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谁在定义“正确”的人生?从幼年开始,世界就在耳边低语:要按照标准化的人生轨迹走,才算成功。上学、考高分、上大学、找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最终在退休后安然老去。这是一条早已被无数人验证过的“安全路径”,也是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正确道路”。但这条路,真的是每个人的最佳选择吗?还是只是一个让人不假思索就踏上的默认模式?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职场、社交...
01 “你必须有价值”是怎样植入的?从小,每个人都被灌输着一个准则:想要被认可,就要有价值。这种价值通常被定义为对社会的贡献、经济收益或他人的认可。孩子的成绩成为评判好坏的标准,成年人的收入决定了社交地位,老年人的退休金则衡量着他们的“最后价值”。这种观念无所不在,甚至渗透到最细微的日常生活里。一个人选择绘画、写作、玩音乐,第一反应往往是:“能赚钱吗?”一个...
01 为什么有用主义能成为主流?从小,世界就在耳边重复一个观念:要有用,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就是无价值的存在。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活着——于是,人生的一切被一根绳子串了起来,像是某种工厂生产线的标准流程。但有没有想过,这根绳子的终点是什么?如果活着的唯一意义是“有用”,那么,当一个人不再“有用”...
01 谁定义了“废柴”?社会总是喜欢给人贴标签。成功者、奋斗者、精英、普通人、失败者,当然,还有“废柴”。这个词好像成了一种带有轻蔑意味的身份标记,指向那些看上去不努力、不上进、没有“贡献”、甚至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但问题是,谁来定义“废柴”?如果不想加班到深夜,就是废柴;如果不想拼命内卷,就是废柴;如果不想把人生全都贡献给职场和金钱,就是废柴。那么,这个...
01 抑郁是生活本身的组成,而非错误很多时候,人们谈到“抑郁”这个词,总是下意识地把它归类为负面的、需要排除的、必须克服的。然而,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它是否可能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抑郁的感觉,像是夜晚深沉的潮水,缓缓吞没白天的喧嚣。它带来了一种沉思的重量,让人不得不放缓脚步,去面对那些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很多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哲学家,甚至科学家,都曾深陷抑郁的...
01. “老实人吃亏”的偏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老实”二字,带着复杂的社会含义。在某些场合,它意味着善良、忠厚、可靠;但在现实世界里,它却常常被解读为“容易被欺负”“缺乏竞争力”“不懂圆滑”。为什么?根源在于环境的塑造。在一个强调竞争、讲求利益最大化的社会里,“精明”往往被赋予更高的价值。会说话、能搞定关系、懂得钻营的人,似乎更容易获得优势;而那些遵守规则...
01. 你真的需要成为高管吗?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座大厦,那些在顶层办公的人被称为“高管”——收入可观,社会地位高,似乎拥有了一切。但很多高管都承认,他们的生活未必比普通职员更幸福。压力、KPI、无尽的会议、7×24小时在线,他们总是在“拼搏”的状态下,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真正享受生活,甚至连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的余裕都没有。如果人生是一条赛道,为什么所有人都...
01. 你的人生,是为了被社会使用,还是为了自己活着?有多少人,从小被教育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听话、勤奋、遵守规则,做一颗“稳固”的螺丝钉。考试必须考高分,大学必须选热门专业,工作必须稳定,买房、结婚、生子,每一步都要符合社会期待。否则,就会被贴上“失败者”“异类”“不合群”的标签。但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社会规则”,并不是为了让你幸福,而是为了让整个...
01. 还在为了“被认可”而活?拜托,已经是AI智能时代了有些人依然活在远古时代的逻辑里——渴望群体认同,害怕被排斥,不敢挑战社会规则。可现实是,这种部落思维早就该被淘汰了。从远古部落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社会,群体生存的本质没有变:个体必须顺应群体,否则就会被边缘化。这在原始社会是生存必需,在封建时代是社会控制的手段,但在AI信息时代,这种逻辑已经落伍。今天...
01. 为什么不被认可,反而更自由?世界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想要得到认可的人,越活得焦虑;而那些不被认可的人,反而活得更自在。大部分人从小就被教导,要按照社会的标准去生活:要考好成绩,要进名校,要找体面的工作,要赚更多钱,要成家立业,要获得别人的肯定。似乎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被认可。但问题是,这个“认可”有终点吗?—— 高考后,你要考好大学;——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