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是在功成之后收住手——从《贲卦·上九》看归真之德
2025-05-29
问:
上九:白贲,无咎。
象传:
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阳爻处阴位,不得中。下承六五,远无应。
白贲,白白的贲,朴素的,回到淳朴、原初的状态。没什么问题。
到上九爻又要回到淳朴状态了,一个循环。
上得志也。上是谁?六五。得志,什么志?明中定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已经得志。上九是承之位,在阴位,隐退的位,回归淳朴,不指手画脚,就是好状态。这个上也可以说是他自己,已经志得意满,回归淳朴。跟古代官员一样,达到高位后,辞官归隐。
答:
贲卦走到最后一爻,是上九。卦辞写得很简单:“白贲,无咎。”象传说:“白贲无咎,上得志也。”到了这个位置,一个人已经走到了系统的顶点。他从起步、承接、推行、调整、稳中取势,一路走来。到了这里,不是再出新动作的时候了,而是一个转向:从装饰回到素朴,从表现回到收敛,从热烈回到沉静。
如果理解成这样:一个人到了人生的高位,或者在一段事业或任务中已经完成了该完成的事,接下来不是再进一步,而是主动回到最简单的状态,不再装饰、不再强调、不再干预。这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对系统最大的守护。
“白贲”中的“白”,在古人眼里是最素的颜色。它不染不饰,不藏不显,是一种原初、无附加的存在。“贲”是装饰,是修饰,是文采。而“白贲”,就是把所有装饰去掉,仅保留那种存在本身的纯度。它不是没有贲,而是“贲而不饰”,是一种极致的克制,是在懂得一切表达方式之后,选择不表达。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一位退休的老医生,年轻时行医无数、名气很大,也担任过科室主任,带过很多学生。但他退休以后,没有开个人诊所,也不参与各种名医论坛,而是住在一个安静的小区里,每天散步、读书、偶尔写点心得。他不炫耀,也不否定自己曾经的成绩,只是很自然地回到“普通人”的节奏里。这种状态,就是“白贲”。他不是没有能力再出手,而是知道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时候,退下来的意义更大。
再比如有些企业创始人,在公司进入成熟期之后,主动卸下CEO的职位,只担任董事或顾问,把具体运营交给年轻人。有人问他:“你不担心他们做不好吗?”他说:“我担心过,但如果我一直不放手,他们永远学不会。”这时候的他,虽然还能说、还能做,但他选择“白贲”——退到背景中去,留出空间让系统自运。他不是“无为”,而是“大成若缺”。
上九是阳爻居阴位,不得中。这个位置本身就带有“退”的意味。它在贲卦的最顶端,上无爻可应,下是六五尊位。他既不主事,也不居中。正因为如此,他最容易犯的错,是想继续发号施令,想插手系统的运行。但易经却说:“白贲,无咎。”——你如果此时选择归于素、归于简,不再贲、不再干预,那么就没有过失。反过来说,如果你在这个位置上还想强调存在、强调价值,反而容易出错。
“上得志也”,这个“上”可以理解为两个含义。一是指系统中的上位——六五,说明系统本身已经达成治理目的,不需要再加力;二是指上九自己,他已经达到了人生或角色的目标,实现了志向,不必再进退博弈。他可以安心地回归。志得之后最难的,不是继续,而是放手;不是把火越烧越旺,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熄灯闭眼。
很多人在现实中其实并不缺才华,也不是没做出成绩。但走到一定阶段后,内心仍然有一种“我要继续证明自己”的冲动。这种冲动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变成“越位”。比如一个创业者,公司交给了合伙人,但他仍然忍不住每天在群里点评细节,事无巨细地插手。员工们嘴上尊重他,私底下却压力很大。系统运行开始变得畸形,既没有新的成长空间,也无法脱离原有路径。这其实就是“贲而不白”的状态——你本可以退下,但你还在加戏。
而真正成熟的人,会慢慢把“主角”让出来,把自己变成一个安静的配角,甚至不出现在舞台上。他不需要别人的掌声,也不需要系统的依赖。他知道,自己曾经参与过,也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他的退让,让系统得以更新、后人得以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无咎”。
白贲,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恰如其分地做。不是退出世界,而是退出影响。你还在,你也可以行动,但你不会对整个结构造成压迫,不会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变形。这种人,是最令人安心的存在。
还有一种人,是我们在家庭中经常遇见的长者。年轻时是主心骨、顶梁柱,一切事都要过他手。但当下一代开始撑起来后,他不再说“你们都要听我”,而是变成那种“有什么事你们自己定,我只是提醒一下”的姿态。他不争主导,不抢权力,却比谁都看得通透。他像一棵树,退到了后方,却还在为家遮风挡雨。这就是最真实的“白贲”,是一种温和、沉静、有节制的存在方式。
如果一个人能在到达高位之后,主动选择收、选择隐、选择退,那他不是在减少自己的光,而是在保护整个系统的节奏。他不再做决策者,而是做支持者;不再做推动者,而是做守望者。这种人,看起来安静,其实比任何人都更有力量。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