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第六篇:梦是现实的缩影——当你醒来才知,一切从未真实存在过
2025-04-13

你昨晚做了一个梦吗?你还记得梦里的时间、空间和变化吗?也许你梦见自己在一个城市奔跑,穿过街道,爬上一栋楼,见到了一个早已离世的亲人。也许你在梦里经历了一整天的事——从早晨到夜晚,从寒冷到温暖,从喜悦到惊惧。醒来的一刻,梦境像气泡一样碎掉,你怔怔地望着天花板,心还停留在那个“刚刚过去的梦中世界”。

可那个世界,曾经“真实”过吗?

从你躺下闭眼,到睁眼醒来,不过几个小时。但在梦中,你经历的是完整的时间感、空间感、对立感、情节感。你在梦里一样有一个“我”,有一个身体,有对错,有快慢,有目的地,有他人与你互动。而当你醒来,你说:“啊,那只是个梦。”

但请你慢一点。你确定,醒来之后的这个世界,就不是另一个更长的梦吗?

在梦里,你从未怀疑那个时间是真的,那个街道是存在的,那个“我”是活着的。你甚至从未觉得“这不真实”。是醒来的那一刻,你才把梦归为“虚幻”。也就是说:我们判断一个经验是真或假,不是因为它自身有多么“真实”或“虚假”,而是我们有没有跳出那个系统去观察它的“生成方式”。

这就是关键:梦,是一个“生成系统”。而现实呢?同样是一个“生成系统”。

你梦中的街道,是由你的潜意识、记忆、念头拼接出来的;现实中的街道,又何尝不是如此?你走在一条路上,以为你正在“经验这条路”。但你其实只是“经验你对这条路的认知”,你只是不断调用过往的图像、地理概念、物理感受、方向判断,把这一刻拼装为“我在这里”。

梦里你在飞,现实你在走,但这两个经验的“制造方式”,其实并无本质差别:它们都是通过觉知+念头+记忆+判断组合而成的“场景”。

在梦中你说:“刚才我在那里,现在我在这里。”你以为你穿越了空间,其实你只是从一个念头跳到另一个念头;你说:“我从早上做到现在了。”你以为时间过去了,其实你只是记住了几个场景的顺序。

而在现实中,你说:“我已经工作三年了。”你以为你穿越了“真实的时间”,其实你也只是记住了一段片段,然后把它们缝合成一条线。这条线并不存在,它只是你认知系统为了生成“连续性”而强加的结构。

所以梦不是假的,它只是短暂;现实不是真的,它只是长一点。

梦里你以为是“真实发生”,醒来才知只是“生成幻象”。那么现在这个“现实”,你还没有醒过来而已。你没有觉察这个“梦”的结构,还在以为这一切就是“事实”。

当一个修行人进入深度止观状态、或某些开悟体验中,会产生一种极为震撼的感受:他突然“从世界中脱出来”,看见这个世界的“显现方式”,如同梦境一样清楚明晰。他依然看见万物,但已不再执为“真实存在”;他依然走在街上,但心里无一丝“这是实有”的把握。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透过现实,看见它的“如梦如幻”。

为什么梦和现实如此相似?因为它们的生成机制,完全一样。

它们都需要一个“主体”——我;一个“对象”——外物;一个“关系”——我与它之间的交互;一个“变化”——事情的推进与反转;一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想象;一个“空间”——这里-那里-远方的结构。这些,全部可以在梦中完整生成,也完全可以在现实中被构造。

梦,只是你临时借用潜意识的素材快速合成;现实,只是你长期借用感官与思维的数据慢速合成。

你以为梦中“没有逻辑”,现实“更清楚”?其实不然。你只是在梦醒之后,以另一个系统来“审视”梦。而你现在这个现实的系统,也不过是另一个“梦中觉醒系统”。你还未醒,你只是梦得更深,梦得更稳定,梦得更久。

当你真的觉醒——不是睡眠中的醒,而是认知结构层的觉醒——你会第一次看见:所谓现实,其实就是梦的延长。你会惊叹:原来一切都是心的投影,都是觉知在念头中流动形成的“显现”。

这不是让你否定世界,不是让你否定生活,而是让你看见生活的“梦境性”。当你知道自己在梦中,你就不会再抓、再怕、再逃。你反而可以轻盈地活在其中,如莲花在水上,不染而自在。

梦中最重的,不是恐惧本身,而是你以为它是真的;现实中最重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你以为它不可改变。

一旦你看见梦境的结构,你也就看见了现实的真相。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