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11个提问】一步步推穿“解局”的幻觉,直面人类认知的深渊
2025-03-23

你有没有发现,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找一个词:解局。困了,要解;穷了,要解;迷了,要解。我们羡慕那些能“破局”的人,他们好像看得见未来、能绕过陷阱、甚至能穿越命运的围墙。于是我们下意识就相信了一个很诱人的观念:认知高,就能预判,就能解局。可这个观念本身,有没有可能是个局?

问题一:我们所谓的“局”,到底是谁设下的?

当我们说“人生如局”“世事如棋”,那隐含的假设是什么?是不是某种外在秩序已经存在,我们只需要找出破绽、看清格局,就能跳出棋盘?但这个局,是谁布的?是敌人?是制度?是时代?还是自己的认知投射?如果局是你自己构建的,那你所谓的“解局”,是不是不过是在维护你原本认知结构的完整性?你看似跳出,其实不过是在迷宫里多绕了一圈,换了条走廊继续困着自己。

问题二:我们判断“局”的存在,是基于什么维度?

一件事是不是“困”,它是不是“局”,不是由这件事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你对这件事的感知能力决定的。你在25岁觉得“钱不够用”是局,35岁却觉得“没自由”才是局。说明局会变。但再往深处想,是不是你不是在解局,而是在变换焦虑?你只是把“困”的内容从一个表层转移到另一个层次罢了。那你到底在解决什么?是实际的问题,还是心理的恐惧?

问题三:如果“局”是认知的产物,那认知是靠什么生出来的?

我们一般以为认知靠学习靠经验靠系统思维。但这还是表层。更根本的是:认知是你为了生存而对世界进行的压缩。你把混沌的世界压缩成可处理的信息图谱,这叫理解。你把混沌的未来压缩成可行动的路径,这叫预判。你为了不被复杂世界淹没,只能通过牺牲“真实”来保留“可操作性”。所以你所谓的“认知”,本质是一种活着的策略。那问题来了——如果你用生存驱动去建构世界模型,你就无法抵达“解脱”。因为你永远以局中人的身份,在试图构建一个局外人的路径。

问题四:我们膜拜的“预判力”,是否是事后视角里的假象?

你有没有发现,凡是被后人称为“预判”的,几乎都来自事后总结的神话。从事前角度看,他们可能是疯子,是反主流,是背叛常识的失败者。预判的本质,是概率,不是确定性。而我们现在对预判的崇拜,其实是对“确定性”的幻想在作祟。我们不是真的在寻找高维认知,而是在渴望有人替我们承受不确定性。这种崇拜把我们变成了“解局内容”的消费者,而非“创造世界”的参与者。

问题五:什么样的意识结构,才是真的“能跳出局”?

你想象中那个跳出局的人,是不是拥有一张更大的地图,看得更远、更宽、更立体?但有没有可能,真正跳出局的人,恰恰是“放下地图”的人?地图也是模型,模型也是简化,简化也是遮蔽。一个人越依赖模型,他看到的世界就越是过去的投影。他无法直面未知,只能用旧秩序去包装新问题。反而那些真正“解脱”的人,是敢于承认“我不知道”的人。他们放弃解释,开始体验;放弃控制,开始沉入。他们不是跳出局,而是融入无局。

问题六:为什么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解局”,却从未真正自由?

因为他们从未质疑过“需要解”的这个前提。他们以为人生有困就必须解,局来就必须破,但有没有可能,局不是问题,是生命在自我演化中的必要阶段?像毛主席的大渡河,是不是一个“必经之劫”?他破的不是局,而是“局必须被破”的执念。很多局之所以一直存在,不是因为难解,而是因为我们无法承认“它不该被解”,它只是来“熬你”的。而你还在分析、复盘、重构,像一个拼图上瘾者,试图把混沌贴出秩序感。

问题七:我们膜拜的高维,是不是也是一种局?

“高维打低维”“认知碾压”“认知螺旋”,这些话听上去很燃很酷。但它们是不是构建了另一个“聪明人支配愚蠢人”的游戏?它让你开始贬低群众,警惕共识,讨厌庸众,最后你建立了一个孤岛式的优越感系统。你不是在获得自由,你只是在自我隔离。真正的智慧,是越高维的人,越能放低。因为他知道,理解一个人的苦,不靠你比他聪明,而靠你能不能穿透自己那套“认知优越感的假面”,走进他的情绪深处。

问题八:如果我们放下“局”,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你有没有尝试过,不去分析,不去拆解,不去焦虑对错,只是存在在这个“局”里?你有没有观察过,一个真正活得轻盈的人,他不是因为解了多少局,而是因为他根本不把这些当作局?他把误解当作沟通,把失败当作体验,把反复当作修行。他知道,局的存在,是提醒你不是来打破这个世界的,而是来被这个世界打破、再重新拼起来的。

问题九:我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建构一套解局模型”?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深不见底的恐惧。我们害怕混沌,害怕无意义,害怕“不知道”。所以我们想通过知识、推演、系统、战略,去逼出一个“安全感”。但那个安全感,是不是正是我们最大的限制?真正的解局,不是用系统压制混沌,而是敢于在混沌中安住。能在未知中站住脚,而不是非要站上一个结论。

问题十:有没有可能,我们所谓的“解局”,其实是一种更高阶的“套局”?

当你以为你已经跳出了一个系统,其实你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系统。当你以为你破解了一个思维模式,其实你已经被另一个模式套住。当你以为你预判了未来,其实你只是用过去去模拟未来。你不是在自由探索,而是在反复抓取一种“自我确认感”。你以为你走出了迷宫,其实你只是在自我设计的幻境中打转。

问题十一:如果“解局”不是目标,那我们要走向哪里?

我们不妨大胆一点,完全翻转这个视角。如果我们此生不是来“解”任何局的,而是来“体验”局、来“成为”局、来“穿越”局的呢?你不是来找出口的,而是来做一次全景的沉浸式穿越。当你从“解”的视角切换到“在”与“活”的视角时,世界不再是问题,而是一块等待你呼吸、感知、打碎、重组的雕塑泥团。而你自己,就是那个雕塑者。

你看,最后我们会发现——局不一定要解,认知也不一定要高。真正的智慧,是在不断陷入、不断看穿、不断忘记、不断重生的循环中,体会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

这才是最根本的自由。

这才是唯一能解所有局的方式——

不解之解。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