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会有恐怖谷效应?
2024-11-09

“恐怖谷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形物体(如机器人、CG角色或仿生人)非常接近但不完全像人类时,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恐惧的现象。这个效应由日本机器人学者森政弘(Masahiro Mori)在1970年提出,他认为当机器人或人形物体的外观越接近人类,人们的好感会增加,但当接近到一定程度而未达到完全人类外观时,好感度会急剧下降,产生“恐怖谷”般的负面情绪。以下是恐怖谷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1. 不完全相似带来的不协调感

  • 当人形物体接近人类外貌但未完全一样时,细微的不协调之处(如表情僵硬、皮肤质感不自然、动作不流畅等)变得尤为明显。这种细微的“非人类”特征让人们感到不适,因为它们违反了人们对正常人类的感知和预期。

  • 不协调性使人类在认知上产生矛盾:虽然“看上去像人”,但“又不像是真正的人类”,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会激发心理上的不安和排斥感。

2. 进化心理学中的“疾病/死亡”联想

  • 恐怖谷效应可能与人类进化过程中对“不健康特征”的警觉有关。当某物体看似接近人类但表现出不自然的动作或外貌(如僵硬、苍白的皮肤等)时,大脑会将这些特征与疾病或死亡联系起来,以警惕潜在的危险。

  • 这种进化心理反应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远离感染或伤害。在古代,人类对带有“不正常”特征的同类保持距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避免接触病原体或致命的生物特征。

3. 违反预期带来的不安

  •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接近人类形象时,大脑预期它会表现出真实的“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的表情变化、真实的眼神、流畅的动作等。然而,如果一个仿真人表现出僵硬、不自然的行为,这种违反预期的体验会带来认知上的不安。

  • 例如,眼神对人的感知极为重要,若人形机器人或CG角色的眼神空洞无神或缺乏人类的灵活性,观看者会感觉“无生命”,从而产生恐怖感。

4. 人类对意识和情感真实性的重视

  • 人类非常重视意识和情感,特别是在与他人交流时。如果一个接近人类外貌的物体却缺乏真实的情感或表现出假装的情绪,这种“人性缺失”会引发强烈的不适。

  • 尤其是当人形物体表现出“假装的情绪”(如机械的微笑、不自然的眼神)时,人类大脑会判断其“不可信”,从而引发一种本能的排斥和不安感。

5. 伦理和身份认同的困惑

  • 当一个物体外形上接近人类但并非真正的人类时,人类会不自觉地去判断它的身份和道德属性。这种“它到底是什么?”的困惑会带来某种心理负担。

  • 这种困惑可能源于人类在伦理和身份认同上的潜意识反应。人类对自身身份具有高度认同,因此在面对“像人但非人”的物体时,会产生一种不安,担心这种物体会模糊人类身份的边界。

6. 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

  • 当人们无法确切地分辨一个物体是人还是非人时,这种不确定性会激发一种“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往往来自大脑对“不可预测”的潜在危险的警惕。

  • 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对“确定性”具有偏好,对不确定和模糊的事物则倾向于避开。这种反应在面对恐怖谷效应时被放大,让人产生本能的不适。

7. “镜像神经元”作用的困惑

  • 人类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帮助我们通过观察他人来感受和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意图。然而,当面对接近人类的物体时,镜像神经元可能在判断是否共情或理解该物体的情感时产生困惑,这种困惑会带来不安。

  • 如果一个人形物体的表情或动作看似真实但却无实际情感支持,这种“假象”会让大脑产生矛盾和焦虑,因为它无法在情感上认同或理解这种“假人”。

总结

恐怖谷效应的成因复杂,涉及人类进化的心理机制、认知预期、身份认同、情感共鸣等多方面因素。人类对“真实人类”与“非人”有着高度敏感的区分能力,而接近但不完全像人类的物体会引发不安甚至恐惧。随着技术进步,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让人形机器人和虚拟角色更自然,以缓解恐怖谷效应的负面影响,但完全消除这一效应可能仍然存在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