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182读《论持久战》,毛主席教你打胜仗:抗日经典战役背后的战略智慧与灵活指挥
2024-07-01

毛主席抗日战争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执行这个方针,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进和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退种种的战术或方法。懂得这些战术是容易的,灵活地使用和变换这些战术,就不容易了。这里有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队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例如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这就是时机问题。突击点选在左翼,恰当敌之弱点,容易取胜;选在右翼,碰在敌人的钉子上,不能奏效。这就是地点问题。以我之某一部队执行某种任务,容易取胜;以另一部队执行同样任务,难于收效。这就是部队情况问题。不但使用战术,还须变换战术。攻击变为防御,防御变为攻击,前进变为后退,后退变为前进,钳制队变为突击队,突击队变为钳制队,以及包围迂回等等之互相变换,依据敌我部队、敌我地形的情况,及时地恰当地给以变换,是灵活性的指挥之重要任务。战斗指挥如此,战役和战略指挥也是如此。

战役指挥和战略指挥的解释与例子

战役指挥和战略指挥是军事指挥体系中两个重要层次。战役指挥侧重于具体的战斗和军事行动,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战役指挥涉及部队的部署、进攻和防御计划、后勤保障等。战略指挥则更为宏观,涵盖整个战争的总体规划和长远目标,包括国家资源的分配、联盟的建立和政治策略的运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战役指挥案例。盟军在诺曼底的成功登陆,离不开详细的计划和指挥。盟军指挥官们通过精密的情报收集、准确的部队部署以及多种战术的灵活运用,成功在法国西北部登陆,并迅速打开了西线战场。

而战略指挥则可以参考毛主席的抗日战争战略。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战略,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建立根据地,实施游击战,消耗敌人实力,最终达到打败日寇的目标。这一战略指挥不仅涉及军事层面,还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一套系统的长远规划。

灵活运用时机、地点和部队三个关节

要灵活地运用时机、地点和部队三个关节,需要综合考虑敌我双方的情况、地形特点和作战环境,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选择最佳的攻击或防御时间,可以有效地打击敌人,避免自己陷入被动。地点的选择要考虑地形、敌人部署和我方优势,通过占据有利地形或利用地形的特点来增强战斗力。部队的使用则要结合其特点和任务,选用合适的部队执行合适的任务,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进攻敌人运动中的部队时,要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给敌人预防的时间,也不能过晚行动,让敌人有机会集中防御。地点的选择同样重要,选择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突击,避开敌人的强点,可以有效地突破敌人的防线。部队的使用需要根据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部队。例如,快速突击需要选用机动性强的部队,而持久防御则需要选用防守能力强的部队。

经典战役中的合理运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经典战役体现了合理运用时机、地点和部队三个关节的重要性。

首先,台儿庄战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战中,中国军队抓住了日军分散兵力、后勤补给困难的时机,在台儿庄展开猛烈进攻。选择台儿庄作为战斗地点,不仅因为这里地势复杂,有利于防守和反击,还因为日军在此处兵力薄弱。通过巧妙地调动和集中兵力,中国军队成功包围并歼灭了大量日军,取得了重大战果。

其次,百团大战展示了游击战术的灵活性。此战中,八路军通过多点进攻,袭击了日军的交通线和补给线。选择多个地点进行分散攻击,使得日军防不胜防,陷入混乱。通过灵活运用时机和地点,八路军成功打破了日军的交通网络,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和士气。

最后,平型关战役则体现了对地形和时机的巧妙利用。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选择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利用山地优势,设伏打击日军。通过选择合适的地点,巧妙布置伏击,并在最佳时机发起突袭,中国军队成功歼灭了大量日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

这些战役的成功,不仅在于对时机、地点和部队的合理运用,还在于指挥官对敌我双方情况的准确判断和灵活调整战术的能力。这些经典战役展示了灵活指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案例。

毛主席亲自指挥的战役是如何精妙的使用时机、地点、部队战胜敌人的?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指挥了许多经典战役,他善于灵活运用时机、地点和部队,成功打破敌人的围剿和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以下是几个经典战役的例子,展示了毛主席如何精妙地使用这些关键因素战胜敌人。

第一次大围剿:红军在井冈山的胜利

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毛主席利用时机、地点和部队的巧妙调度,使红军在井冈山的艰难环境中取得了胜利。当时,蒋介石调集大军,企图围剿红军。毛主席分析了敌我形势,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

首先,在时机方面,毛主席选择在敌人疲惫和补给困难的时刻发起反攻。敌人长途跋涉到达井冈山边缘时,已是疲惫不堪,后勤供应不足。毛主席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反击。

其次,在地点方面,毛主席选择了井冈山这一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地点。井冈山的地形有利于红军进行游击战和伏击战,不利于敌人大规模进攻。红军利用山地的天然屏障,设置伏击阵地,待敌人深入后实施突然袭击。

最后,在部队调动方面,毛主席灵活使用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相结合的战术。红军主力部队在前线与敌人作战,地方武装在敌后骚扰,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分散敌人注意力,使敌人顾此失彼,最终取得胜利。

四渡赤水:战略转移的成功范例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指挥的又一经典战役,展示了他如何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通过精妙的时机选择、地点利用和部队调动,成功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时机选择方面,毛主席在敌人防线薄弱和反应迟缓的时刻发起渡河行动。每次渡河前,毛主席都会仔细分析敌情,选择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时间点,出其不意地渡过赤水河。

地点方面,毛主席充分利用赤水河及其周边的复杂地形,进行灵活机动。第一次渡河后,红军迅速转移到敌人防御较为薄弱的区域,进行补给和休整。每次渡河地点的选择都避开了敌人的重兵布防区域,确保了渡河的成功。

部队调动方面,毛主席灵活运用主力部队和侦察部队相结合的策略。侦察部队提前探明敌情,为主力部队提供准确的情报。主力部队迅速行动,轻装上阵,避免与敌人正面硬碰,通过灵活机动迷惑和牵制敌人。

百团大战:广泛动员和多点攻击

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中,毛主席充分展示了灵活运用时机、地点和部队的战略智慧。这次战役不仅对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时机选择方面,毛主席选择在日军防御松懈和补给线暴露的时刻发起攻击。八路军通过情报工作,发现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弱点,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大规模的攻势行动。

地点方面,毛主席选择了日军占领区的交通要道和补给线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这些地点不仅是日军的命脉所在,也是其防御的薄弱环节。通过集中力量打击这些关键地点,八路军有效地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破坏了其交通运输系统。

部队调动方面,毛主席灵活使用八路军各部队,进行分进合击和多点攻击。八路军各部队分散进攻,形成多点开花之势,让日军防不胜防。同时,毛主席还注重部队的协同作战,通过统一指挥和协调,确保各部队的攻势互相呼应,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

毛主席在指挥战役时,善于灵活运用时机、地点和部队,通过精准的时机选择、巧妙的地点利用和合理的部队调动,成功打破敌人的围剿和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战役不仅体现了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也为后来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