。单纯将帮助别人视为高尚行为,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哲学上对于动机、结果、伦理等多方面的讨论。如果仅仅是为了说明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行为,这一论述没有增加实质性内容,反而显得多余和空洞。

整理后的逻辑分析:

  1. 利他与利己的比较:利他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利己,价值交换是利他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利他行为本身。两者的动机不同,不能通过结果上的相似性简单等同。

  2. 自我成长论证的局限:帮助别人=自我成长这一论点在特定场景下成立,但在流量或商业环境中,这一论述显得过于片面和简单化。讨论应该深入不同场景中利他行为对个人成长的实际影响。

  3. 专业背景的相对性:是否需要专业背景取决于具体的受众和场景,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群体,利他行为的效果与专业背景的依赖程度不同。

  4. 哲学角度的滥用:将问题引入哲学,但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做法容易让论述流于表面。哲学讨论需要涉及更深层次的伦理与动机,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判断。

结论:

这段话中的批评准确地指出了论述中逻辑结构的缺陷,特别是利他与利己的混淆、论据的重复,以及过度简化问题的论证方式。通过整理逻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同时避免过于表面化的推论。


prompt:

如果你要说利他的同时也可以利己,应该把两个事情放在同一维度上比较,你不能说“利他可以得到价值交换”,因为得到价值、收益不是利他的同等项,而是利他的衍生物。这种事,利己也可以做到。帮助别人=自我成长也不对,学生思维。只有中学老师才会鼓励你教别人,然后说你自己也加深印象了。因为你的目的是得到收益,而不是重复自己的知识印象。文中也没说利他需要依赖专业背景,专业与否,要看你面对的群体是谁。你再下面一句话,是又重复了一遍论据。站在流量的角度研究问题,不能等同于成为流量的奴隶,这是对学院的话,不要拿给同行说。高考作文水平就是喊口号,而不是分析问题。你看你这一大堆,除了翻来覆去说利他等于利己,分析了啥?最后,你最后这句话,跟哲学有个毛关系啊?


请你整理这段话的逻辑。这段话是对前面某位群友的批判,我把他的话贴在下面。你是一个顶级逻辑学家,请你给他们分一个青红皂白,说出理由。


把利他和利己非要放在对立面就没必要吧,这又不是单选题。

真正的利他并不是表面上的牺牲自己,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交换。

帮助别人也是更好的自我成长,只有真正帮助到别人能获得的是更长远的影响力。

利他的内容核心并不一定需要依赖你的专业背景,核心还是能否触及别人痛点,解决问题。

真正的利他一定是利己的,可只考虑利己未必就能利他了。

所以如果是站在流量角度去研究到底应该利他还是利己,就已经成为流量的奴隶了。

有句古话叫作,成就别人的时候也是成就自己。

所以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视角就有点窄了。

再从哲学角度来说,帮助别人比的不是数量和流量,你能帮助到一个人也是高尚的行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