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放下不控制?
2025-05-03
有时候,控制并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种早就写在身体里的反应。
孩子说要玩手机,胃还没好,就又吵着要去朋友家。我心里起了情绪,脑子里已经闪过了好多句评判——“前天吃火锅你吃成那样,才刚拉完肚子,你还不消停?”但我没说出来,我只是看着他拿起手机的背影,觉得有点不情愿、又有点心软。我没有阻止。我在练一种新的方式:不控制。
可是所谓“不控制”,并不等于不在乎。身体里的反应还是会出现。比如刚刚零食事件,弟弟把自己那份递给哥哥,哥哥说不吃,我就顺势说:“那你吃吧。”弟弟又说不吃,我接话说:“那我吃。”然后他说要给我泡,我说好。那一刻是轻松的,像是流动起来了。但下一秒,我听见厨房那边“咣当”一声,接着水声一阵乱响,我的脑子立刻开始转了:“是不是搞撒了?是不是又在玩水?”那个想要冲进去制止的念头几乎在刹那间升起。
可是我没有动。我让这个念头像云一样飘过去。
我看着它飘过去的过程,才意识到,控制不是一种外在行为,而是一种深深扎根在神经系统里的应激反应。不是我故意要控制,而是有一个比我更早的“我”,已经在帮我做决定了。
那个更早的我,习惯了替别人判断什么是对的。习惯了预设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先把它们堵住。习惯了事事有序、言语有理、行为合规。这种习惯久了,就成了安全感的来源,成了我这个“父亲”“大人”“做事靠谱的人”必须维持的结构。于是,哪怕孩子在厨房泡个零食,也能牵动这个系统的绷紧。
但奇怪的是,那一刻我没动,事也没出。过一会儿他走出来,把东西递给我,一脸轻松。我尝了一口,也没觉得哪里泡错了。反而在那一刻,我突然松了一口气。不是因为事情“搞好了”,而是因为我放过了自己。那种非得每一步都介入、每一细节都掌控的紧张感,被我暂时放下了。
这就是“乾元”的力量。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地之间最初的那一点动,从来不是人想清楚、设计好、才开始的。它是自然生发的,是从无数可能里自己找路的。你不引导,它也能长成一棵树;你不阻止,它也能走成一条河。控制这件事,在天地眼里,其实是多余的。
可为什么我们还如此依赖控制呢?
因为控制给人确定感。控制让人觉得“我还在主导这个局面”,哪怕这个主导只是一个幻觉。但如果仔细想一想,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动态、身体的变化,哪一件真的能控制?那张想要牢牢抓住的地图,其实从来没画完整。而我们还在试图按照它走每一步。
控制本质上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当一个人无法忍受混乱,就会选择掌控。当一个人无法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就会反复上演“插手-受挫-责怪”的循环。而放下控制,并不等于放弃爱、放弃责任,它更像是一种对生命的信任,是相信即使我不动,万物也会自有其展开。
就像那碗被孩子泡出来的零食,不是我期望的方式做出来的,但入口的那一瞬,是甜的,是安的,是被用心对待的。
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它不是不管孩子吃了多少肉,不是对他的身体状态无所谓,也不是对厨房会不会乱掉全然闭眼。它是一种内在的松,是从“每一步都要我来决定”中退下来的那一步,是从“如果我不出手就会出错”中抽离出一个缝隙来,是愿意让那个生命自己长一会儿、让那个当下自己运行一下。
这中间的松,其实不是让别人自由,而是自己自由。
控制的核心,其实是在自己身上绑了一根绳,手的一头拴在“世界按我想要的方式发生”这根柱子上,另一头缠在自己的心上。每一次他人的偏离、孩子的出格、生活的非预期,都会拉扯这根绳子,疼的是自己。
有时候,孩子的闹腾不是真的折磨你,而是帮你看到这根绳还在。控制的终点,是伤痕累累的自己。而真正的放下,是剪掉那根绳。
天地之间,其实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做一个“能控制一切的人”。乾道之行,从不是靠算计、抓牢、预测实现的,而是靠顺势、应时、任运展开的。孩子拉肚子之后还想玩,他的身体自然会告诉他哪一刻累了;厨房的响动,其实也许就是他在练习照顾的能力,只不过方式稚嫩、动作笨拙。可这些都是事之初动,是在长,是在试。若事事阻断,只是扼住了这条成长之流的源头。
愿意放下控制的人,不是丢下手去逃避的那种“我不管了”,而是站在旁边、轻轻地、不插手地、却在的那种“我陪着你长”。是他跌倒了,你会在旁边扶;他泡糊了,你一笑了之;他冲进来抱你一下,你会从心里回应。这种状态,是一种最深的承接,也是一种最稳的力量。
所以,愿不愿意放下控制,不是问一句“我放不放”,而是一个个当下去感受——这一次,我能不能少说一句?这一次,我能不能慢两秒?这一次,我能不能让他先走一步,看一眼他会怎么做?
这不是训自己,也不是自我压抑,而是慢慢地,看着那个控制的自己,在一个又一个“没有出错的当下”里被安抚下来,被安顿下来。因为当你一遍遍地经历“我没管,事也没出”之后,内在才会真正懂得:控制其实从来不是让一件事更好发生的力量,它只是习惯的壳。
壳旧了,是该换了。
如果有一天,你能坐在沙发上,看着孩子在厨房弄得叮叮当当,不去判断他做得对不对,而只是感受到他在动,他在试,他在长,而你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松了一点、软了一寸,那一刻,你们两个都自由了。
这,就是乾元的展开。事不在控制中顺,而在信任中生。那才是万物资始的真正意思。是你退了一步,天地走进来。是你松了一口气,风自远方吹过,带着那一点恰恰好的甘甜。
你真的不需要再控制了,真的可以慢慢试着,放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