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系统的游戏】你以为的“自由选择”,其实是被驯化的路径依赖【拆认知墙030】
2025-03-22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明明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却越来越感到窒息;明明在实现“目标清单”,却越走越觉得不是自己的路。表面看起来,是选择的自由,内里却是驯化的脚本。
我们以为我们是自由的,其实我们只是被允许在一组提前设定好的选项里选。你想上学,是因为小时候每个大人都告诉你“好好读书”;你想挣钱,是因为系统预设了“收入=价值”;你说你想做自由职业,是因为现在流行反内卷的叙事,它只是旧系统的另一种诱饵。
从出生那刻起,我们就被系统放入一条有轨道的流水线:标准化教育灌入统一答案;职场规则套牢你的时间;婚恋制度告诉你什么叫“正常的生活”。你以为你在为梦想奔跑,其实你只是从一根锁链奔向另一根锁链。
它看起来像自由,其实只是“多选题”;它看起来像机会,其实只是“设好的漏斗”;它看起来像你在主导,其实你只是系统的执行者。
最残忍的是,它让你相信“是你自己选的”,所以当你痛苦时,你会责怪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去怀疑那个选项池本身。
这就是最深的囚笼:你不知道自己被囚禁,还以为自己在飞翔。
所以,当你感觉越来越不自由的时候,不是你走错了方向,而是你一直没跳出地图。地图是系统给你的,而愿望,是你自己本身的坐标。
系统的运作方式很简单:设定标准,制造焦虑,给出奖赏。比如它告诉你“月入过万才算成功”,然后你陷入匮乏感,开始买课、内卷、焦虑打卡。当你终于达到目标,它又告诉你“年薪百万才算自由”。你永远在追,永远在跑,但终点永远后移。
系统不会鼓励你停下来,因为你一旦停了,你就能看见它的真面目。而它最怕的,就是你开始觉醒。
觉醒的第一步,是质疑那个“理所当然”。
谁规定必须买房才能成家?谁说一份工作要干到退休?谁又说,30岁前必须稳定下来?这些“标准答案”背后,藏着一整套被系统设计好的路径依赖,而一旦你认同它,你就会为它自我压榨。
第二步,是允许自己“走偏”。
所有真正活出自己的人,都曾被指责“不务正业”“太理想化”“不现实”。因为你一旦走出主流脚本,就会引起系统的防御机制。但也正是这时候,你开始拥有真正的自由选择权。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有一百个选项,而是你可以不要这张答题卡。
真正的选择,不是你选了哪条路,而是你敢不敢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推着走。
真正的命运,不是你走多远,而是你有没有回到自己身上。
从系统的角度看,一个“好个体”是可预测的、可操控的、可替换的;而一个真正觉醒的人,是模糊的、反常的、带电的。他不再按剧本演,不再被数据定义,不再被奖惩驱动。他做事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回应内心真实的召唤。
你可能会问,怎么知道自己还在系统里?
很简单,你是否总是害怕掉队?是否需要别人的认可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是否每天都在“被时间追赶”?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还活在系统给的时区里,还在为它产出情绪、注意力、劳动力和数据。
但你不需要彻底逃离系统,你只需要在它之中醒来。你可以继续工作,但不是为绩效表而活;你可以继续创作,但不是为了点赞而写;你可以继续赚钱,但不是为了证明你配得上尊重。
当你开始为“自己”而做事,而不是为“评价”而做事,你就开始从系统的奴隶,变成系统的玩家。你不是破坏系统,而是把它当成素材;不是反抗规则,而是超越规则。
所以现在,回头问一问自己:
你每天做的那些事,是愿望的延伸,还是系统的驯化?
你想要的那个目标,是源自内心,还是系统的诱饵?
你累的那个点,是成长的疲惫,还是适应系统的折磨?
觉醒,不是大张旗鼓地反抗,而是悄悄地,不再相信。
不再相信“成功等于认可”;不再相信“价值靠数据”;不再相信“未来必须更强”。
你就这样,一点点从系统中脱身,不是逃走,而是无声地松开。
下一篇,我们该谈谈:一旦你开始脱身,就会遇到的“空白期”。没有系统的推,没有目标的拉,你会如何选择?我们来聊聊“真正的创造力”是如何在空无中诞生的。准备好了,就继续出发。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