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159读《论持久战》,以五大视角解析毛主席战略思想: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智慧
2024-06-29

毛主席上述这样的战役和战斗的作战方针,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对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说来,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方针。如果战役和战斗方针也同样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例如抗战初起时期之所为,那就完全不适合敌小我大、敌强我弱这两种情况,那就决然达不到战略目的,达不到总的持久战,而将为敌人所击败。所以,我们历来主张全国组成若干个大的野战兵团,其兵力针对着敌人每个野战兵团之兵力而二倍之、三倍之或四倍之,采用上述方针,与敌周旋于广大战场之上。这种方针,不但是正规战争用得着,游击战争也用得着,而且必须要用它。不但适用于战争的某一阶段,而且适用于战争的全过程。战略反攻阶段,我之技术条件增强,以弱敌强这种情况即使完全没有了,我仍用多兵从外线采取速决的进攻战,就更能收大批俘获的成效。例如我用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机械化的师对敌一个机械化的师,更能确定地消灭这个师。几个大汉打一个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毛主席为何判断“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毛主席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相互配合的战略思想,是以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和敌我力量对比为基础的深刻洞察。

外线速决进攻战的意义

外线作战,是指在敌人的外围进行的作战。速决进攻战,强调快速决战,通过主动出击,在敌人尚未完全展开、立足未稳时,快速给予敌人致命打击。这种战术对于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尤其重要。通过速决战,可以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迫使敌人在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被动迎战,从而创造战场上的局部优势。

内线持久防御战的意义

内线作战,是指在自己的领土或防线内进行的作战。持久防御战强调通过长时间的消耗战,拖垮敌人,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和士气。内线作战依托有利地形和民众基础,可以有效地利用熟悉的环境和资源来进行持久战,使敌人陷入长期消耗的泥潭,最终达到战略反攻的目的。

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毛主席认识到,单纯依靠速决的进攻战,虽然能取得局部胜利,但无法解决敌我力量悬殊的根本问题。而单纯依靠持久的防御战,虽然能削弱敌人,但如果没有进攻性的战略配合,也难以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因此,“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必须相互配合,通过外线的速决进攻消耗敌人,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同时通过内线的持久防御进一步消耗敌人,最终达到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战略目标。

如何理解“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常识中包含的真理”这一概念,强调了常识作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认识和判断,蕴含着朴素的、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真理。

常识的特征

常识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和普遍认可的基本认知和判断。它不仅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还涵盖了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

常识中的真理

常识中的真理,是指那些经过时间和实践反复验证,被普遍接受的基本认知。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不仅是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因果关系的朴素反映。又如,“人多力量大”,反映了群体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

常识在毛主席思想中的应用

毛主席在革命实践中,善于从常识中提炼真理。例如,毛主席强调“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既是革命战争中的实践经验,也是对“人多力量大”这一常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他还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点源于对“实践出真知”这一常识的理解。

毛主席为什么有那么强大的自信:中国人一定打败日本人?

毛主席之所以有强大的自信中国人一定能打败日本人,源于他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深刻洞察,对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潜力的充分信任,以及对敌我对比的冷静分析。

对中国人民的信任

毛主席深知,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中,积累了巨大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经验。他坚信,只要能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对敌我力量对比的分析

毛主席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日本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但他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中,面临着漫长的战线和广大地域的挑战。而中国作为战争的主战场,拥有广大的土地和人口,能够进行持久的消耗战。同时,日军的残暴统治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决心和力量。

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

毛主席通过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战争理论和战略战术。例如,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理论,强调通过长期的消耗战,逐步削弱敌人的实力,最终实现战略反攻。这一理论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增强了毛主席和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为何毛主席最终决定出兵?

毛主席在决定出兵朝鲜之前,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考虑和分析,最终决定出兵,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安全威胁。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在中国东北边境的军事存在成为直接威胁。毛主席认识到,如果任由美军在朝鲜半岛推进,中国的国家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出兵朝鲜,是为了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和独立。

支援朝鲜人民

朝鲜作为中国的邻国和友好国家,遭受美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毛主席深知,只有通过共同抵抗侵略,才能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打破美帝国主义的遏制政策

毛主席认识到,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行动,不仅是对朝鲜的侵略,也是对中国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遏制和打压。通过出兵朝鲜,中国可以打破美国的遏制政策,增强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战略考虑

毛主席通过对战局的分析,认为中国有能力在朝鲜战场上击败美国及其盟军。毛主席深知,只有通过实际的军事胜利,才能真正打破美国的军事霸权,维护中国的安全和利益。

如何具备毛主席这种鞭辟入里的分析能力?

毛主席的分析能力,是其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要具备毛主席这种鞭辟入里的分析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深入调查研究

毛主席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具备鞭辟入里的分析能力,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和判断。

理论联系实际

毛主席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要具备这种分析能力,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理论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这些理论。

系统思维

毛主席的分析能力,体现了系统思维的方法。他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培养系统思维的习惯,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判断。

实事求是

毛主席强调实事求是,这是其分析方法的重要原则。要具备鞭辟入里的分析能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避免主观和偏见。

不断学习和反思

毛主席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要具备这种分析能力,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具备毛主席那样鞭辟入里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