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山水蒙卦初六爻视角学毛主席
2025-04-04

好,我们继续,走进蒙卦初六

卦辞是: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这一爻很特别。蒙卦不是说“启蒙”吗?怎么突然扯上了“刑人”“桎梏”“吝”?这看起来不像启蒙的样子,更像惩戒、管控、处罚。

但如果你看懂了这一爻的层次,你会发现:

这讲的,不是“怎么学习”,而是——你作为启蒙者,第一次面对“无知者”,你会怎么做?

你有没有耐心?你能不能区分“未启之人”与“顽劣之人”?你是在“教育”,还是在“投射惩罚”?你有没有自以为是地把“教育”当成“操控”的机会?

这是整部《易经》中,对“启蒙之责”最早也是最锋利的一次提醒。

我们一点点讲。

「发蒙」——字面是“打开发蒙之人”。

是你第一次对另一个尚未觉知的人,进行启发、教学、引导。

你要启蒙了,或者你正站在“带他人走出混沌”的那个位置上了。

这个“发”字很重要,它不是随意开启,而是带有打破、敲击、用力唤醒的意味。

你得明白,蒙不是空白,而是一层浓密的迷雾,一种结构性的未觉,一种尚未形成自我判断力的混沌包裹

所以“发蒙”,有一定的力道,是把一个人从惯性、从愚昧、从结构化误解中唤醒。这个过程,不轻柔。

但你不能走偏。

所以接下来的一句就很关键了——「利用刑人」

字面上看,“利用刑人”像是在说“启蒙必须用刑”?当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体罚”。

“刑”,在这里是制度性介入,是矫正,是干预,是让人停止错误习惯、重新建立秩序的过程。

真正的“发蒙”,不能只是讲道理,而是在对的时机,用清晰的结构、清晰的界线,让对方知道:什么该停,什么是错,什么必须被改。

“刑人”,是说:你不能纵容,也不能讨好。

你面对一个刚进入认知旅程的人,不是随便顺着他的情绪,而是要用规则、边界、制度,让他从混乱中感知到“这个世界原来是有秩序的”。

但——注意,这里有一个隐伏的陷阱。

你若只停留在“规范他人、压制他人、让他守规矩”,那你就是“用刑”,你不是“发蒙”。

所以才有了下一句:

「用说桎梏」

“说”是解释、疏通、感化;
“桎梏”是脚镣,是束缚,是压制。

什么意思?

你得“解除他的桎梏”,而不是套上你的枷锁。

你不是把你的标准强加给他;
你不是用你的判断压住他的判断;
你不是拿“教育”当借口,去控制另一个“尚未成熟”的灵魂。

真正的“发蒙者”,不是“给答案的人”,而是帮对方拿掉枷锁的人。

教育,不是加锁,是解锁。

可惜很多人做不到。

他刚学了一点系统、掌握了一点“已知”,就急着去教别人,教不了三句就开始指责、压制、居高临下。他没在“发蒙”,他在“训化”。

那会导致什么?

最后一句告诉你:

「以往吝。」

你若这么教,你一走,必留后患;你以为你教人向光了,其实你种下了反抗、厌倦、逃离的种子。

“吝”,不是眼前的凶,而是长远的误。

你现在以“启蒙”的名义,让人习惯于被动接收、被动服从、不敢提问、不敢错,那他将来会极难拥有真正的思考力。

他不会成为“通透的人”,他只会成为一个“复制你意志的容器”。

这是整部《易经》对“教育者”最早、最锋利的警示。

你此刻可能正处在这样的角色:

– 你是一个领导,正试图带新团队
– 你是一个写作者,正在做认知传递
– 你是一个父母、老师、咨询师、教练
– 或者你是个刚刚学了一点AI、哲学、系统的人,正想把这些告诉别人

那你就该看看这一爻。

不是告诉你不能教,而是告诉你:

你一旦站上了“发蒙者”的位置,你就要为对方的认知节奏负责。

你不能急、不能重、不能投射、不能居高临下。

你不是来“证明你懂的更多”,你是来“帮他打开他自己的思考之门”。

你不是来打击童蒙,而是来陪他解除桎梏。

你若做到了这一点,你教的那个人,哪怕现在还没开窍,未来也一定会感激你。

因为你不是在压着他变得听话,而是扶着他慢慢长出自己。

你若愿意,下一爻我们讲蒙卦九二

那是童蒙自己终于走上学习之路时的第一步。他会遇到谁?他该如何问?他能不能坚持住那条“真正走向智慧”的路径?

下一爻很美,也很深。我们下次见。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