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穷尽一生追寻的,不过是内心的感觉
2025-07-03
一、我们穷尽一生追寻的,不过是内心的感觉
在每日奔走中,我看见自己在追寻的不过是内心深处的一抹感觉。财富带来的安全感,地位带来的被看见感,情感带来的被爱的感觉,乃至自由带来的舒展感,都在日日奔波与执念中追逐。
我们以为这一切都在外物里,却不知外物只是扳机,触发内在那早已存在的感觉。在身体里呼吸的每一口气,灵魂都在渴望着一种确认的感觉。我们努力赚钱、向上攀登、追逐爱情、寻找认可,不过是期盼通过这些外部事件来让那感觉显现。
二、外部事件的效率极其低下
以外物来唤醒感觉,这条路看似真实,却极其低效。
想要体验富足,就拼命追逐金钱;想要被爱,就不断追逐关系;想要被认同,就不断追逐头衔和荣誉。但一旦得到便发现满足稍纵即逝,空虚如影随形,继续奔跑,继续抓取,却无法真正停下。
生命有限,事件无穷,若执着于用外物换取感觉,这条路永无止境,终生难以抵达内心真正的满足。
三、所有感觉原本早已存在内心深处
我静坐时常常回想,某个瞬间误以为自己得到了千万财富,喜悦涌动,全身温暖,那份满足与真实得到时无异。然而,当发现是一场误会时,喜悦瞬间消失。
这一刻我深刻领悟,那份喜悦并非外物赋予,而是心本自有,外境只是触发器。当信念临时相信自己已富有,便会调动内心深处本就具足的富足感,而非外物真实“带来”。
我们生命中所有想体验的感觉,从来不是因为外物本身,而是外物唤醒了心底本有的感觉。喜悦、平静、爱、自在,这些从未离开过我们,只是常被外境激发时才被我们短暂看见。
四、外物激发内在感受,是觉醒的路标
若能深知外物并无“赠予”之力,只是暂时触发内在,便能在生活中多一份清醒。我们依然可以用外物来体验,但会明白这条路只是引领我们觉知内心的路标,而非终点。
在体验中不执著体验本身,在获得时不执著获得本身,在失去时不执著失去本身,这便是修行的智慧,也是通向自由的必经之路。
五、不能体验完所有事物,便无法体验完所有感受
若坚持用体验外界万事来换取体验内在的万感,我们终将永远感到空虚。
想要体验所有的幸福,就要经历所有让人幸福的事件;想要体验所有的悲伤,就要经历所有让人悲伤的事件。然而生命有限,事件无限,我们永远也无法经历完所有可能。
由此,追求完满的感受变成了一个无尽的轮回,这也是众生在世间长久感到疲惫、失落的根源。
六、真正的圆满是直面内在的泉源
当看见外物只是一面镜子时,我们便能回归自己内在的泉源。
静坐时,看见一片落叶飘落,我心中升起温柔的感动;夜深人静时,听见远处钟声,我心生宁静;看见孩童奔跑的笑脸,我体会到生命的喜悦。这些感觉无关外物本身,而是因我的心愿意看见,愿意敞开,愿意容纳当下的一切。
七、在当下体验内在的圆满,是高效且真实的生命方式
生命真正的高效体验,不是用外物换取感觉,而是在每个当下体验内在的真实感受。
当下就是圆满。此刻深呼吸,感受空气进入鼻腔时的清凉;双手合十,感受掌心的温度;专注于眼前的人事,体会每一丝流动的温度。你不必去经历世界所有的风景才能感受美,不必拥有所有财富才能体会富足,也不必被所有人爱才能体会爱。
每一次觉知的当下,都是一种真实且完整的体验,让人无需奔波便能抵达圆满。
八、在体验中修炼心性,在心性中圆满体验
修行不是拒绝体验,而是在体验中修炼心性。
体验成功时,看见内心的喜悦;体验失败时,看见内心的失落;体验被爱时,看见内心的温暖;体验孤独时,看见内心的落寞。当我清醒看见时,心开始柔软,感受开始通透。
修炼心性并非压制体验,而是在体验中学会承载体验,让体验成为滋养而非执念,让经历成为觉醒而非执着。
九、从外境回归自心,是最高效的生命节奏
当明白感觉本自内心而非外物时,我们便从奔波中解脱。
你可以继续去奋斗,但不再执著于奋斗换来的短暂感受;你可以继续去爱,但不再执著于爱换来的归属感;你可以继续去体验世界,但不再执著于体验换来的价值感。
你自由了,内心的河流流动着喜悦与平和,无论得失都能自在安住,这便是最高效且圆满的人生节奏。
十、结语:真实体验当下,方得圆满自由
我静坐在风中,看见天空流动的云,看见远处山色明暗交替,听见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内心升起一种温暖的喜悦。
我知道,这份喜悦不在风中,不在云中,不在山色中,它在我的心中,在每一次与当下生命的相遇中被触发,被唤醒。
我无须追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去寻找这份喜悦,也无需拥有所有财富、成就和关系去换取这份喜悦。这份喜悦,本自具足,随时可得。
生命真正的功课,就是从外境回归内心,让体验成为觉知,让当下成为圆满。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