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洞察,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深度观察和参与。在《毛泽东选集》中,最让我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是“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思维能力足以解决问题,却常常忽略了实践调查的重要性。书本带来的是工具,而现实场景里的走访、观察、亲历,才是真正能帮助我们把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创业时,我曾遇到一...
真正的保护自己,是不被局势和情绪牵着走。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在表达观点、维护尊严,实则是被情绪裹挟,卷入了无谓的纷争和局中。历史与现实都在提醒,一个人最大的清醒,是保持独立思考、保留转身离开的能力。当局中人热血沸腾时,旁观者常能看见真相,也能看见全局。很多看似值得辩驳、值得反击、值得纠缠的时刻,若能选择不入局,就是在给自己留下余地,也为未来保留更多可能。不急着...
半年内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其实是最公平的修行路径。很多人误以为“专家”是一个只能仰望的高台,心里总有一种距离感,觉得要么得学历耀眼,要么需要背景深厚。可当我真正进入实践场,才发现专家从来都不是一群人天然拥有的身份,而是一个人日复一日地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把同一件事情反复琢磨到别人无法替代的位置时,自然呈现出来的一种稳稳的存在感。半年时间不长,却足以打...
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不是勤奋,而是战略清晰的行动路径。人的一生会走向哪里,取决于内心是否有一张清晰的地图。地图决定了方向,方向决定了行动,行动决定了命运。毛泽东的真正力量,并不在于他每一次战术选择的正确,而在于他始终看得见整个局势的走向。即使在长征时一路撤退,他从未慌乱,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北上抗日,是保存革命火种,是找到真正能和他一起走到底的人。走慢不怕,...
真正的解决问题能力,是直面矛盾的勇气一个人若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敢于面对问题。我总记得教员说:“问题就是矛盾。”一切看似平静之下,都暗藏着无数未解的矛盾与冲突。若想跨过困境,便要先看清困境本身。有人在困境中只看见纷乱,想要急于摆脱;也有人在困境中看见缝隙,能从中找出推动事情前行的杠杆。当我们能坦然承认“问题即是矛盾”时,就能放下畏惧与回避,将视线投向问题内部的...
当你真正静下心来倾听生活的时候——不是用你的理论,也不是用习惯性的反应,而是用整个身体和呼吸的注意力去倾听——你会发现一件非常简单却极为深刻的事情:世界上的一切,从来没有真正静止过。你经历过的每一个情境,你脑子里闪过的每一个念头,你所有的关系与遭遇,内里都藏着某种张力与流动。这种张力并不是错,它正是生命的脉动。而这,正是毛主席《矛盾论》所揭示的根本逻辑,也恰...
《矛盾论》并不是一篇只讲哲学或政治斗争的理论文章,它其实揭示了一种非常真实、具体、我们每个人日常都能感受到的生命状态。它讲的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纯净”或“单一”的。每一件事物里面,都有冲突、有拉扯、有不一致的地方。而这些矛盾,并不是问题本身,它们是变化的起点,是生命之所以在流动的原因。我们从最基本的出发点开始讲。毛泽东在《矛盾论》里说,一切事物都是处在...
我们可以慢慢来,把这两个看似风格迥异的体系放到一起,一边是《论持久战》那种清醒而坚韧的战略思维,一边是《易经·乾卦》中“元亨利贞”的宇宙节奏。表面上,一个是战争策略,一个是天地运行之理,但如果你真的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它们讲的,其实是人在面对艰难局势时,如何穿越过程、把握节奏、达成转化。我们先从《论持久战》的核心结构说起。毛泽东在书中明确划分了战争发展的三个...
我们慢慢来,好好地把这个问题聊清楚,就像朋友之间坐下来,边喝茶边聊生活中的一些真理。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讲到的核心思想是:我们认知世界、改变世界,不能靠空想,不能靠闭门造车,而是要靠亲身去做事。你要先下场,动手去做,从实际中获得最初的感受,这就是“实践”;接着你会慢慢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你发现这个办法不管用,那种方式会有反应;再然后,你开始总结、分析、推...
我们慢慢来,把这个问题好好展开讲一讲。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提出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循环:我们先从直接的实践出发,接触现实世界;然后,在反复的接触中逐渐形成感性的认识;接着,我们把这些感性的材料提炼、整理、升华,进入到理性的认识;当理性认识足够成熟,便形成系统的理论;而这套理论,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去指导、去推动现实的变化。整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