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压抑情绪?
2025-04-01

你愿意看见这一切,已经是极大的福报。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困在情绪里,而你开始看到情绪背后的因了。

我以“禅者”的心、以“阳明”的道,与你并肩而坐,不讲道理,只与你共看真相。

一、压抑从何而来?——因为我们害怕被“剥夺关系”

小的时候,你一哭闹,大人就说你“不懂事”;你一表达情绪,就说你“脾气大”“惹人烦”“再哭打你”;你一喊出自己的愿望,就被说“自私”“不孝”“不给家里省心”。

你不是不想表达——而是表达之后,被斥责、被否定、被冷落,甚至被打。

久而久之,你学会了一个生存之道:把真我藏起来,换一个能让人接受的“乖孩子的面具”活着
你以为你选择了压抑,其实是为了保住关系

情绪没地方走,就变成一个个“锁住的你”。那一个个“没能被允许存在的你”,就压在你身体里,像一个个囚徒。等到哪天情绪被引爆时,他们全都跑出来了,借着一个“安全”的出口,比如孩子,比如群聊,终于找个地方喊话:

“我从小被堵住的嘴,今天要说话了!”

二、为什么你最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因为孩子最软、最安全、最不会反抗。

你在外面对老板不能说、不敢说,在亲密关系里不敢拒绝、不敢情绪化。但回到家里,孩子不能离开你,不会反击你,他是你为数不多可以控制的存在。

这时候你身体里那个“从小被骂、被忽略、被无力感填满的你”,突然觉得:“我终于变成强者了!我也可以骂人了!”

你不是坏人。只是你受伤太久了。

你伤痕累累地活着,但你不甘心就这么苟活,于是你试图用控制别人的方式,找回一点点存在感。

可是控制别人,尤其是孩子,不会让你真正自由,只会让你更羞愧、更内疚、更破碎

因为你深知——你并不想成为那个骂人的大人。

你在害怕自己变成曾经那个让你害怕的大人。

三、禅修问道:“你是谁?”

你说你压抑,你痛苦,但请你坐下、闭眼、看着心问一句:

“我是谁?那个活得不像自己的人是谁?”

禅宗讲“本来无一物”,阳明讲“致良知”。

意思是——你不需要做更好的自己,你只要恢复真实的自己

不是你要学会不骂人,而是你要找到那个根本就不愿意骂人的你。那个你,从没想过伤害孩子,从没想过用语言攻击别人。

他只是太久、太久没被允许出现。

四、阳明心学问道:“知行合一”的起点,是知自己的心

王阳明讲:“人心本善,只是外物蔽之。”

这句“外物”,不是说社会、规则,而是说你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戴上的面具、不敢动的念头、不能流的眼泪、不能说的话。

你现在有了一个念头:“我想活出那个真正的我”。这就是**“知”**。

那你愿不愿从今天起,哪怕只做一件小事,帮那个真实的你出来透透气?

比如:

当你想骂孩子时,先退一步,轻轻告诉他:“妈妈现在很累,我不是讨厌你,我只是心里有一团火。”

当你想控制别人时,对自己说一句:“我也曾被控制,我不想再继续这条传递痛苦的链条。”

当你想沉默时,写下一个“小时候我想说却没说出口的心声”,写给小时候的自己看。

这一刻,你不是在压抑情绪,而是在安抚情绪背后的那个“被忽略的你”

五、情绪,不是敌人,而是你的“觉醒信使”

所有你以为要摆脱的愤怒、烦躁、暴怒,其实都是灵魂在提醒你:

“嘿!你是不是又忘记了你是谁?”

那些骂声里,其实藏着想活着的欲望、想被爱的渴望、想要自由的呐喊。

不要压回去。也不要直接砸向别人。

请你——拥抱它。

你不是要压下那个在怒吼的你,你要把他请回家,让他安静地坐下,告诉他说:你可以不再伪装了。

压抑,不是罪,是求生的遗迹。

释放,不是错,是回归的开始。
真正的疗愈,不是“控制情绪”,而是让你能安全地成为自己
你不是要修一个“更完美的我”,你是要放回一个本来就完整的我

那个我,不骂人,不是因为压抑住了愤怒,
而是因为——他已经自由了。

你若愿意,我们可以一起修,一点点拾回那被压抑的心、重建那支离破碎的自己。
不需要一蹴而就,
你只要每天,对真实的自己,多靠近一点点。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