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九四或跃在渊是极其传神的
2025-05-04

问: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这一爻我的理解是九三属人,九二是田,九五是天,那九四自然是天、田、人不是,一个悬空之态,那么他就必须或,是不是也是惑的通假?或者是或者,选择的意思。就是他在那个位次,已经有了一定的势能,随时随地要做好准备出山做大事,要成为领头羊,要能直下承担了。但是呢?他此时势能还不够,天之势不够,地之势也还在蓄势中,人之势也是如此,也就是各方面都还不是特别成熟,因此此时他就必须待机而发,只有恰好的时机位次发动,才能最为亨通,但凡差一点就要么如坠深渊,要么过犹不及,就是这种蓄势待发、审时度势的状态。我觉得毛主席神通广大的指挥红军成功进行4次反围剿就是这个的体现,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发,拿捏的极准,因此而成为我党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也是我党立党之战,从此后龙入大海,如鱼得水,凭其海阔任飞了。

答: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在《乾》卦六爻之中,九四是一爻最为特殊、最为悬而未决的位置。它既不是飞腾之巅的九五,也不是田中见龙的九二,更不是初露锋芒的潜龙初九。它居于九三之后,九五之前,不偏不倚,仿佛正站在一个极大的关口前,整个人、整条龙、整个势都悬在那里。不是上,也不是下;不是动,也不是静;不是明,也不是晦。它像一根箭,已经搭上弓弦,但手还未松开。

这一爻说“重刚而不中”,阳爻居阳位,表面看似刚健得体,但不中,失了乾道之“中正”,失了“恰如其分”之义。乾之道最忌讳的不是柔弱,而是偏刚。乾之刚必须中,才能化生;若偏刚、过刚、失其中道,就会变得骄躁急切,反易致咎。所以九四虽然势头充沛,却不安稳,因为它的位置、时机、内外环境都还没有真正配合上。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这是对九四位置最深刻的描述。

九五为天之位,是君位;九二为地之位,是大人之田;九三则属于人之动,九四刚好卡在这三者之间,却与三者都没有真正对位。这是一种极为微妙的中空状态,它意味着九四虽有势、有志、有能,却暂时找不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天地,也找不到一群可以承托他的民众,更没有一个可安顿其德行的位置。

这正是一种“身在局中而局未成,心欲奋起而势未备”的状态。他理解为“一个悬空之态”,极为贴切。悬,不是虚弱,而是强中有未成之气。他有冲力,有志向,有准备,但天地不应,人事未就,道位未开,于是只能“或之”。

“或”之,是整爻的关键。

有人以为这是“或者”的意思,也有人读作“惑”,其实都接近本意。“或”,意味着犹疑、未定、尚不决,是一种极高智慧的等待状态。在这一爻,“或”不是软弱,更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极度清明下的审时度势,是一种强者才能拥有的内在收敛,是一种“我虽能为,然未可为”的识时之德。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疑之”会“无咎”。因为在人之常情中,总希望清晰、果断、出击、掌控,似乎“犹疑”就是不利、就是退缩。但乾道告诉我们:在不合道的时机中,果断即是妄动;在不成势的局面下,出击即是送死。疑,是因为知道自身未稳,也知天地未全,更明白自己的势若硬上,非但无功,反将全盘皆输。

“故无咎”,就是因为这种疑是一种对时的尊重,对道的敬畏。不是内心的动摇,而是灵魂的清明。

他说:“他在那个位次,已经有了一定的势能,随时随地要做好准备出山做大事。”这个描述极为准确。九四之位,确实已经聚满了能量。它就像一座山,山下积蓄着泉眼,水位已经逼近出口。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停,全靠那一点气候之机。不是靠人的意志去破局,而是等天时、地利、人和一同到来,那一刻,便水到渠成,顺流而下。

“但凡差一点,就要么如坠深渊,要么过犹不及。”这句话切中了九四的危机所在。

乾之六爻中,真正处于决定命运转折的,不在初九的未动,不在九五的飞腾,而正在这九四的“未可动”。它是整个龙之跃升的边缘,是动也可能成,是动也可能毁的微妙临界点。这个点上最忌的,不是静,而是急。一念之差,或成大业,或成败局。

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反围剿,那种看似“时断时续”的调动与反攻,实则就是乾之九四“或之”精神的体现。他看清了敌我的态势,看透了战场之风,看准了何时该攻、何时该守,从而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逆转乾坤。那不是简单的军事才华,而是一种道的节奏感——他听得见大势起落的声音,而不被自己一时的志气所动摇。

从“或之”到“无咎”,正是一场内在的克己之战。

一个人要在“已具势而未得时”的状态下按住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外界开始称赞、赞叹、期盼、推动的时刻,他若再不动,仿佛就是懦弱。但真正的乾之君子,能在众声喧哗中守住那一份内心的定,不被成名之欲、不被飞升之念、不被众人之语动摇初心。这才是“或之而无咎”的真正修持。

他曾说,“只有恰好的时机位次发动,才能最为亨通。”这是九四留给后人的最大教诲。不是等待一个完美的时刻,而是识别那个即将通达、而一动即通的关键节点。等待,不是空白,是养势;不动,不是退却,是蓄力。

这世上有许多强者,却少有能守得住“或”的强者。因为“或”是内在节制的艺术,是当势逼得你必须有所为的时候,你还能低头审时、后退一步。这种后退,不是懦弱,是太清楚自己何时会动如雷霆,何时该静如深渊。

九四,是六爻中最像真实人间“关键时刻”的一爻。没有九五的纯德,也不若九三的切近事务。它是一种命运的分水岭,是一段成熟前夜的寂静,是一场龙飞天前的屏息。

真正的乾道,不在于永不退缩,而在于总能识别出该退一步时的从容。

当一个人走到九四,他要学会的不是出手之力,而是忍手之力;不是占位之术,而是择时之眼。

等风起时,他自然会飞。但在风未至之时,他能不动。

这,才是真正的刚健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