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高考0分的“白卷英雄”: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年轻时一时的痛快,常常会换来一生的遗憾。在高考季里,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关于“白卷英雄”的故事。有人觉得那是叛逆的勇气,有人觉得那是向体制的呐喊,可当岁月流转,我们再回头看,却发现那些当年轰动一时的人,最后都被生活的磨盘碾进了普通、辛苦甚至黑暗的轨迹。高考本身不是全部人生,但在那个关口的选择,却能成为命运的分水岭。考零分看似自由,实则是为自己砸碎了最重要的一扇门...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天天挨打,却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答案太扎心

孩子不是变脆弱了,而是环境不一样了。很多人习惯说“我们小时候天天挨打挨骂,怎么一点事都没有”,这句话听起来理直气壮,却忽略了一个最要紧的事实:世界已经变了,孩子所处的空间、节奏、关系,都和过去大不一样。过去的那套逻辑,今天再用,就像是拿老旧的钥匙去开一把全新的锁,越用力越拧,结果只能卡得更死。回想旧日的童年,一个家常常有好几个孩子,父母不可能把精力全放在某一...

人到三十,重读本科

人生的方向不止一条路,有时走到一半才发现哪条才是属于自己的。重读本科的故事,其实回答了一个简单又尖锐的问题:如果发现曾经的选择错了,是否还敢重来?在这个追求效率和成功的社会里,“重来”往往被视为浪费,被视为落后,被视为一种对时间和金钱的冒犯。但在Stella、Nina、羊小逃、陆葭这些人的经历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浪费,而是一种修行——在困惑和焦虑中,重新找回自...

一个普通农家学子折腾的十年:考研考公考编,为何穷人家的孩子,想稳定的穷下去都很难?

人心里那条路,别人说不通,你得自己走一走才知道弯在哪里。我常觉得,穷人家的孩子就像是在雾里摸索的行人,天一亮,才发现走过的不是直线,而是一圈又一圈的回旋。小时候,我们听到的故事里,总有个美好的结尾——努力就会有回报,付出就能改变命运。可真到了自己身上,才发现这条路并没有地图,没有路标,没有人告诉你前面是桥还是坑。于是,很多人只能凭着一点点模糊的印象往前走,跌...

34岁,高考15次,唐尚珺今年终于要去读大学了......

想不通的时候,越挣扎越陷得深,放开手才能看到路。唐尚珺的故事就像一条绕了十五年才走出来的弯路。十五次高考,十五次坐进同样的考场,十五次希望与失望的起落。他曾一次次考上名校,却一次次拒绝去读,只因为那个从小种下的念头——清华大学。那颗种子在他心里长成了参天巨树,遮住了他看到别的风景的视线。别人眼中唾手可得的机会,在他眼里只是绕道,他要直奔那一座最高的山峰。可十...

高考之外,县城中学里“被剩下的孩子”

高考之外还有路,被剩下也能翻身,怎么走咱们慢慢说。先把题摆在桌面上:县城中学里,常常有人被叫作“被剩下的孩子”。这话听着扎心,其实是现实。城里车灯一圈圈,消息来得快,机会看着多,可真轮到县里的孩子,脚下的路反而窄,窄在钱袋子,窄在见识,窄在那一纸制度,窄在评比的条条框框。课本换了几版,试卷也翻新,学校门口的早点摊还是豆浆油条,校门对面的文具店还是那几样本子。...

养娃5年回头看,我无比庆幸做对了这3件事

养孩子其实是先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的过程。很多人以为养育就是一场和目标的赛跑——孩子几岁该会多少字、该算几加几、该背多少首诗。可一旦被这样的清单牵着走,心就很容易被不甘和不安塞满。不甘是因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更早更快;不安是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够好。可这一来,日子就像一条被拉得紧紧的绳子,既绷着,也疼着。我常想,我们小的时候,不也是在这样的拉扯中长大的么?小时候追...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一个家要顺,要靠父亲的心大、母亲的心暖。我见过不少家,有的门前绿树成荫,却家里冷风阵阵;有的屋子小得转身都要让一让,却笑声比春天还多。细细一看,不是房子的问题,也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那屋里的男人有没有胸怀,那屋里的女人有没有笑脸。男人若胸怀不够,遇事就急,就狭,就硬,家里的风就会乱;女人若情绪不好,日子里便多了阴天,晴天也像蒙了灰。房子是砖盖的,家是心撑的。撑...

我家两代父亲,教育秘诀都是“忽悠”

孩子肯为你用心,其实是最深的教育。小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的手段,是为了驯服我们,让我们安安分分;长大才懂,真正的高手不是把孩子捏在手里,而是用一种不着痕迹的方式,让你自己想往前走。那种方法不靠打骂,不靠说教,不摆大道理,却能让你一步步心甘情愿地钻进坑里,还笑着去填满它。人世间的事,明面上看是巧合,背后多半是长年累月的筹谋与等候。父亲当年一句“我在食堂炒菜”,...

为什么学校不教你赚钱?

学校多教做人做事,赚钱得自己悟,里头有门道。人活在世,先要立得住,再去走得远。学校像一座大熔炉,教我们识字断句,教我们演算格物,教我们分清是非。至于赚钱,这是另一座战场,风向多变,地形复杂,敌我难辨,靠一册课本难以包打天下。为什么学校不教人们赚钱?看似一句抱怨,其实触着根子问题:教育为谁服务,知识怎样落地,社会怎样分工,个人怎样成长。若把教育全改成“教你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