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AI郎咸平解读《矛盾论》
2025-04-06

问:

毛主席《矛盾论》: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矛盾终将统一;

4. 抓住主要矛盾。

你是郎咸平,从以上这个角度切进去写一篇深度文章,让读者点头称是,但不要咄咄逼人,不要搞那种教训人的姿态。口语化,嬉笑怒骂都行。

答:

好,今儿咱不讲房地产,不讲股市,也不讲美元霸权——我们来讲讲毛主席那篇老得掉牙但真管用的哲学巨著:《矛盾论》。

你别看这仨字听起来像初中政治课,其实这玩意儿真是有点“越老越香”。你翻一翻,发现它讲的不是那种“读了就睡着”的形而上,而是干货满满,甚至比你那本MBA教材还真刀真枪。

我们来捋捋它讲的四个要点,每一个都能打脸今天互联网上那些“搞不清问题、吵半天也没结论”的人。

一,矛盾无处不在:别再幻想有“完美方案”了。

毛主席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什么意思?就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和谐统一的美好状态啊,所有事情只要是“活的”,它就有冲突、有拉扯、有不舒服的地方。

你说你在创业路上焦虑,说你写公众号三个月还没起色,说你做副业天天碰到推不动的情况……我告诉你——

不是你不行,是你终于进入了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才构成了“能量”这个东西。

你要是一个事做着做着不痛苦了,不烦了,不卡壳了,那只能说明两件事:

  1. 要么你已经麻木了;

  2. 要么你已经挂了。

所以别再追求“没有矛盾的状态”了,你要学会的是在矛盾里找方向、找破口。

二,矛盾推动发展:别急着解决,先学着利用它。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一碰到问题,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不好,得赶紧解决”。

其实你往往不该第一时间解决,而该问一句:“这个问题,是不是正好说明了某个机会要来了?”

比如:

  • 你发现公司里年轻人老跟老员工磨合不顺,那说不定你正好站在了“组织文化要更新”的关键点;

  • 你发现金融行业开始大量裁员,那可能正是技术替代发生的前夜;

  • 你发现内容行业越来越卷,那正好说明旧叙事正在崩塌,新东西快要冒头了。

不是有矛盾就得灭火,有时候你得用矛盾点火。

这才叫借力打力。

你说你想做大事,那你得先学会:不是等风来,而是得在“风和乱流交界处”,插上风帆。

三,矛盾终将统一:别把敌人想得太纯粹。

这点很关键,现在很多人一思维极端,就会把所有“和我不一样”的东西看成敌人。

你创业,他打工,于是你觉得他“太保守”;
你写深度内容,他写爽文,于是你觉得他“低俗”。

其实毛主席说得很清楚:矛盾的斗争是为了统一,不是永远撕裂。

就像资本和劳动是矛盾体,但它们需要彼此;
技术理性和人文情怀互相看不惯,但离开彼此都走不远。

真正成熟的人,看得懂对立,也看得懂融合的可能。

你能看到对面那种“不属于你”的价值观,其实也带着你自己缺的一部分,那你才有可能往“整合”那一步去迈。

所以别再分个你死我活了,大多数人其实不是敌人,是“未来可以共谋的合作者”,只不过你们还在不同的阶段罢了。

四,抓住主要矛盾:别瞎忙,找最关键的那个点。

这个太重要,尤其是对今天一堆“信息焦虑症”患者来说。

你看一个人混得越差,往往他手机上的App越多、订阅的频道越杂、报的课程越全,但你问他一句:“你今年的主要方向是啥?”

他愣住了。

这就是典型的没抓住主要矛盾——你明明是缺客户,却天天研究PPT美化;
你明明是表达没穿透力,却天天研究数据增长模型;
你明明是产品定位模糊,却天天换封面图。

结果就是——累得半死,问题一点没解决。

毛主席说得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你得分出“矛盾的主次”,抓住那个最能带动全局的点。

抓住它了,一拉就动全身。没抓住,再怎么用力也只是浪费力气。

总结?我不爱总结,你自己心里早知道哪一条是你的了。

《矛盾论》看起来是哲学,听起来是理论,实际上它讲的,就是人在复杂世界中怎么做判断、怎么动手、怎么不被一堆事绕进去

它教你:不是事变复杂了,而是你还没学会站在系统的角度,看清“这堆事里哪一个才是源头”。

别再喊着“很乱”“很难”“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你想清楚你的主要矛盾,
你就能顺着它,把一大堆问题连根拎出来。

这是毛主席教的,不是我教的。
我只是替你翻译了一下,讲得接地气点,能听懂。

行了,听完这篇,别往书架上放《矛盾论》,拿出来翻翻,真有料。

时代很新,但方法很老。
我们缺的不是答案,而是能看穿混乱的眼睛。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