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35读《实践论》,想做董宇辉吗?学毛主席,直接经验
2024-02-19

毛主席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时间,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毛主席说的好哇。

这么大一长段,字字就是经典。

阁主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深入解读。

// 读后感

真知发源于直接经验

毛主席是站在人这个主观体的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的,也就是说他老人家不讨论离开人及人的思想后的客观存在,因为没有人的认识,那种客观存在即便有也是无意义的。

因为真知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给人用。

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对于个人来说,要获得开车的真知,成为一个熟悉各种路况、可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老司机,必须是数十年经历过各种情况之后具备了直接应对经验的人,而不是一个看了大量视频、读了大量讲开车技巧的书以后的人。

这个例子很浅显、很普遍、很好理解。

毛主席他老人家就这个意思。

真知,你所笃定的知识,绝对的没有错的知识,一个某领域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的知识,一个用那个知识就是绝对符合客观规律的知识,他必然是无数次的直接经验来的。

这种直接的经验一旦被你无数次验证没有毛病、没有错误、保证你的绝对安全、让你快乐、让你笃定有信心、让你搞到钱、让你出了大名,它作为真知,或者真理的地位便确立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如果要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事儿上达到真知的地步,你必须经过无数次的直接经验。偷不得懒。

而我们现实世界里,偷懒的人大有人在,不是思想懒惰,就是腿脚手口耳朵嘴巴等懒惰。

懒惰的人想要人生破圈,想要做董宇辉那样的人,可能吗?可能个锤子。

思想懒惰的人表现在不深度思考,人云亦云,天天刷短视频看没有营养的自媒体文章,还有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消息和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来用来说。比如见到一个人在群里转发一个日赚10000的截图,然后立即否定骗子,或者直接就想让别人将怎么做到的原原本本一丝儿不漏的讲给他听。动动脑子,如果真有心,做一些深度的功课。

而行动懒惰的人就是空想家,天天晚上脑子里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把自己想的兴奋的不要不要的,但凡遇到一丁点儿难题,一丁点麻烦,立马退回到沙发床上躺平刷短视频、看肥皂剧去了。

像阁主做公众号运营,起初还抱着不直接经验,不上手干,看看视频,看看书,意图通过这样的间接经验渠道,就拿到真知灼见,然后指导阁主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进化到董宇辉似的大网红。

结果看了很多材料,将他们描述的东西一用,屁用没有,搞的自己心焦气躁的,还不断的怀疑否定自己。

看了毛主席的话,便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明白了,互联网这些信息能称得上列宁说的“科学的抽象”吗?屁。就是皮毛感觉的直接表述,离科学抽象十万八千里。所以你去看那种跟真知遥不可及的东西能有啥子用?不仅没用还会误导你。

于是便拒绝零零碎碎各种互联网关于公众号运营的信息的输入,跟随自己脑子里的直接判断和感觉来逐一的去实践和经验各种可能性。

比如看对标领域的公众号,选几个头部,然后从旁实心实意的观察他们,观察到一点就模仿一点。

这样去做的时候,心就定了很多。

然后有做不完的和验证不完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做,然后观察做完之后的结果,一点点累积直接经验。

多数知识以间接经验的形式存在

前面一节提到互联网上那些零零碎碎的间接经验,对于写作者本人来说,阁主敢肯定的说,他也不全是他本人的实操后的直接经验,这是其一,也就是他在写的时候融入了从别处道听途说来的未经证实的经验,其三他的经验不是他经过了无数次验证后保证确定无疑之后输出的科学的抽象,其四为了他自己利益还会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残缺信息来误导你,给自己减少竞争对手,其五信息的实效性问题以及信息特殊的背景或补充信息问题,作者不提供,你自己不探索,你是不知道的。

按这样的判断,互联网上除了娱乐之外或者大团队精品制作的东西,莫浪费时间。

那些讯息只是噪音。

如果除了在那些信息里提炼真知外,别无其它渠道,或者其他渠道成本高昂。

那以阁主自己探索升级CHATGPT plus的事情为例,给你一个解决方案。

阁主花了72个小时,实际还不止,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从互联网上搜集各种说法,整理了7500字的初始文档。

7500字国内支付chatgpt4 plus踩坑记(72小时搜集整理的超级干货)

然后从中间提炼出来N条路径,选了其中一条执行了,走通了。于是阁主以后再也不用依赖别人,付出每月多几十上百的成本用GPT了。

意思就是说,你必须具有从各个渠道从各个角度搜集信息的能力,搜集完了之后,你还得具备去芜存菁的能力,最终形成真知。

这种是间接经验跟直接经验结合的产物。

也就是说,哪怕你从书上得来的可以称之为科学的抽象的间接经验,古人外国人中国牛逼的人的直接经验,你如果对那个人信任度非常高,比如阁主对毛主席,他说的话阁主就会笃定的认为是科学的抽象,尽管对于阁主来说是间接经验,仍旧具有很高的信任度。阁主会照章办事,毫不怀疑。

