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自由”的假象】你以为你在追自由,其实你只是在逃避承担【拆认知墙021】
2025-03-22
你曾经是不是这么说过:“我不想被束缚”;“我想财务自由、情感自由、时间自由”;“我想做自己、活得随性、不为他人所累”?这些句子听起来像风一样的宣言,像写在青年人的诗歌里,像贴在房间墙壁上的口号。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那个你以为是“自由”的状态,到底是真正的拥有,还是仅仅是在躲避某种内在的责任感?
很多人说,他们要自由。他们说,工作太累,是因为不自由;爱情太苦,是因为不自由;生活太压抑,是因为不自由。但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自由不是不做选择,而是对所有选择的后果负责。你不想上班,不等于你自由了,只是你把经济责任交给了父母;你不想进入亲密关系,不等于你情感自由了,而是你回避了承担爱一个人所要付出的劳力、耐心与牺牲;你逃离制度,不等于你掌握命运了,而只是你选择了在没有规则的荒野里,自我失控。
自由是个沉重的话题,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它是一种自我约束的成果。真正自由的人,往往也是真正自律的人;真正自由的心,往往也要承载最大的责任。你以为的“自由”,若没有责任感托底,其实只是一种不想长大的撒娇姿态。自由不是让你轻盈得像片羽毛,随风而动;它让你变得像根柱子,能承受风,承受雨,承受自己做的决定,不后悔,不甩锅,不逃跑。
你有没有发现,你越想要自由,就越容易被另一个东西绑住?你逃离了打工,却被现金流困住;你拒绝了亲密关系,却被孤独和焦虑围困;你不愿意接受权威,却在无序中频繁崩溃。你以为你挣脱了牢笼,结果只是换了个看不见的枷锁。因为你没懂一个更深的悖论:真正的自由,恰恰建立在自我约束之上。那种你随时可以跑路的关系,不叫自由,叫浅薄;那种你随便辞职、断联、不回头的决绝,不是自由,是不负责任。
自由不是你不再受约束,而是你终于有能力选择你愿意的束缚。你愿意对某段关系负责,是因为你知道这份情感值得;你愿意对一份工作投入,是因为你看见了它的意义;你愿意为一个梦想日夜奔波,是因为你知道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愿意走的路。这时候的你,才真正自由了——不是因为你没有牵挂,而是你愿意自愿地承担、选择、面对、扎根。
让我们回到最本质的问题:你到底想要的,是自由,还是一种“对现状不负责的豁免权”?你不愿意被婚姻束缚,是不是你根本不想面对亲密里的那种照顾与协调?你不想被体制套牢,是不是你从未真正试图驾驭它的规则,而是直接否定它?你想做自己,是不是你还没搞清楚“那个自己”是谁,只是默认“别人安排的”一定是错的?你是不是把“我不想要”误当成了“这就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你敢继续往深处走,就会发现,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极其孤独、但极其高贵的状态。你得承认选择的代价,你得接受没有人为你兜底;你得懂得克制自己最原始的冲动;你得一次次在纷扰中校准内在的锚点。这时候的你,已经不再需要用“反抗”证明自己,也不需要用“逃离”争取空间。你站在原地,就已经是自由本身。
所以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愿不愿意为你所谓的“自由”,付出百分百的承担?你能不能不再说“我没办法”,而是开始说“这是我选择的”?你能不能不再盯着别人的枷锁,而是开始打造自己的锚点?你能不能不再讲“别人不让我自由”,而是静下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先奴役了自己?
自由从来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是外在赋予的,是你内在成长的产物。当你不再把责任丢出去,不再把选择权推掉,不再把情绪扔给别人处理;当你开始说,我愿意面对;我愿意承担;我愿意扎根;我愿意变强;那一刻,自由的门,才会真正为你打开。
下一篇,我们将进入更加原初的问题:意识的能量到底从哪里来?你以为自己每天“想”的那些事,是主动思考,还是无意识的投射?准备好了吗,我们继续出发,跳入更深的认知涡旋。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