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放手吧!执着的东西就是沙漏,抓的越紧流的越快
2025-04-26

问:

我听内心。抓着这个,抓着那个,表现为对自己就是严苛,不允许自己这样,不允许自己那样,要求自己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不放过自己。对别人也是如此,表现的不近情理,设定规则,家长作风。脾气不好,容易烦躁、发火。

所谓的执着,就是不允许,比如要求孩子洗碗必须少用洗洁精,执着这个事儿。比如要求孩子必须上玩厕所要冲厕所,执着这个事儿以及个人卫生,不允许破坏那个规则。

执着这是我的,那是你的,你不能侵犯我的边界,抓着这个死活不放手。

这种抓取,就会导致得不到痛苦,失去也痛苦,害怕失去也痛苦。

心拴在这个执着物上面,就是如此。

答:

有一段时间,他总是很累。
不是身体的累,是一种无形的心累。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总有种莫名的烦躁,莫名的火气。
一句话听着不顺耳,一件小事做得不到位,一个不合心意的动作,都能让他心里咯噔一下,紧接着是压抑不住的焦躁、斥责、甚至怒火。
有时候,他自己也知道,似乎没必要这么较真。
可是那种反应是本能的,像箭已经搭在弦上,根本控制不住。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停下来,认真听了听自己的内心。
他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紧紧抓着好多东西。
抓着自己的标准,抓着自己的设想,抓着自己的规则,抓着那个必须实现的样子。
只要现实稍微有一点点偏离,他就像一个惊慌失措的人,拼命想把一切拉回到轨道上。
而每一次抓取,都是在对自己和世界说:“你必须是我设想的样子,否则,我就不安心。”

于是,他对自己越来越苛刻。
不能懒惰,不能懈怠,不能出错,不能失控。
必须怎样,必须怎样。
一旦有一丝一毫的不符,就开始责怪自己,内疚自己,批判自己。
这种对自己的不放过,也自然流淌到了对别人的要求上。
于是,对孩子,也开始了各种“必须”:
洗碗的时候,必须少用洗洁精;
上完厕所,必须冲得干干净净;
个人卫生,必须按标准做到;
规矩,边界,礼仪,每一项都要分明,清清楚楚,不能打折扣。

表面上,他是在教育孩子,其实,更多的是在试图安抚自己内心的不安。
因为在他潜意识里,只要这些事情被“正确地完成”了,世界就不会那么乱,自己就不会那么慌。
他以为自己是在守护规则,其实,他是在苦苦抓着一份微弱的安全感。

但越是抓得紧,越是痛苦。
孩子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性格。
有些事说了十遍也未必改,有些事一时忘了也很正常。
可他看到这种“偏离”时,内心总是忍不住涌起一股急躁的情绪。
为什么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就是不能照着来?
为什么要破坏那条好不容易立起来的秩序?

他开始注意到,这种抓取的模式,其实早就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抓着“我的东西”,抓着“你的责任”,抓着“应该怎样”,抓着“不能怎样”。
抓着“这是我的界限,谁也不能越过”。
抓着“我设定的规矩,必须被遵守”。
抓着“只要出了一点偏差,就意味着混乱,就意味着危险”。

每一条抓取的线,都把心拴得紧紧的。
得到了,害怕失去。
得不到,痛苦失落。
失去了,懊悔悲伤。
心像被许多根细细的绳子缠住,每一根都连着一个执念,一个期望,一个对完美控制的渴望。
每一根绳子都勒着,让人无法真正自由地呼吸。

他开始明白了,执着,不只是喜欢,不只是坚持。
执着,是“不允许”。
是不允许它有半点变化,不允许它不符合我的期待,不允许它有属于自己的样子。
执着是对生命本来流动性的否认。
是用力要世界停在我想要的位置上。
是害怕,害怕变化,害怕失控,害怕失去。

这种执着,有时表现得很隐蔽。
比如,只是看孩子多用了几滴洗洁精,就心里涌起无名的火气。
比如,只是看到厕所没冲干净,就觉得世界都要塌了似的难受。
这些小事,表面看是卫生,是规范,是习惯。
但深层里,是内心那种对秩序的极度依赖。
一旦秩序破了一个小洞,心里的慌乱就顺着那个洞流了出来。

而这些抓取的背后,藏着的,是深深的不安和恐惧。
怕失控,怕混乱,怕伤害,怕被否定。
怕如果放松了要求,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
怕如果不坚持自己的界限,自己就会被侵蚀,被湮没,被吞噬。
于是,只能用更紧的手,抓住每一个细节。
用更硬的壳,把自己保护起来。

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流动的。
孩子会忘记冲厕所,大人也会偶尔懒惰。
界限有时会模糊,规则有时会松动。
生命本身,就是变化和不确定。
不是你多抓,就能让它一成不变。
也不是你多努力,就能让它完全听命于你。

真正的自由,不是控制住一切,而是学会在变化中安住自己。
是允许一点不完美,允许一点混乱,允许一点不可控。
是即使孩子这次忘了冲厕所,也不会因此就否定了整个教育的意义。
是即使界限有时被侵蚀,也依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空间重新站稳。

他慢慢开始练习。
当看到洗洁精多挤了几滴,不是立刻皱眉训斥,而是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没那么重要。
当看到厕所忘了冲,也不急着发火,而是平静地提醒一句,然后让它过去。
当看到自己的东西被不小心碰到了,也不是立刻生气,而是看看,是否真的构成了伤害,如果没有,就放一放。

这很难。
尤其是当抓取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的时候。
每一次放下,都像是从身体里硬生生剥离出一根扎得很深的刺。
疼,迟疑,想要反复伸手去抓回那份熟悉的掌控感。
但他知道,这就是疗愈的过程。
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也不是永远不会再烦躁生气了。
而是每一次觉察,每一次松手,心就宽敞一点。
每一次允许,心就自由一点。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不那么容易烦了。
不那么容易爆炸了。
有些事情,过去他会生半天闷气,现在一笑就过去了。
有些界限,过去他小心翼翼捍卫,现在可以从容地守住,不需要用愤怒来强化。
他发现自己对孩子也温柔多了,对身边的人也宽容多了。
不是因为他放弃了原则,也不是因为他变得软弱了。
而是因为,他不再需要用抓取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他开始信任自己,信任关系,信任生活。

抓得越紧,越痛苦。
松一松,世界没有崩塌。
反而有了更多流动的空间,有了更多活生生的连接。
在这些真实、微小、温柔的体验里,他慢慢地,慢慢地,走向了一个更自由的自己。

你也许也在这样的路上。
你也曾经因为一个小小的偏差而心里翻江倒海过;
也曾经因为别人没有按照你的方式来做事而感到气愤无力过;
也曾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责怪过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宽容一点?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容易烦?
但请你知道,这并不是你的错。
这是因为你曾经被迫学会了,只有抓得紧,才有一点点安全感。
这是因为你的心,太久太久没有被真正安放过。

现在,慢慢来吧。
在每一次想要控制的冲动里,停一停,听听自己的呼吸。
在每一次想要发火的瞬间,拍拍自己的胸口,告诉自己,不用那么怕了。
在每一次看到“不完美”的地方,给自己一个机会,允许它,允许自己,允许世界。

心不再被一条条绳索勒紧。
手,不再死死攥着什么。
你会看到,原来,真正的稳固,不是通过抓取来的。
真正的稳固,是内心那种柔软而坚定的自由。
是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我都可以好好地,在这里,和自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