尽管如此,要真正让毛主席的直接经验变成阁主肚子里更加笃定的自己的直接经验,还得干。

比如毛主席说的感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个过程。阁主是信的。但只有阁主真真正正通过这个过程拿到结果,获得益处之后,才能具有自我的笃定感,就不再像是隔着靴子瘙痒一样,总是不得劲了。

间接经验很重要,他可以撑开你的知识或者认识盲区,让你了解到,哇,还有这么一重天,但真正的高维的可称之为“科学的抽象”的真知必须得做慎重选择。

间接真知的渠道,第一特别经典的书,比如毛主席的《实践论》,看1000遍都不为过。第二特别经典的影片,团队是可信的,大制作,有良心,比如看央视制作精良的各种纪录片。第三跟领域内非沽名钓誉有深厚学养和经验的人的深度沟通。

懂了吗?谣言止于智者,就这么来的。

科学抽象客观反应事物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科学的抽象是一种思维过程,它通过简化复杂现象来突出其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和规律,忽略次要或无关的细节。这种方法允许科学家和研究者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复杂性,通过构建模型、理论和概念来通用化现象。

在科学研究中,抽象是一种基本工具,它使我们能够:

 归纳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从特殊到一般地提炼出规律和原理。

 建立模型和理论:通过简化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创建代表核心原理和过程的模型和理论。

 预测和控制:利用这些简化的模型和理论来预测未来的事件或控制某些过程。

 交流和教育:使复杂的科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传播,便于教育和科学交流。

例如,在物理学中,通过抽象过程,可以将实际物体简化为质点,忽略它的大小和形状,仅关注其质量和运动状态,这样就可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和预测其运动。

科学的抽象是一种强大的认识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工作原理,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从以上对科学的抽象的解释来看,他不是我们寻常简简单单思考一下,考虑一下,就可以完成的。因为他所面临的是复杂的事物,你必须通过大量的材料阅读搜集,通过缜密深刻的思考,从复杂的事物里看到普遍适用的规律。

还是以阁主前面提到的搜索整理、推测出ChatGPT plus的升级步骤为例。

当然生活中这种事物相比起毛主席所面临的革命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这样的复杂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寻常老百姓意图拿着毛主席的思维工具,解决现实问题,挣钱,提高全家族的生活水平,完善自我,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说,还是特别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一步搜索整理所有相关的可能的步骤。阁主在这个过程中大约看过了20,30篇文章,谷歌首页。

第二步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二次搜索,比如出现一个叫苹果礼品卡的东西,之前没听说过,更没见过,那就再搜索学习,这个过程里力求将所有的疑问都通过二次三次搜索的方式给解答掉。正如阁主当前针对公众号运营所做的事情一样,满腹疑问,那就一个个列出来,一个个通过手段解决掉,其实现实中大多数问题你只需拆分,够细,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可以fix掉的,或者必要的时候寻求个人所能辐射的范围之内其他人的帮助,总是可以解决的。

第三步将前面搜索、学习、思维、整理过的讯息在脑子里反复过,差不多就能摸到几条可能的道路了,因为其他人写的过程也或多或少的将过程里的大多数步骤给写了出来,你通过多篇技巧性文章的阅读、比对、互相补充,在脑子里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路子。

第四步逐一按列出的步子去验证,不通,为啥不通,是自己问题还是真的失效了不通,如果是后者或者条件限制无法达到,换一条。如此一番下来,路子就通了。

实际上这也是解决任何困难事情的正确途径。

比如阁主18个公众号做了3个月,多数的号还是双位数阅读,如果自己不做一下群和朋友圈推广甚至是个位数或者0阅读。也有部分文章偶尔被官方推荐一下,达到好几百好几千的阅读,但不稳定。

这种现象肯定不可能让他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就得将这个当作一个问题来分析和解决。

那就还得用解决ChatGPT plus账号升级的方式来解决。

分析他可能的原因:

第一量不够。统共每个规律更新的账号三个月也才更新了30篇左右。这个量意图出圈几率很低,除非绝对优秀和出彩,自问达不到那个水平。

第二选择主题太小众,没人看。

第三赛道竞争太激烈,很难出头。

第四未做域外推广。

等等。

于是阁主针对自己的问题提了70个问题,通过观察对标账号的方式来做一轮自我释疑。这个过程就是意图在贴近“科学的抽象”的过程,给自己的自媒体IP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

