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种天然赚钱的倾向
2025-04-27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
它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方面,它必须踩在你的本能惯性上。另一方面,它能激发别人的感知动能。
如果只满足一条,表面上看似顺利,实际走着走着,心就会慢慢枯萎。
如果两条都满足了,赚钱这件事,才会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像走路一样顺势而行。
先说第一个条件:踩在你的本能惯性上。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种天然的倾向。有的人一拿起笔,手指就自然流动;有的人一开口,气氛就被点燃;有的人一动手搭积木,就能搭出一片城市。
这些,不是努力练出来的,而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潜伏在身体里的。
你会发现,真正擅长的事情,不是你硬逼着自己去做的事情。而是当你做起来的时候,整个人像一条鱼回到了水里。你可能还会觉得自己没那么努力,可别人已经在旁边张大了嘴。
这种顺势而为的感觉,就是本能的惯性。
适合你的赚钱方式,必须踩在这条本能上。不是去克服,不是去强行改变,不是去痛苦地扭转自己,而是找到那条水流,然后顺着它,轻轻滑行。
有的人天生就适合讲故事,不管是什么领域,最终都会走到传播、表达这条路上。有的人天生喜欢琢磨结构、规律,他自然会在工程、算法、管理这些方向上开花。还有的人,天生喜欢照顾别人,喜欢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照顾而放松下来,他自然会在医疗、咨询、陪伴这些领域里找到呼吸的感觉。
如果你顺着自己最自然的倾向去走,赚钱这件事,不再是硬啃的骨头,而像是在呼吸自己的气息。
可是很多人走到一半,痛苦了,挫败了。他们怪自己懒惰,怪自己不够拼命,怪自己没有意志力。可其实,他们只是走错了河道。
不是他们努力不够,而是方向不对。
所以,第一步,永远是回到自己身体里,回到自己最初的喜好、最初的倾向、最初的感知。去听,去看,去体会,自己在什么事情上,流动得最自然,最轻松,最像自己。
但光有本能的惯性还不够。
赚钱,本质上还是要在人群中完成。你的行动,必须能激发别人的感知动能。也就是说,别人要在你的动作、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中,感知到一种被唤起的需要,一种被点燃的欲望,一种愿意为之流动的冲动。
比如,一个天生擅长讲故事的人,如果只是自己写日记,写得再好,也只能感动自己。他需要把故事讲到别人的心上,让别人听了之后,心里起了涟漪,产生了行动。也许是想分享,也许是想购买,也许是想进一步靠近。
又比如,一个擅长搭建系统的人,如果只是自己在小房间里堆积模型,没有人需要,没有人因此受益,也就不会形成交易。
感知动能,是连接你和世界的桥梁。
当你踩在本能的惯性上,又能唤起别人的感知动能时,能量就流动起来了。你不用再去苦苦推销,不用再去硬拉别人注意。你的存在本身,就自然地带动了一种流向。
那是一种极其轻盈的赚钱方式。
它不是靠自我压榨,不是靠伪装,也不是靠耗竭。它是顺着自己的自然倾向,又激发了别人的自然流动。彼此都轻松,彼此都滋养。
可是要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本能惯性。小时候,家长告诉你,应该努力学习,考个好学校。长大后,社会告诉你,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有份体面的收入。一路走来,你可能早就忘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而另一方面,激发别人的感知动能,也不是单纯地迎合市场,不是盲目地看数据,不是去追逐热点。它需要你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听见别人的渴望,看到别人的困境,然后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他们回应。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地了解自己,又要细腻地感知别人。
两条线同时成立,才可能找到那条真正适合的路。
我也走过很多弯路。
一开始,总想着找一条最赚钱的路。看别人做什么赚钱,就想跟着去做。看别人在哪个平台爆火,就想去复制一份。可每一次尝试,虽然短期内可能有点回报,可内心总是空空的,总是觉得自己在戴着一张面具活着。
后来慢慢明白了。
赚钱这件事,表面上是关于外界的,关于市场、关于机会、关于趋势。可最深处,其实是关于自己。是关于你怎么活出自己,怎么顺着自己独特的气息,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条能自然呼吸的路径。
所以,不再急着赶路了。
不再焦虑着要快速套用什么模式,不再硬拽着自己去适应什么平台。不再把自己丢在流量的洪流里,随波逐流。
而是回到身体里,回到心里,回到那些最微小、最细腻、最真实的感受里。
看自己什么时候最自然。看自己做什么事时,时间感会消失,身体会轻松,心里会亮起来。
也看别人,什么时候因为我的动作,眼神亮了。什么时候因为我的表达,内心生起了感动,或者动了念头。
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河。
它不一定最宽阔,不一定最喧哗,但它顺着你的流动,也顺着世界的流动。
你不必再用尽全力去推着水流前进。你只需要顺势而行,轻轻一划,就可以走得很远。
适合的赚钱方式,就藏在这里。
踩在你本能的惯性上,又能激发别人感知的动能。
自己走得顺,别人跟得动。
自己活得自然,别人受得益。
这,就是最好的生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