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3个关键反转】为什么你以为“富人的钱好赚”,其实是你认知被驯服了
2025-03-23

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要赚就赚富人的钱”。听起来像一句冷静的商业逻辑,背后却藏着一整套未经质疑的系统性误导。

我们从哪里开始感觉富人的钱好赚的?大概是从你听到有人靠奢侈品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大概是你刷到一条视频,说有钱人舍得花几万块请人改一份简历;大概是某个创业博主告诉你,要选客单价高的赛道,因为穷人只看性价比,有钱人图省事,买决策更快。

这些话,一次、两次、十次地砸进你脑子里,你开始默认它就是对的。你以为这是一种聪明的选择,一种“效率优先”的财富通道。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句话本身就是个陷阱呢?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逻辑本身并没有教会你如何赚钱,而是默默替你画好了一张地图,地图上写着“别往底层看”“别碰大众需求”“别琢磨大众情绪”“往有钱人聚集的地方去就对了”。

这不叫策略,这叫逃避。

当你默认“富人的钱好赚”,你其实默认了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穷人的钱不好赚,因为他们穷。

第二个前提是,富人的消费不计成本,只看价值。

这两个前提,听起来有道理。但你只要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它荒唐得令人起鸡皮疙瘩。

如果穷人的钱不好赚,那为什么拼多多崛起了?如果富人不看性价比,那为什么巴菲特开的是二手车、住的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如果富人买决策快,那为什么高净值客户的决策周期反而往往更长?

你看,问题不是谁的钱好赚。而是你有没有弄清楚,钱到底为什么被你赚走。

大多数人都卡在“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但更根本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给你钱?

他是因为你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是因为你满足了他的情绪?是因为你创造了罕见的价值,还是因为你降低了他的决策风险?是因为你搭上了他的信任链条,还是因为你打进了他的生活路径?

这些问题才是你该问的。但你一旦相信“富人的钱好赚”,你就不再去理解人。你只去理解“人设”;你不再研究“交易机制”,你只去研究“高价人群”;你不再问“怎样创造价值”,而是问“他们舍得为什么花钱”。

这一切表面像战略,实则像一种奴化。

它让你开始讨好,而不是建设;让你开始跪舔,而不是打磨;让你只想上流,而不是下沉。

但最可怕的不是你错了,而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

我们换个方式来逼自己清醒一下。

为什么“富人的钱好赚”这个说法让你产生舒适感?

因为它替你跳过了一个最痛的现实:你还没有真正理解赚钱这件事的本质。

赚钱从来都不是关于“谁有钱”,而是关于“谁会动钱”。

一个下沉市场的用户,也可以在直播间里一次冲动消费八千块;一个高净值人群,也可能在你一遍又一遍报价之后,告诉你要“内部审批”;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也可能每个月都为心仪的虚拟偶像氪金千元。

你以为的“谁有钱”,根本不是“谁会给你钱”的等价替换。

而且更荒唐的是,一旦你默认“富人的钱好赚”,你就默认了你永远站在“不是富人”的那一侧。

这是一个奇妙的心理悖论。

你以为自己在靠近财富,实际你在不断强调贫穷;你以为你在对标优质客户,实际你在贬低自己服务大众的能力;你以为你在策略性地避开低价赛道,实际你在掩饰你对高价值交付能力的恐惧。

那这时候,我们必须进一步问:

你为什么非要觉得“富人的钱好赚”?

是不是因为你害怕竞争太激烈?是不是因为你对“真诚解决问题”这件事缺乏信心?是不是因为你以为卖高价等于高价值?是不是因为你厌恶和你生活轨迹相似的人群,所以你想“脱层”?

我们又绕回了“人”的问题。

当你赚不到穷人的钱,你会觉得穷人难搞;当你赚不到富人的钱,你会觉得富人难取悦;但你始终没有问,你到底懂不懂“人”的欲望。

是的,你没有真正研究“人”。

赚钱,是一种能量交换。不是关于定价,不是关于身份,不是关于财富等级。

而是关于“你创造了什么”,以及“你如何传达它”。

这个时候你就该明白,那种觉得富人钱好赚的直觉,其实是你对“价值感的外包”。

你把定价交给了别人;把价值判断交给了平台;把收入希望寄托在人群层级;你不想打磨能力,你只想切换目标。

说得更重一点,那不是创业,那是一种变相的“跳单幻想”。

你不是不想交付,你是不想做底层交付的过程。

但真正的高手,恰恰最擅长的就是,把低认知人群,变成自己价值系统的一部分;把复杂用户,纳入自己的叙事逻辑;把小需求,长成复利的大市场。

他们不是“找人群”,而是“建世界”。

拼多多的黄峥就曾说过:我们不是把淘宝的用户抢走,而是把那些原本不上网、不相信互联网、不习惯网购的人,慢慢教育成了用户。

所以,再问一次:

你真的想赚富人的钱,还是你只想躲避真实的商业挑战?你真的理解“富人”的心理结构了吗,还是只是套用了一个高价策略的壳?你真的准备好了服务一个复杂的系统,还是只是幻想一个轻松的钱包?

我们不妨试着推翻所有这些。

假如一切都是错的——

不是富人的钱好赚,也不是穷人的钱难赚;

不是高价带来利润,也不是低价带来牺牲;

不是上行路径更顺利,也不是下沉路径更局限。

真正的变量只有一个:你是否拥有一种“打穿认知”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依赖人群,而依赖你看清了“人”;

不依赖定价,而依赖你建立了“价值系统”;

不依赖选择,而依赖你是否拥有一种“从无到有”的建构心智。

这才是跳出认知牢笼的唯一方式。

你不再去问“钱在哪”,你开始构建“为什么会有钱”;

你不再问“人为什么不付费”,你开始构建“我如何创造真实的价值感”;

你不再问“谁的钱好赚”,你开始进入“我如何成为一个可被信任的价值节点”。

而这时候,你才终于进入真正的游戏。

游戏的名字不是“创业”,不是“商业”,甚至不是“赚钱”。

而是——如何成为一个能构建新系统的人。

这个系统里不区分“富人”还是“穷人”,不分“高端”还是“下沉”,不以“人群层级”来决定价值,而以“真实价值的生成能力”作为唯一的货币。

如果你开始走在这条路上,钱就不再是你“去哪里找”的东西。

而是你“自然吸附”的磁场。

你不再卖力讨好富人;你也不再恐惧穷人;你只专注打磨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对任何人都有价值的人。

到那时,你会真正理解:原来不是谁的钱好赚,而是谁愿意相信你。

而被信任,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产。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