30读《实践论》,一个小IP真实的迷茫和反思

肉体感官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极其重要

毛主席讲的这句话里,特别强调肉体感官和感觉。

以前阁主不是很在意这个东西,对自己的感官的东西始终不怎么留意,也不觉得他有多么可靠。

比如昨天文章里对对标账号新榜数据的观察,放在以前阁主会认为那有什么用啊,能看出个啥东西来啊,还不如谷歌搜一搜别人的经验文章,别人的看法呢。

于是就转向了依赖于别人的经验。

一搜几十万篇,看过几篇,各自有各自的看法意见,众口纷纭。

于是开始心浮气躁,开始烦闷,这到底谁说的对啊,不确定。

这正如瞎子摸大象一样,每个人都从自身角度看到了一点,但都不全。

若是想全,又得花上几天时间看几十篇,一直看到大多数文章都在重复相同的观点的时候,你才放心,哦,我差不多已经将信息获取完了,然后再去提炼总结。

这相当耗费时间。

但是价值却不如搞ChatGPT plus账号升级那么大。

那末就换一种方式,自己去亲自看,亲自观察,调动自己的感官,依赖自己的感官,信任自己的感官。

讲个实话,若不是毛主席这个话,阁主还是会将自己的感官闲置,选择依赖别人的经验的,也就是间接经验的。

其实这种自己可以立马实施的,不比时间处于古时候,空间处在外国、外太空,去不了,就在眼前,还依赖别人感官,岂不是很滑稽可笑?

说到底,还是在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实干家,干起来再说,遇到问题不怕,遇到瓶颈也不怕,找个本本列一下自认为可能的瓶颈在哪里,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试着突破瓶颈,不要让脑子懒惰下来。

一旦有了这个步骤之后,将列出来可以做的事情一样一样去验证,说不定就找到突破点了。

万一还是没有,那再思索,找同行,同类,去看看还有那些人家做了自己还没做的,补齐那个短板。

这样一点点推进,一点点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觉,一点点实践,一点点科学的抽象,便能一点点接近真相。

其实这个方法论适用于各位手头正在做的任何事情。

// 实践

解决第四个问题:是不是因为私域不够,所以无法扩大影响。这是每日看龚文祥发的文章产生的疑虑。三个月前去深圳参加他的论坛的时候他公众号每日的阅读还在300,400的样子,春节期间出了好几个10万+,爆发了。于是有此疑问,据他自己透露的信息,他有25万私域。

据阁主观察,以下为自己的感官经验。

微信里有大约50个群的样子,总人数应该在10000+左右,当然有一半以上已经是死群了,虽然如此,仍旧时不时会有人点开那个群,这个经验来源于一个几年前的学习群,阁主经常扔公众号链接进去,有那么几次就有人过来询问。

还有每天分享到朋友圈,通讯录里有4000多人。

二者总计覆盖人数在14000多。

每天扔文章链接,最起初最高会达到130、140,没有推荐的情况下。

现在基本也就2,30那个样子。

也就是转化率2‰。

这个个人这几月实践得出的结论。

而身边人,卢松松,龚文祥这两个IP。

他们的公众号除了会分享朋友圈之外,阁主所在的几个群他们几乎不会分享。

大概一是考虑到会影响自己的会员,二是效率确实不高,三是他们的IP在那儿放着,本身有不少忠粉经常主动来看,再加上官方的推荐流量,无需做这种操作。

龚文祥那个天天分享到朋友圈

卢松松朋友主要分享视频

所以他俩动态观察前者朋友圈据说25卢松松不清楚加上博客流量还有差不多12年的互联网IP还是带来一定的基础流量

龚文祥应该基础流量就有3400春节阁主深圳参加论坛那一阵差不多都是3400偶尔7800样子应该朋友圈的基础流量+少部分推荐春节前后开始热点积累到爆发时间开始达到好几万10+

还有现在对标的几个账号。

虎妞儿读书,他有星球,做转化变现的,但没有留明显的个人微信号或群,根据这些信息推测,他应该没有经营读者群,主动推群不多,朋友圈就不知道了,应该会顺手做一下。

早斯令学毛选留了个私人微信,不过目的是找他买课程的,也没有运营读者群,所以感觉跟前者类似。

娄斯令读毛选在公众号简介位置留了公众号,他是有比较强烈的让别人链接他的动机的,文章尾部也留了个二维码提到事儿

类似

活学活用毛选这个策略

毛选学社关注的时候留了微信付费获取搜集资料

总体来看他们都是私人运营出售课程资料变现貌似提到读者群的事儿

所以阁主推测他们尽管可能也会分享没有当作主要渠道顺手事儿主要还是依赖于忠诚读者推荐


对于启动期一定作用越大基础流量越大容易给人坚持下去信心同时拉出来第一批读者有可能沉淀出一批忠实读者但对长期发展来说效果也就止于此还是依赖自己内容打开

这样结论也就有了目前阁主私域要去拓展比较困难就是主动拓展试过参加龚文祥论坛2000多人进来500每天一个10然后去年底加班停掉了最近又继续通过比例估计能有4%样子也就是20来人样子效率的确不高

被动加人需要诱饵并且需要外部推广然后勾引感兴趣用户加进来这个目前还没打算实施缘分到的可以试试至少龚文祥论坛2000之后

不过微信主动加人窗口期已经早过了被动引人这个需要全套执行方案才有做的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