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深潜之路】“我是谁”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你整个人生的回音【拆认知墙023】
2025-03-22

如果你不再自我介绍,不再说“我叫某某,是一名XX,从事XX行业”,你还剩下什么?如果你脱下社会标签、性格设定、情绪偏好,甚至是名字,你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存在?你是否敢直视这个剥去一切之后的自己?如果“我是谁”不是一个用来定义的句子,而是一个必须用整个生命去回应的提问,那你是否愿意成为那个提问本身?

这个问题太古老,也太新鲜。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打开它:从婴儿凝视世界的那一刻;从你深夜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突然空落的那次;从你失恋、失业、失语的瞬间开始;从你走进山林、坐上禅堂、独行街头那一刻觉察到“我仿佛不在这里”的恍惚感开始。那个“我是谁”的声音,从不曾离开,只是被你用身份、日程、任务、欲望封住了口。

“我”到底是谁?是会思考的脑子?会感受的身体?会痛苦的心?会规划的习惯?会回忆的记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如果你把这些一层层剥离,就像脱洋葱皮,总有一刻你会停下来问,那最里层还有东西吗?还是,根本没有一个“核心”存在?只是习惯性的构造、堆叠、绑定,把一个虚拟的“我”框了出来。

你有没有注意过,当你说“我很伤心”时,其实是“我”观察到“伤心”;当你说“我在想事情”,其实是“我”在察觉“思维在流动”。也就是说,“你”不是你的情绪,不是你的思想,而是那个能察觉它们的“觉”。它无名无相,无法定义,无法捕捉,但无处不在。它就是你醒来后第一个知道“我醒了”的存在,是你读这句话时内在有个声音说“这句话说得好像有点道理”的存在。那就是“你”。

但我们不习惯当这个“觉”。我们更擅长做“角色”,做儿子、丈夫、创作者、执行者、梦想家,仿佛这些才能让我们感觉活着。但我们也总在这些角色崩塌时感到混乱、无助、空心,因为我们一直是靠角色活着,而不是靠“觉”活着。当外在的戏剧演完,我们找不到退场的通道,只能在余震中不停寻找下一个角色来填补。

真正的“我是谁”,不是答案,而是起点。它是一扇门,而不是一张名片。它不在概念里,而在刹那的清明中。当你完全沉入当下,不再评判,不再解释,不再扮演时,你会突然“是”。你不是“一个人”,你是“在”。你不是“某种状态”,你是“存在本身”。这种体验无法用语言包装,只能用生命触碰。就像风吹过脸颊,你不需要定义风是什么,只需闭上眼,呼吸它,你就知道了。

但问题也在这:为什么我们会抗拒这种“无定义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宁愿回到标签、身份和概念中?因为“纯在”是赤裸的,它不提供安全感,不提供认同,不提供优越,也无法用来比较。它摧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人设系统”,让我们必须放下控制。这太不人性,也太自由。以至于我们宁愿活在牢笼里,也不愿穿越自由的风暴。

所以,这不是一场理解的问题,而是一场投降的过程。不是你搞懂了“我是谁”,而是你放弃搞懂。你安住于“我不知道”;你安住于不抵抗;你安住于此刻,如其所是。这时的你,不再追求“谁是我”,而是开始体验“我是谁都没关系”。当你不再急于证明存在时,你就开始真正存在。

“我是谁”从来不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一个存在问题,是你整个人生的方向盘。当你迷路的时候,不是去找路标,而是重新回到“谁在找路”的这个察觉;当你困惑的时候,不是再给自己贴标签,而是坐下来,听听内心那个寂静的声音,它从未离开;当你想做出改变的时候,不是先改变行为,而是先问“是谁想改变”,在那里,你会发现真正的根。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继续往下走。在这个方向的尽头,没有终点,只有回归。下一篇,我们将打开另一个深渊:情绪的真实本质——它不是你要“管理”的对象,而是你被带走的缆绳。愿你此刻安静,继续出发。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