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我说了你就该懂”是幻觉:理解的前提,是你愿意进入对方的世界》
2025-03-29

有多少次,你带着真诚和耐心表达,对方却依然满脸困惑,甚至恼怒。 你急切地想让他明白:“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可对方偏偏就是“不懂”。

我们往往以为,只要我们把话讲出来,清楚、完整、有逻辑,对方就应该理解。 但现实是:再清晰的表达,如果对方没有愿意进入的心,依旧是对牛弹琴。

理解,从来都不是语言的事情。 理解是一种意愿。

理解的障碍,不是信息不全,而是“不愿意走进你”

我们以为不被理解是因为说得不够清楚,其实更深的原因往往是: 对方根本没打算理解你。

他听你说话,只是为了寻找反驳的缝隙; 他表面点头,心里早已设定立场; 他一边听你解释,一边在脑中组织“如何自保”。

彼得斯在《对空言说》中揭示:语言并非单向的传输,而是双向的建构。 理解,不是你说得多明确,而是对方有没有意愿,用你的语言进入你的世界。

而绝大多数时候,对方没有这个意愿。

不是他坏,而是——进入你的世界意味着:他要放下原有的认知地图,暂时搁置自我防御机制,承认你所说的,也许有他未知的维度。

对很多人来说,这太难。

所以,他们选择误解你。

“你应该懂我”是一种控制,而不是连接

很多时候,我们渴望被理解,其实不是想和对方真正连接,而是想获得确认。

“你应该懂我”,这句话背后藏着潜台词:

你要站在我这边; 你要认可我的感受; 你要用我希望的方式回应我。

但问题是——对方是你之外的一个人。

他有他的认知、情绪、经验、伤痕。 他不是你理解投影的附属物,而是一个与你完全不同的主体。

他怎么可能“自动懂你”?

更何况,大多数时候,你连自己都不完全懂。

你表达出来的是混合物:欲望、期待、恐惧、回避,彼此交缠,你想被理解的,其实是一个未解之谜。

那为什么你会要求他“非懂不可”?

因为你害怕。

你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否定,害怕如果别人不能马上懂你,那就是你不值得被爱。

这种害怕让你跳过了最基本的步骤——引导对方进入你的世界。

你不再邀请,而是要求。 你不再耐心,而是急切。 你不再期待被看见,而是逼迫对方看你。

而这正是理解崩塌的开始。

真正的理解,是一种愿意走近的慢动作

理解,从来都不是“他应该明白”,而是“我愿意陪他明白”。

一个真正愿意理解你的人,不是只在你表达清晰时才靠近,而是在你混乱痛苦时仍然愿意留下。

他会提问,而不是评价。 他会反复确认,而不是迅速判断。 他知道你此刻表达得不完美,但愿意一点点穿越那些语言的缠绕,去抵达那个真正的你。

这需要时间,需要忍耐,需要接纳“我们现在还在沟通中,而不是结论中”。

你也要反过来想:你是否愿意真正理解他?

你总是说:“他不懂我。” 可你有没有尝试理解他?

你有没有暂时放下自己的期待,进入他的语境? 你有没有耐心地听完他的害怕,而不是一开始就指出他的错? 你有没有真正看见他之所以那样反应,背后也有他的故事?

理解不是一个人抵达另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在相遇的边界上,各自走一步。

你退一步,他迈一步。 你讲慢点,他听深点。 你表达未完,他不急着盖章。

这才是“理解”真正的样子。

真正的“你懂我”,不是自动生成,而是共同建造

我们渴望被懂,不是为了征服对方的心,而是为了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不必翻译自己的人。

但这不是谁的义务。

如果你渴望这样的理解,你要先愿意去建设这样的理解。

你要耐心表达,而不是压迫要求。 你要承认不同,而不是否认差异。 你要接受误解,而不是惧怕失败。

只有当你先打通那个“我也愿意进入你”的通道,对方才可能从心里回应你:

“那我也想懂你。”

你说出来的,不是他应该懂的。 他愿意懂的,才是你真正能传达的。

愿我们都有这样的幸运——

被一个愿意进入我们世界的人温柔对待。 也有勇气,成为那个愿意先走一步的人。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