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贞”者,事之干也
2025-05-03

“贞者,事之干也。”这句话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传》,是对“贞”这一德性的高度概括。而此处的“事”,并非单指世俗事务中的做事、办事,而是指一切存在于天地之间、需要投入意志去承载、落实、承担的发生。所谓“事”,是人与道之间的交界面,是意与物的交汇点,是人存在于世间、必须回应的各种责任与展开。而“干”,是树干,是骨架,是立柱,是一件事之所以能站得住的根基。由此可见,“贞”并不是一种固执或守旧,而是人在每一件真正需要回应之事面前,所能立起的那一份定力、正心、不中断、不旁逸的持续承载力。

贞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是否真正在承一件事。比如说,一个人选择了照顾家中年迈的父母,这并不只是“做孝顺的样子”,而是从一开始就在心里承认了:“这是我与这个家庭之间的牵系,是我必须认真面对的事。”他或许会疲惫,会偶尔抱怨,也可能情绪波动,但每一次疲惫之后的回头、抱怨之后的坚持,其实正是“贞”的体现。因为贞不是不变,而是变中守正;不是无情绪,而是情绪中仍不弃守;不是无怨,而是有怨仍继续。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贞,往往藏在最琐碎的事里。比如每个清晨给孩子做饭的母亲,手在动,心也在动,可能昨夜熬夜写方案,可能身体不适,却仍在第二天早早起床下厨。这里面当然有爱,但除了爱,还有一种深层的“我必须做下去”的定力。爱可能会起伏,情绪可能会波动,但贞像一根暗暗立起的柱子,一旦树起,就撑住了整件事不倒。这柱子不在外面,是在心里。它无声,却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

再说到工作。一个人选择从事某项工作,不是为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真的认领了这项事。他可能在一家机构做的是普通岗位,工资不高,甚至工作内容日复一日地重复。但他在面对每一项任务时,都愿意认真对待、仔细思考、持续进步。这不是靠一时热情,也不是靠上级监督,而是靠内在那股“事之干”的力量。许多人以为贞是“守”,以为“贞”是“忠”,但真正的“贞”,是人在每一项具体事物面前不逃避、不虚浮、不自欺的那种承担。

生活中最怕的不是事情多,而是没一件事是认真的。人如果不认领任何事,就像一棵树没有主干,枝叶虽繁,却四散而无根。一有风吹雨打,便东倒西歪。而贞就是在说:请先立起那一根干,无论你是农夫、教师、程序员、父母、朋友,先真真切切地认下一件事,全然投入其中,其他的变化、不确定、波动,反倒都能围绕这根干展开。

但有时候,真正的挑战在于,人不知道什么才是他必须承担的“事”。看上去每天都很忙,看上去也在做事,甚至一件接着一件,头都没抬过。但若往内一看,会发现其实什么都没真认下。做这些事,是为了避免无事时的空虚,是为了别人看得起,是为了填补某种不安。这些动机看似在行动,其实内在并没有真正“着力”,没有真正站在事上。这种做法,是没有“贞”的。贞不是行为,而是心之立。

一件事,若真被一个人立在心上了,会出现一种微妙的状态:即便再难,他也不会轻易放弃;即便放弃,也会留下深深的回响。比如一个作家,花三年时间写一本书,途中经历了家庭变故、经济困难、自我怀疑。但他没有中断,因为他心里真的认定了这本书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也有脆弱,也有迷茫,也可能写着写着放下了三个月,但那本书的存在,就像一根牵在他心头的丝线,总会在某个时刻重新唤起他的承担感。这种不断回来的能力,本身就是贞的力量。

“贞者,事之干也。”其实是在说,一切真正的展开都需要有人来承担。如果一个人内在不认领、外在又四散,那他终究会陷入虚浮之中,哪怕看起来忙得不可开交,终归是无根之水。唯有立起“干”,才能聚气聚神。就像一座塔楼,先有中轴的结构,它才能一层一层往上盖;没有中轴,就算外墙再美,风一吹也倒。

贞也是一种时间感。它不强调一时的完美,而是更关注:你是否愿意对一件事长期交付。许多时候,人是能有激情的,但一遇难、遇到结果不如预期,就开始怀疑、逃避、转向。而贞则是:即便没有结果,即便没人看见,我也愿意承担。这不是傻,也不是倔,而是一种对天地之间秩序的顺承。因为天地之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缓缓孕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不是哪一季节一夜之间完成,而是靠“贞”的力量,一环扣一环地走到终点。

一位木匠花半年打磨一张桌子,这半年里,他每天都在反复调整弧度、检查接缝、打磨细节。别人不理解,说你花这么长时间做这个,值吗?可他知道,值不值,不在他能卖多少钱,而在他有没有全心站在这张桌子上——是否真把“做一张好桌子”这件事立在了心里。他的手艺之所以打动人,不只是因为技术好,而是因为在这件事上,他有“贞”。他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在陪这张桌子一起长成它该有的样子。

贞,是一种站在事中的姿态。这种姿态不需要喊口号,也不需要证明什么。它可以是静静地照顾孩子、反复写一段程序、耐心读一本书、或者只是每天给自己倒一杯茶、写一段日记。只要你真的愿意把一件事安放在自己心里,认真地、不逃避地陪它走过,它就会慢慢回报你一个不慌不乱的自我。

一个人真正拥有了“贞”的力量,哪怕只做一件小事,也会被天地看见。因为天地不看你做了多少事,只看你有没有真心在一事上立住。这一立,就是乾之道的显现,是人与天地之间最真实的接应。它不喧哗,却能撼动命运;它不炫目,却能开出真正属于你的道途。

所以,不要怕“事”太小,也不要怕“事”太难。怕的,是没有任何一件事,在你心里扎下了根。只要肯认下一事,哪怕只是今天把屋子扫干净,把饭煮熟,把心收回——那一刻,“贞”就立了,“干”也就有了。风来不倒,雨来不散。人就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脉,有了真正能依靠的生命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