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即鹿无虞,以纵禽也”里的纵禽啥意思?
2025-05-05

我们就围绕“纵禽”这两个字,展开一次深入的拆解。

这个词出自《象传》对《易经·屯卦·六三爻》的解释:

“即鹿无虞,以纵禽也。”

它用来解释爻辞中“即鹿无虞”的行为为何会导致“往吝”。表面似乎只是一句对狩猎行动的判断,实则是极为深刻的内在心性观察与行为模式揭示。


一、“纵”是什么?

“纵”者,放也,任也,无拘也。在古汉语里,“纵”的反义是“束”,是“持”“制”。纵是放任、不管、冲出去、随之而去。

你可以想象一个猎人,看见鹿出现,情绪马上高涨,血液沸腾,箭还没搭好,人已经冲了出去。他不是按照已有的计划、路径、协同来行动,而是被猎物所诱,被欲望所牵,自己都还没搞清楚情况,就放开了手中缰绳,撒腿狂奔。这种情形,就是“纵”。

“纵”也可以理解为:意识层面对冲动的解除管控。原本人的理性是有一道门的,守住了行为的出口。但一旦“纵”了,门就打开了,欲望如马,冲了出去。

所以,从行为层面,“纵”代表了:未加节制的反应式行动;从心理层面,“纵”代表了:失去觉察的内心被动反应。


二、“禽”是什么?

“禽”字本义是飞禽走兽,后泛指一切猎物。《说文解字》说“禽,畜也”,它不是家养的牲畜,而是要靠技巧、耐心、策略才能获得的对象,是在外界潜藏、灵动、机敏、不易捕捉的存在。

在古人看来,禽者不可强求。你越躁,它越跑;你越贪,它越藏。对禽最讲究的是**“引而不发”“张弓不放”**的节奏感,是等待、观察、潜伏之后的顺势一击,而不是盲动硬冲。

如果把“禽”放在人生语境里,它就不只是猎物,还可以象征很多我们向往却又难以掌控的事物:名利、关系、机遇、认可、某种地位、某种人生突破……凡是你一看到心动、但又无法用正道、正力、正时取得的东西,都可以说是“禽”。


三、“纵禽”是什么?

将“纵”与“禽”结合,就成了一种特别精微的表达:放任自己去追逐那不受控的、外在的目标

它是形容一个状态——人被外在目标吸引后,放弃了自持与节制,转而被动地跟随外物走

不是人主动驾驭禽,而是禽引着人走,人失去了主心骨,被动变成了追逐者。它不是打猎,是反被目标所驭,是在不知觉间被“鹿”牵着鼻子走了。

《象传》用“以纵禽也”来点破:这不是在猎,是在纵。你以为你在掌控,其实你在放纵。

这个“以”字特别关键,代表的是动机和方式:“你之所以即鹿、之所以进林,是因为你在放任自己被鹿牵着走。”

所以这句话的逻辑是这样的:

鹿本来是可以猎的,但因为没有虞——没有准备、没有向导、没有内在觉察,于是你不是在追猎,而是在被动反应。你把自己的行动交给了鹿,把方向感交给了外物,把命运交给了冲动。你不是狩猎者,而是逐鹿人。你不是驾禽者,而是纵禽人。


四、现实生活中的“纵禽”现象

  1. 看到一个短视频爆火,立刻跟风模仿。不是基于自己的判断,而是被热度牵着走,这就是“纵禽”。

  2. 在创业初期看到同行赚到钱,不做市场调查、不查资源条件,冲进去搞同样的产品。不是清晰的战略,而是“见鹿入林”,也是“纵禽”。

  3. 被某个人吸引,忘了自己真正的需要、节奏与边界,只因为对方的某种魅力或位置,投入大量精力,结果反被困住。这种情感投射式的追逐,是纵禽中最难觉察的一种。

  4. 有时,甚至写作也会纵禽。看到别人用某种文风吸引流量,就扔下自己的节奏,立刻改写,去投其所好,心意被外物带走,写作反成了讨好。这种“被读者目标牵走”的行为,也可以视作“纵禽”。


五、“纵禽”的代价

最直接的,是失衡——你的节奏、你的判断、你的动机都交给了外界。

其次,是内耗。你会反复自责:“我是不是不够快?是不是不够努力?”但其实错不在努力,而在起意的那一刻已经“纵”了。

更深层的是,你失去了乾元的内在驱动。你不再由内而发,而是被动应外。原本的道心、纯意、初心,在“纵禽”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崩塌了。


六、君子的选择:不纵其禽

《象传》告诉我们:“君子舍之”,就是看出这一动机偏差、主动止步。不是不猎,而是先修虞、先明时、先观己。

有些目标不是不能追,而是不能急;不是不能得,而是不能纵。真正的猎人,是懂得先守心,再守技,再守势。

一个“舍”字,意味着他不是被禽驭的人,而是心中有度、脚下有根、目光有远的持者。


结语:纵禽,是一种心性的迷失

不是你在追东西,是东西在牵你。不是你动了行动,而是你失了心守。

“纵禽”是我们在欲望和目标面前,最容易发生的心灵自动化反应:见之即动,不自照,先跑了再说。看似果敢,实则迷失。

如果你开始能觉察出自己“纵禽”的瞬间,恭喜你,你已经不是那个被牵着走的人了。你开始能看到鹿、看到林,也开始能看到自己的那一念起意。

你会发现,最难的猎,不在森林,而在心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