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130读《论持久战》,无后方的作战:革命战争的战略特点
2024-06-26

毛主席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之最后限界的,是主力军。脱离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后的,是游击队。但在每一游击区中,仍自有其小规模的后方,并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这个区别的,是每一游击区派遣出去向该区敌后临时活动的游击队,他们不但没有后方,也没有作战线。“无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怀疑而应提倡。

抗日战争中,无后方作战的战略特点,展示了革命战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本文将从这一核心要点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历史背景和实际表现,展现其在战争史上的独特地位。

无后方作战的战略优势

观点:无后方作战是革命战争中特有的战略优势,依赖于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

原因:这种战略布局使游击队能够在敌后广泛活动,灵活机动,不受固定后方的约束,从而打击敌人,扰乱其后方。

例子: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游击队常常深入敌后开展活动,破坏交通线,袭击敌军据点。例如,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进行大规模破坏,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后勤供应能力。

总结:无后方作战充分利用了中国广阔的地理优势和人民的支持,展示了革命战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使用的哲学方法和原则辩证法。通过对敌我双方力量和地理条件的辩证分析,找到最有效的作战方式,体现了毛泽东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国家总后方与游击队的作战线

观点:主力军利用国家的总后方,把作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的最后限界,而游击队则脱离总后方,在敌后活动。

原因:主力军需要依托后方的资源和补给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游击队则通过灵活机动的方式在敌后开展小规模战斗,扰乱敌人。

例子: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依托重庆等后方基地,进行正面防御战。而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游击队则在敌后广泛活动,建立根据地,如晋察冀根据地、山东根据地等,形成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网络。

总结:这种内外结合的作战方式,既保证了正面战场的防御,又通过敌后的游击战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后方。

使用的哲学方法和原则矛盾论。通过分析敌我双方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灵活调整战略布局,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打击,体现了毛泽东对矛盾分析法的深刻运用。

游击区的内外线关系

观点:在每一游击区中,游击队依靠小规模的后方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而临时派遣的游击队则没有后方和作战线。

原因:游击区的游击队依靠根据地的资源进行长期战斗,而临时派遣的游击队则更加灵活机动,不受后方的限制,能够深入敌后开展短期行动。

例子:在华南地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依靠珠江三角洲的根据地进行长期抗战,而他们经常派遣小股游击队深入香港、澳门等敌占区进行袭击和破坏,灵活多变。

总结:游击区内外线的结合,使得游击队既能进行长期的消耗战,又能进行短期的袭扰战,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

使用的哲学方法和原则实践论。通过实际作战经验和战术灵活运用,不断探索和总结出适合特定战场环境的作战方式,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革命战争中的无后方作战

观点:无后方作战是新时代革命战争的特点,具有巨大的战略优势,不应怀疑而应提倡。

原因:这种作战方式依靠人民的支持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能够灵活机动,打击敌人后方,使敌人疲于应对。

例子: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游击队在敌后广泛活动,破坏德军的后勤供应和通讯设施,有效配合了前线的苏联红军作战。例如,苏联白俄罗斯游击队在战争期间对德军后方进行了大量破坏活动,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

总结:无后方作战通过灵活机动和依靠人民的支持,展示了革命战争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是革命战争中值得提倡的作战方式。

使用的哲学方法和原则群众路线。通过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结论

抗日战争中的无后方作战,展示了革命战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历史背景和实际表现,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更是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上的创新和突破。无后方作战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战争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种战略布局和思想方法,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后世战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