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发生,臣服如其所是,就在你闭上眼,回去照见那个情绪的那个当下
2025-04-26
有时候,一切的挣扎,都是因为你不敢闭上眼。
因为一旦闭上眼,就必须面对身体里早已积压的那团东西。
你以为你在生气,
你以为你在焦虑,
你以为你只是在为眼前的小事烦恼。
可真正让你疼痛的,不是眼前这点事,而是那些被压了很久、藏得很深的情绪,在这一刻又一次被碰到了。
如果你敢在这一刻,停下来,闭上眼,往里看。
你就能碰到那个最真实的当下。
你能感受到胃部的一阵抽紧,能听到脑海里反复敲响的声音,能看见一个不甘心的小孩,在那里又气又伤心。
这就是所谓的“照见”。
照见,并不是用头脑去想,也不是分析和归因,更不是总结经验教训。
它只是一种回到当下的感知。
是把注意力从外界的事件、人的言语、数字的变动上,拉回到自己的内在。
拉回到那个正在发生着的、鲜活的情绪上。
有时候,你闭上眼,会感受到一股想跑的冲动。
想睁开眼,想找点什么事情分心,想去喝水,想去刷手机,想去想点别的话题。
这一切,不是因为你懒惰,也不是因为你没耐心,
而是因为那份情绪太沉了,太满了,太难以直接承受。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
如果你能哪怕多停一秒,
哪怕多待一会,
你就能真正地,跟它照上面了。
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曾经来不及被接住的自己。
过去的很多年,你学会了压抑它,分析它,批评它,或者绕开它。
你以为不去管它,它就没了。
你以为讲道理可以超越它。
可是身体记得。
你的胃记得。
你的喉咙记得。
你的胸口记得。
只有当你肯安静下来,愿意不评判,不逃走,什么都不做地去陪着它,
那份记忆,那份压抑,那份曾经被抛下的自己,才会慢慢浮现出来。
而允许发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不是强迫自己必须马上放下,也不是命令自己“赶紧好起来”,
而是给自己一种最温柔的许可——
我可以现在就生气着。
我可以现在就难过着。
我可以现在就焦躁着,逃避着,讨厌着。
我不需要赶走这些感受,哪怕它们不舒服。
允许,不是屈服,不是认命。
允许是彻底地臣服。
臣服于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臣服于自己的局限、软弱、不完整。
当你不再想把情绪“处理掉”,而是让它自然地流经你的身体,
你就发现,你早就有了承载它的能力。
那种一瞬间不抗拒的感觉,就像一条紧绷的绳索突然松了。
你没有赢,也没有输。
你只是和自己站在了一起。
你终于明白,
真正的疗愈,不是压制情绪,
也不是控制自己“变好”,
而是一次又一次,回到那一刻,闭上眼,跟自己的感受站在一起,不评判,不逃走。
有人问,闭上眼以后我能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
什么也不做。
你只需要去感觉。
感觉胸口堵着就堵着,感觉喉咙哽咽就哽咽,感觉眼眶热了就热着。
你只需要允许这些感受存在。
不要着急要结果。
不要想着“我照见了,为什么情绪还在?”
不要急着找出口,不要急着变好。
你需要相信,情绪是一种自然的流动。
它像水一样,只要不被堵住,总有流走的一天。
只要不再加一个抗拒在上面,它自然会有自己的节奏,慢慢融化。
内在允许,就是不断练习把注意力,从外界转回内在,从想法转回感受,从评判转回陪伴。
这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今天照见一次,明天又陷进去了。
今天允许了一点点,明天又回到老路上去控制自己了。
这很正常。
因为抗拒,不是一个念头那么简单,
抗拒是很多年生长在你身体里的自动反应。
要一点一点地拆解,一点一点地松动。
每一次你愿意多停留一秒钟,
每一次你愿意在情绪来临时,不马上盖上去,
每一次你愿意闭上眼,去感受胸口那一点点抽痛,
你就在修一条新的神经回路。
你在教你的身体,教你的潜意识,慢慢明白:
现在安全了。
我可以活着,不需要再对抗所有东西。
我可以哭,我可以痛,我可以难过,我可以脆弱,我可以在情绪里活下来。
你慢慢就会感受到,一个新的自己正在长出来。
不是没有情绪的自己,也不是永远平静的自己。
而是能和情绪在一起,能和波动共处,能在巨大的动荡里,仍然陪着自己走下去的自己。
真正的臣服,不是消灭情绪,而是穿越情绪。
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即使痛苦,也不需要逃。
你会慢慢懂得,
不是情绪让你痛苦,
而是你对情绪的抗拒让你痛苦。
闭上眼,回到那个正在感受的当下。
即使很难受,即使很想逃,也别急着睁开眼。
就待在那里,陪着那个正在痛苦着的小孩,陪着那个此刻被击中的自己。
你会看到,慢慢的,慢慢的,
那份最开始让你想逃的情绪,
竟然开始变得柔软了,流动了,变成了一个可以拥抱、可以安抚、可以放下的生命现象。
你会开始感谢自己,感谢自己哪怕颤抖着,也没有逃走。
哪怕害怕着,也还留在了这里。
哪怕痛着,也愿意陪自己一秒又一秒地走过去。
这,就是允许发生,这,就是臣服如其所是。
不是靠压制,不是靠说服,而是靠真实的陪伴,一次次,在每一个当下,走回自己的身体,走回自己的心。
当你慢慢学会了这样闭眼照见自己,
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开始慢慢温柔起来了。
因为你对自己温柔了。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