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初三的孩子,晚上十点了,还趴在桌子上刷题。家长心疼,说“别学太紧了,休息会吧”。孩子抬起头,眼神有点麻木:“可是老师说明天测验会考,错一道就是一分。” 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是不是觉得这就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压得太紧? 可这真的是问题的本质吗?这不是表面问题,而是本质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中国教育往往教得太窄,思维方式过于绝对,把一次次考...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夏天的夜晚,全国转播的灯光下,一所排名四百多名的二本学院,站在清华大学的对面。球馆里人声鼎沸,解说员提高声调,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在问,会不会有奇迹?你心里是不是也会觉得热血沸腾?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几乎不可能。实力悬殊,历史数据告诉你,概率不到百分之零点五。但问题在这里,这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你是否敢在看似必输的局面里,全力以赴打一场。因...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辛辛苦苦盯着孩子写作业,本来希望他能养成自觉的习惯,结果你一放松,他立马拿起手机打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你心里是不是会觉得焦虑、无力?这不是孩子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管与不管的边界问题。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一步步聊。其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父母喜欢把“顺应天性”当成育儿的金科玉律。比如听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于是便彻底放手,...
在父母最关心的教育困境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我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最好的老师,孩子却依然焦虑、抗拒学习?知乎上有人问过,底下有个高赞回答说:因为教育的真相不是“填满”,而是“点燃”。今天我就结合日日新学堂的故事,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经典观点,告诉你背后的关键。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2006年,北大分校中文系的冬青,放弃了...
在年轻人最关心的奋斗与出路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有人宁可退学、放弃过万的工资,也要孤注一掷地花七年考清华?知乎上有人曾提过类似的问题,底下有个高赞回答说:因为清华不是一所学校,而是某些人证明自己命运可改写的“符号”。今天我就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经典观点,以及沈添洋的故事,告诉你其中的关键。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说过:“人类最深切的渴望,是被重视。”一...
在年轻人最关心的教育与命运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依旧觉得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知乎上有人提过类似的问题,底下一个高赞回答说:“因为努力并不能完全对抗制度和环境的筛选。”今天我就结合教师黄灯的访谈、经典理论和真实案例,带你看清背后的关键。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这种焦虑已经变成一代年轻人的共鸣。学历通货膨胀,考试越来越卷,工作机会越来越少。我们...
一个家庭的氛围好不好,看孩子吃饭的样子就能明白。我常常觉得,餐桌就是一面镜子。孩子夹菜的动作,是轻松还是拘谨;孩子咀嚼的表情,是欢喜还是沉重;孩子能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决定了他在家中有没有被看见,被尊重。吃饭看似小事,却承载着一个家庭最深的关系流。佛经里说“一切唯心造”,饭菜本无是非,孩子吃得舒不舒坦,全在大人心意。家若温柔,饭桌就是欢聚;家若压抑,饭桌...
下面用五年级也能看懂的办法,把三道题一步一步讲清楚。——题目1计算: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想法:把它们都换成分母 64 的分数,这样好加。1/2=32/64,1/4=16/64,1/8=8/64,1/16=4/64,1/32=2/64,1/64=1/64。把这些相加:32+16+8+4+2+1=63。所以总和...
父母的老去,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我们在外奔波,盯着远方的高峰,想着飞得更高一些,再高一些,却常常忽略了,家中父母正一天天走向迟暮。文章里的作者,以故乡好友父母的故事为起点,把一代人共同的盲点揭开:我们以为父母总会在那里,以为他们的健康与笑容理所当然,以为有“以后”可以慢慢陪伴,但事实是,人生从不等人,父母的衰老和病痛从来不会为儿女的梦想延缓半分。于是,这篇文字...
一个孩子的童年若被过早透支,长大后很难拥有完整自由的人格。我总觉得,童年应该像一片草地,孩子能在上面随意奔跑,能摔倒,也能大笑;能出神地看天上的云,能用手捧一把泥巴。当童年还是童年的时候,孩子有力量去试探世界,有空间去感受自己。但当童年被过早填满了作业、补习和考试,被父母焦虑和竞争裹挟着推着走,那些原本属于他们的呼吸和自由,被一点点剥夺了。外表上,他们或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