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2025年高考作文的三句话,有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豁然清醒
2025-07-04

人生最大的考题,不在试卷里,而在日常里无声无息地翻卷。

今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只有三句话。有人看完眉头紧蹙,说难得离谱;有人看完却笑了笑,说看懂了。

“他想给孩子们唱歌上一段,可是心理直翻腾,开不了口。”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我默默地读了三遍,忽然意识到,这不仅是国家、民族的三次呼吸,也是每个普通人在苦难中必经的三次呼吸。

沉默,是人生对苦难最本能的回应

第一次看那句话时,我想起许多夜里伏案工作到凌晨的人,想起失业后不敢和家里说实话的人,也想起那些高考落榜后笑着对朋友说“没事,复读而已”的人。

很多人以为,苦难来了就要立刻反抗、立刻翻盘,才能证明自己有用、有力量。可我发现真正活下来的人,第一步往往是沉默。

在余华的《活着》里,福贵从富家公子变成孤独老头,从赌场输掉家产、到家人一个接一个离世,他一次次面对的是不能改变的悲剧。可他没有抱怨,也没有嚎啕大哭,他牵着老牛在田里继续走。

我明白了,沉默并非懦弱,而是把该碎的留在夜里,该藏的埋在心里,让第二天还能抬头走路,能继续去田里撒下一颗种子。

很多人没说出口的苦,都是在吞咽之后变成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嘶鸣,是跨过苦难后对世界发出的声音

如果说沉默是无声的抵抗,那么嘶鸣是带着痛感的宣告。

艾青说,“假如我是一只鸟,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那是面对困境时,用破碎的嗓音喊出的信念,是在泥泞里跌倒又爬起时的不服输。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用了19年凿开墙壁越狱,用一把小锤子一点点打碎铁锈的命运牢笼。监狱是他无法选择的苦难,但自由是他用尽全力去拥抱的黎明。

很多看似普通的人,也曾在黑夜里嘶鸣过。凌晨四点送外卖的骑手,在冬夜摆摊卖热奶茶的夫妻,在医院走廊里打盹的母亲,寒夜街头仍在学习的考研人……他们在苦难里选择活下去,在没有掌声和鲜花的地方,一次次让自己重新站起来。

嘶鸣是告诉自己:我没被打倒,我还在继续。

拥抱,是苦难后对生命最温柔的回礼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一句最难,也是最深。

很多人经历苦难后选择逃离,有人选择报复,有人选择麻木,只有少数人会选择拥抱。

因为只有真正穿越了黑夜,才能明白拥抱的力量。那些被辜负的青春、被消耗的健康、被抛弃的感情、被剥夺的机会,曾经让人恨、让人哭、让人绝望。可当你真的熬过来,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比过去更强大的内心。

在短视频里看到一个捡垃圾的上海老人,曾卖掉浦东两套房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结果22年后成了流浪者。有人替他不值,有人骂孩子无情。可老人在视频里却笑着说:“他有自己的路要走。”在饱受背叛、孤独和贫穷后,他依然选择原谅和祝福。

因为他懂了:命运给你的苦,是让你去看见别人的苦,让你学会在被世界伤害后,还能温柔以待。

真正懂得沉默的人,才能学会嘶鸣;真正嘶鸣过的人,才能学会拥抱。

今年高考作文,很多人说看不懂,是因为它没有直接给出“立意”,没有标准答案。可人生从来如此,命运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也不会提前告知结果。

有人看见高考作文后调侃“这是送命题”,也有人豁然清醒:它让我们看到了一条隐藏的生路——

当苦难来临时,允许自己沉默;
当机会来临时,勇敢发出嘶鸣;
当一切过去时,带着血的手去拥抱他人和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艰难时刻,但艰难不会永远存在;每个人都会有疲惫时刻,但疲惫不会让你停止成长。

我看到许多高考结束后疲惫不堪却依旧笑着的少年,也看到中年人走出被裁员的会议室,深吸一口气开始新的找工作征途,还看到老人在病房里艰难吞下一口水后,对子女说:“别担心,我没事。”

这一切,就是这三句话的真实注脚。

你不必羡慕别人的答案,人生的答案本来就藏在你走过的路上。

那些让你沉默的苦难,终会被理解;
那些让你嘶鸣的夜晚,终会迎来清晨;
那些让你以带血的手去拥抱的生命,终会温暖你未来的岁月。

这才是2025年高考作文想告诉所有考生,也想告诉每一个成年人的深意:无论发生什么,请努力活成你自己的答案。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