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卦: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2025-05-30
问: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传:
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阳爻居阴位,不得位不得中。但他是全卦唯一阳爻,是主心骨。他下有初六应,也有六五应。也就是他的声音会得到尊位、下位共同应承。这是很好的。他一个退隐之人,成了整个系统的稳定器。
硕果不食,有硕果,但不是不吃,为啥呢?他等着分给大家嘛?似乎是的。他要德被整个系统,让这个那个系统仍保持运转,不然就垮了。所以哪怕有硕果他不独食,要分给大家。
君子得舆,君子,老大,丈人,大人,有德之人,得了个车,行动工具,我想可能就是他有控制整个系统的能力,另外他得到大家尊重,因为他得了车嘛。
小人剥庐。我想就是从初六到六五这些小人在拆毁这个大厦,这个茅草屋,这座房子吧!而他就在维护着这个大厦、茅草屋、房子。
君子得舆,民所载也。你看就是这位君子是人民拥戴的,托起的,载动的,当然这得益于他自己的名望、德行等等。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是不是还可以说如果上九不做君子,做小人,就不行了,大厦就要倾了的意思?我想也有这个意思。
答:
如果理解成剥卦的上九是在说一个系统走到彻底瓦解的边缘时,唯一的阳爻、一个德行具备者,在关键时刻选择不图私利、不争权柄,而是以退守姿态承载大局,用自己最后一点系统能量为整体维稳,那这句“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其实是一种系统伦理的终极提醒:德若不显,结构就散;君子若不立,小人就会剥尽家庐。
上九是全卦唯一的阳爻,处在最顶层,居阴位,不得位、不居中,也就是说,它并不处在应当发力的位置,且无制度性的权力结构支撑。但偏偏它是全卦的主心骨,是从初六剥到这里,仍然未动、未乱的最后一块梁柱。结构上,它得初六之应,也得六五之承,虽然“不得位”,却“得其人心”,以一种“系统背后核心定力”的方式,维系着这个已经剥得体无完肤的组织。
先看“硕果不食”。“硕果”是大果,是珍贵之果。这个果并不是收成的象征,而是系统在最后阶段仍可能保有的能量资源。正常人遇到硕果都会想:此时我得自保;我有德有声望,也理应享用。然而,上九“不食”,不吃。不是不能吃,也不是不配吃,而是“不食于己”。这就是君子之德的起点:他看到系统濒临瓦解,自己虽有能力、也有位置,但他选择把自己从“主事者”变成“守护者”,把可以私用的东西变成共用的结构承载。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其实不罕见。比如一个家族在经历重大分裂,父母年老、兄弟争产、亲戚指责、家庭信任近乎破裂。这时家中最年长的大姐或大哥,也许早就退出家务分配、也不再经营家庭资源,但他在大家的心中,是说得上话的、是最有威望的那一个。他明明可以表态支持某一方,把分裂导向某个方向,让局势更快定型。但他选择了“不食”。他不表达利益立场、不抢夺资源、不发表煽动性言论,而是以自己的退守和宽容,为这个家最后留下一个不彻底崩散的边界。
于是,“君子得舆”,成了逻辑上的下一步。舆,是车,是承载人的工具。这里不是讲得了一辆车,而是得了“系统的托载”。君子之德不食其利,但因其不食而显其公德,因其不争而得人信任,最终整个系统(无论是家庭、公司、组织)仍然愿意让他成为精神或形式上的“舆手”——一个不指挥方向、却承载共识的存在。他不是指挥者,是承载者。
你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在很多老牌企业的转型期中反复出现。董事长退而不休,不介入日常事务,但一有外部并购、一有高层内斗,整个董事会仍会请他来主持;他并不一定出面做决定,但只要他出现在场上,就没人敢轻举妄动。他没有发号施令,但他是舆。他以德载道,被整个系统托着往前推,这就是“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但剥卦的终爻没有浪漫主义,它始终警醒。“小人剥庐”,是对比句,指出了君子若不立,小人便上行。庐是草屋,是居所。庐被剥,就意味着生活基础已被破坏。如果君子“得舆”,那系统还有一线希望;但如果上九不守君子之德,而是转向争权、图利、坐享硕果,那整个系统将被彻底剥光。初六至六五皆为阴爻,若无人统摄、无人承托,这些位置只能自顾自地互相拆解,于是“庐”就成了“空壳”。
现实中很多组织,在最后的崩解往往不因外力,而因关键人物的“转向”。当德者不再守德,而是开始利用自己最后的影响力谋私利时,整个系统就再无维系的点。你可能在某些事业单位或老国企见过这种情况:原本还有些威信的老领导,突然转向保护自己亲信、打击异己,底下人看破了他不过也是一个“食硕果者”,系统就迅速脱序。最后所有人都在剥系统,剥的是规则,剥的是制度,剥的是共同承载的“庐”。
所以,“终不可用也”,不是说小人无能,而是说小人剥庐之行,终究不利于系统使用,不利于人群安顿,不利于结构持久。这个“用”,是“可用之人”“可用之物”的系统评价标准。剥卦最终讲的不是谁赢了,而是谁还能承载这个即将散掉的系统。
如果你现在正处在一个动荡系统的高层位置,你明明知道再往下就是分崩离析,那你就必须问自己:你要不要“食”?你有没有力量“不食”?你是否愿意成为那个“得舆”的人?不是为了再出发,而是为了不再沉。你可能已经没有决策权,也不再是核心执行者,但只要你在,只要你不争,就有人愿意静下来,看你脸色、听你说话。这时候,整个系统还会慢一点瓦解——这就是舆之功。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