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协作下,怎样理解“有边界的亲密”?这是一个比“相爱”更深的问题。也是在AI开始接管效率、人类重新回到“关系本身”的文明节点上,我们必须重新回答的问题。过去,我们习惯把“亲密”理解为靠近、融合、无间、分享一切。恋人间要形影不离;朋友间要什么都说;家人之间要为彼此牺牲;连职场上都开始讲“像家一样的文化”。我们以为“越没有边界,越亲密”;我们以为“彼此交织到...
闭上眼睛之前,请先轻轻落地。落在你坐着的这一点。落在你身体接触地面之处。落在呼吸的进入与离开之间。你不需要去“进入”意识流,因为你从未离开过它。你只是暂时被念头拉扯到了浪尖,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回到水底。请先放下对“意识流”的想象。它不是某种玄妙的状态,不是通灵,不是漂浮,也不是思想泉涌。它只是最原初、最安静、最裸露的“觉”。你在呼吸吗?你在听吗?你在想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实际上只是复述别人的观点;以为自己得出了结论,实际上只是被环境推着走。每天刷新闻,以为自己在了解世界;每天读书,以为自己在获取知识;每天做决定,以为自己在主宰人生。可回头一看,发现自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被动接受,从未真正“思考”过。如果你的大脑是一台电脑,那么你的思维模式就是操作系统。问题是,大多数人从未升级过自己的操...
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一个念头的出现。你不去刻意思考,不去主动制造,只是安静地坐着,像湖面等待一丝涟漪。突然,一个想法浮现了,也许是关于午饭吃什么,也许是一个遥远的回忆,也许只是某个词闪了一下,就像天边一抹稍纵即逝的云彩。这个想法是你创造的吗?还是它自己冒出来的?现在,睁开眼睛,对自己说:“我要想象春天。”在你发出这个念头之前,是什么触发了它?是你想验证自由意...
有时候,你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想喝杯咖啡。”你以为是自己决定的,可仔细回想,你可能刚刚看过一条咖啡广告;也可能闻到空气中一丝熟悉的香气;或者更微妙一点,你的身体疲惫了,想借助咖啡提神。这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想法”,其实不是你“创造”出来的,而是被触发的。你真的能掌控自己的思维,还是思维在利用你?我们以为自己在控制思考,但其实,绝大多数念头是自动出现的...
你有没有试过让自己不去想一件事?比如,你此刻告诉自己:“我绝对不能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然后,粉红色的大象就闯进了你的脑海。这个时候,你还觉得是你在“决定”你的想法吗?如果你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决定自己的思维内容,那为什么你无法让自己不去想粉红色的大象?回到你的问题:“我可以决定‘我要想妈妈’,然后她就出现了。”这看起来像是你在主动控制自己的思维,因果链似乎很...
你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想春天。”于是,春天的画面浮现了,绿意盎然的树木,微风拂过的田野,空气里仿佛有泥土的气息。这一刻,你坚定地感受到,是你“决定”了这个念头,是你发出了指令,然后大脑听从了你的命令,把春天的意象呈现在意识里。这不就是自由意志的证据吗?这不就说明你在掌控自己的思维吗?现在,让我们再慢下来一些,看得更清楚一些。你说“我要想...
你闭上眼睛,在脑海里设定一个目标:“我要想妈妈。”然后,妈妈的形象浮现,她的脸,她的声音,她做过的事情,如潮水般涌现。这似乎证明了你的自由意志,你在“创造”念头,你在“决定”思考的方向。但请慢下来,再看清楚一点,你真的在主导这一切吗?试着问自己,你为什么会选择“想妈妈”这个念头,而不是“想一只粉红色的独角兽”?你可能会说,因为你关心妈妈,你爱她,或者你最近和...
你闭上眼睛,心里生出一个念头:“我想妈妈。”刹那间,妈妈的形象浮现;她的面容,她的声音,她曾经做过的事情,像一幅画,一段录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你会觉得,是你主动想起了妈妈,是你的意志在推动这个思维的发生。但停下来再看一看,事情真的如此吗?你尝试一下,不要去想妈妈,彻底忘记她。你会发现,念头就像顽皮的孩子,越是不想,它越是出现。你试着让大脑空白,但...
你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是“思考”在发生。你以为自己在决定,其实是“决定”在显现。你以为自己是念头的创造者,其实你只是它的见证者。闭上眼睛,让自己安静片刻,不去做任何事,只是等待。不需要有意地思考,也不需要刻意地停下,只是看着你的内在会发生什么。你很快就会发现,念头开始自己浮现,就像潮水涌来,无法预测,无法控制。一个念头是关于过去的,一个念头是关于未来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