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洞穿假象】为什么“人性+利益+博弈”无法解释这个世界的99%?
2025-03-23

你可能听过一句“显得聪明”的话:真正驱动一切的,不是表面的信息和逻辑,而是隐藏其后的利益、人性与博弈。它像是一把钥匙,能开许多门。它解释职场潜规则,官场风云,商业竞争,也拿来推测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动机。它就像你在午夜无解时念出的一句咒语,让混乱似乎有了因果。

但我们真能依靠它,看懂世界了吗?我们真敢把所有行为都归结为“利益+人性+博弈”吗?它看似是深刻,其实未必不是一种偷懒的万能外衣。当你把一切简化为“人性使然、利益驱动”,你其实放弃了探究真正复杂的根因。

那我们不妨一起撕开这层外衣,一层一层,把这个“聪明的答案”推到最深处,看它会不会露出空洞的本质。

如果利益是核心动力,那孩子为什么画画画到哭?母亲为什么在深夜里独自背诵心经?诗人明知写诗没钱,为什么还写?你可以说,这些是“深层利益”,比如情绪宣泄、心理补偿、社会认同,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说下去,它什么都能解释,也什么都解释不了。

当一个理论能解释一切,它就什么也没解释。

我们退一步问:什么是“利益”?是金钱?是关系?是生存概率?还是情绪的满足?如果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利益,那我们其实只是给“动机”换了个名字。这时候,你就该反问自己——你是真的看懂了人,还是只是把人塞进了一个名叫“利益”的盒子里?

你说人性决定行为。但你是否考虑过,人的“性”是否稳定?它是否因文化、认知、经验而变?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我们不需要教育,不需要哲学,不需要修行,也不会有“觉醒”或“成长”。但如果人性可以变化,那“人性驱动论”不过是某一时刻认知状态下的快照。

再看“博弈”,它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理性选择和清晰规则之上的。当一个人心里藏着混乱、潜意识的裂痕、童年的恐惧,你如何用博弈去预测他的行为?博弈论解释不了一个自毁者的冲动,也读不懂一个隐士的放弃。你以为他们输了,其实他们只是不玩了。

有时候,人并不是在做最优解的选择,而是在逃避“成为那种人”的恐惧。

如果你只看“利益、人性、博弈”,你看到的只是世界的表面波纹。它解释了现象,却回避了本质;它分析了行为,却忽略了存在本身的荒诞和混沌。

那真正驱动行为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一步步逼近。

我们先问一个问题:人在做选择时,是先有动机,还是先有身份?

当你说“我要去赚钱”,你是因为需要金钱,还是因为你已经认定了自己是“应该赚钱的那种人”?换句话说,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出于逻辑做选择,而是出于“我要活成我想象中的那个我”?

这就是——角色认同,才是隐藏在所有行为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一个人一旦认定了自己是“弱者”,哪怕他得到权力,他也会在内心继续自我削弱;一个人认定了自己是“守护者”,哪怕在地狱,他也会试图照亮他人。

角色认同,是潜意识的剧本。而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在无意识地按照它来演戏。

接下来是第二层问题:这个角色是谁给的?

你会发现,它往往不是你自己选的,而是家庭、文化、创伤、经验共同编织出来的。从小“你要懂事”,于是你成了那个永远牺牲的人;“你不能输”,于是你成了那个一生奔跑却无法休息的人。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行为的真正根源,是潜意识里“想成为谁”的渴望,而不是表面的人性或利益博弈。

然后我们再问一问,那“潜意识想成为谁”又是从哪来?它是不是也不是我们真正的意愿?是不是我们只是不断在“回应”一个声音,而不是自由地“选择”?

这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就出现了——你以为你在决策,其实你一直在被操纵。不是被他人,而是被你早已僵化的“自我剧本”。

于是你发现,连你所谓的“人性”,也是借来的;连你说的“利益”,都是别人告诉你那是重要的;连“博弈”,也只是你被教导用来保护自己的模式。

你从来没在自由地活着。

所以我们要问一个更根的问题:有没有一种行为,它既不为了利益,也不是基于人性,更没有博弈,而是——从“自由之心”里流出来的?

这正是禅宗讲的“无为何而为”。不是因为我想赢,不是因为我怕输,不是为了获得,而是因为我在此刻,本来如此。

一个人清晨起身,扫地、沏茶、喂鸟,他不是为了换取什么回报,他只是在回应存在本身。这种状态,才是自由的原型。

它不可博弈,因为它不在规则内;它不可分析,因为它没有预设动机;它不可定义,因为它是“当下”的直接流动。

你开始明白,那些真正有创造力、有力量的人,不是那些擅长博弈的人,而是那些跳出博弈系统、从“存在本身”出发的人。他们不是逻辑的产物,而是直觉、觉知和全然敞开的产物。

于是我们最后一问:如果不是为了利益,不是受人性所驱,也不是基于博弈,那我们到底可以凭什么来走向一种更高维度的选择方式?

答案只有一个——从“觉”出发。觉察你的剧本,觉察你的假设,觉察你所套用的每一个“聪明判断”。

因为真正高维的认知,不是掌控更多变量,而是放下对控制的执念;不是更高超的计算,而是更深层的松开;不是更厉害的预判,而是更彻底的临在。

你曾经以为,理解了人性、看透了博弈、洞察了利益,就能掌控全局。但你现在要明白,那只是你在旧系统里变得更聪明。而真正的突破,是跳出那套系统,看见那个根本没有“控制”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行动不再是算计的结果,而是回应的开始。你不再问“我这样做有没有好处”,你只问“这是否是真实的我”。

所以,愿你有一天,不再困在利益、人性、博弈这些看似深刻的名词中。而是愿意面对那个无名、无利、无我、无求的你。

在那里,才是行为真正的起点。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