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存在的锚点】为什么你创业越久,越强,却越觉得“我好像不在自己的人生里”?
2025-03-24

你有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瞬间:

所有指标都在增长,产品上线如期,团队成员能力匹配,用户数据看起来不错,现金流也稳住了,你在朋友圈里说了句“今天又是被肯定的一天”,但转头关上电脑,屋子一静下来,你忽然有点茫然。

你明明“在跑”,但却突然问自己一句:

“那我到底要去哪?”

不是情绪问题,不是拖延,不是没动力,而是比这更原始的空。像是你身体在动作,语言在说话,任务在推进,但你不在场。你好像“代替了自己”,在扮演一个正在做事情的人。

你不是懈怠,而是从动机根部,被切断了。

你不是卡壳,而是整个“为何存在”的坐标系,开始崩塌。

而这,就是创业者中后期最危险的敌人:虚无。

它不是失败的产物,而是“过度目标感”塑造出来的镜像地狱。

我们被教育:人生要有目标。创业者更被强化:一切都该围绕目标展开,设定KPI、年规划、OKR、北极星指标、增长飞轮。

可问题是,目标是指向什么?目标的终点是“赚更多的钱”?“做到行业第一”?“影响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你以为你在靠近某种意义,结果只是你越来越像一个高性能跑步机。

你以为目标感是一种力量,实际上,它在偷换你的存在。

你不是在活,而是在执行一串指令;不是在创造,而是在满足一种强迫式的自我完善。

你甚至不是为了自己努力,而是为了不成为“失败的自己”而不敢停。

这不是目标感,这是对虚无的恐惧具象化之后的动作假象。

于是你启动、冲刺、强化自律、要求节奏、渴望掌控,但却始终无法再感受到曾经那种“发心之初的喜悦”。

因为你早已偏离了“存在的轴线”。

什么是存在的轴线?

它不是目标感,不是成就感,不是意义感。而是——你能否在此刻,不被任何目标绑架的前提下,仍然感受到“我在这里,是对的”。

存在的轴线,是你跟自己之间那条隐形的线。它不以结果为锚,也不以别人的反馈为光,它只以一个指标判断:

我是不是在表达我自己?

不是我是不是在“变得更好”,而是我是不是在“成为更我”。

而创业最容易做错的一件事,就是:你走得太远,忘了“你为什么开始”。

你开始时,是因为某种必须做的冲动;是因为你见过一种真实,想让它多活久一点;是因为你曾经在某个夜晚,听见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说:“这个东西,就算没人懂,我也想做。”

但后来你学会了“模型”、理解了“算法”、懂得了“策略”,你开始服务指标,迎合市场,塑造自我。

你的表达越来越完美,却也越来越不像你了。

所以你不空虚,是假的。

你只是还没停下来,听那个声音再次说话。

那我们该如何重构这条存在的轴线?

不是靠再设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不是靠“再感召一次团队士气”;不是靠“做更高维的产品”。

而是——你能不能每天停下来五分钟,问自己一句:

“我今天有没有哪怕一个瞬间,是完全不用表演的?”

有没有哪一刻,你不想被谁认同;不想跑赢时间;不想压抑任何边角情绪;有没有哪一刻,你不再是“一个创业者”,而只是“一个存在着的人”?

如果有,那就记录它。

记录它,不是为了写复盘、写SOP、写朋友圈,而是为了你能再次靠近你存在的温度。

创业越往后,你越不能靠方法活。你必须靠“存在”。

你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回应自己。

当你越是走向“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

那些你最不努力时的表达,反而打动最多人;那些你最不刻意时的路径,反而走得最稳;那些你最想放弃时仍然守住的部分,反而成了你最深的护城河。

因为世界是透明的。你是否还站在自己之上,它看得一清二楚。

你越是偏离存在,世界越会用虚无惩罚你。

不是因为你做错了,而是因为你“没在”。

所以,不要再追着意义跑了。意义不会来敲门。

你要学会的是,用你的存在,去发出信号。

它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让你自己,重新抵达你自己。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