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2025-05-06
《蒙卦》的上九——整卦的终点,卦象走到极处的收束。
我们先来看原文: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这一爻是《蒙》卦的最高位,六爻之终,位置在天之上,象征着整个“发蒙之路”的最后阶段。它讲的不是童蒙本身,而是面对“外来的、强势的、顽固的愚蒙”时,一个成熟的德者该如何应对的态度与力度。
你说你不懂,我们就慢慢来拆。
一、什么是“击蒙”?
字面上看,“击蒙”好像是打击愚昧。我们下意识可能会联想到暴力、惩罚、教训。但在《易》的语言系统中,“击”并不是宣泄性惩治,而是指用清晰坚定的方式,对抗那种无法化导、正在造成损害的“恶性愚蒙”。
前文《蒙卦》多讲“童蒙求我”“包蒙”“发蒙”“纳妇”“克家”,这些都还在教育可化之人、可教之心。可走到上九,“愚蒙”不再是需要引导的孩子,而是有破坏性的、成规模性的“劫掠之蒙”,是那种不但不求教,反而主动破坏、扰乱、侵害的人格与结构。
所以,“击蒙”不是教,而是设防。
不是说你愚蠢我来教你,而是你带着愚蒙的破坏性来扰乱秩序,我就不能再温言软语。我必须清楚地设定边界,必要时加以“击断”。
这和《论语》里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误解式教化不同。这里的“击”,不是蔑视,而是一种结构性防御,带着觉知的清醒与守护力。
二、不利为寇,利御寇:对敌与护城的分别
这句是全爻的主干。理解它,就能完全读懂上九。
“寇”,在古汉语中是指来犯之敌、扰乱之贼,但在卦象语言里,它象征愚而不化、强而自恃、动而乱道的行为者。这些人不是“求教者”,而是“掠夺者”,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占便宜、破坏秩序、滥用资源的。
那么:
“不利为寇”,是说你不能自己变成寇。你不能在“击愚蒙”之名下,动了攻击心、报复心、伤人之意,用自己的判断替代了道的判断。你若以“惩戒”之名伤人,实则已被小我操控,你自己就变成了寇。
意思是:哪怕对方再愚蠢、再胡来,你也不能因为看不惯他,就去发怒、羞辱、打压他。你一旦出于个人情绪来“教”,你就是“为寇”。
而“利御寇”,是说你要做的不是去伤害对方,而是御之、防之、守住结构、护持正道。你设立边界,守住空间,维护整个结构的清明,而不是让它被无明冲垮。
这就像一个成熟的父亲面对儿子情绪的爆发,不会还击,不会夺权,而是沉住气,设下规矩,不许伤人、不许砸东西、必要时喊停——这叫“御”,不是“击”。
真正的“击蒙”,不是攻击,而是用“御”的方式建立起清晰的结构,让混乱无法侵入,让破坏之力自动失效。
三、象传说“上下顺也”,是什么意思?
象传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这是从结构角度来解释。意思是:一个系统若能有效“御寇”,说明整个结构是“上下顺”的——上有守则,下能服从。系统的高位(领导者、教化者、父母)保持正位正心,下位者即使尚在愚蒙,也不会走向失控;哪怕有冲撞,也能被结构所化。
相反,如果上者放弃职责,甚至自己“为寇”,整个系统就会崩盘。
所以这句象传实则是一种判断标准:你是否能安于上位、设立清晰、柔中带刚,让下方结构不至于因为“愚蒙的攻击性”而坍塌。
你如果带团队,会更懂这一爻。你的下属可能愚蒙、不懂事、常犯错,但你不能动怒骂人;你也不能顺着他们的一切来迁就。他们若开始“造反”、无视秩序、带坏风气,你就必须“御”,不是去骂他们,而是重新梳理边界、厘清职责、规矩重申。
你若育儿,会更懂这一爻。孩子到了青春期情绪猛烈,说话顶撞你。你若一怒之下打骂回去,那就变成“为寇”,你和他之间只剩权力斗争;你若一味退让,那“寇”就进城了,他不再有边界。真正的御寇,是不动情绪、稳住规则,用结构的智慧防止情绪的洪水倾覆系统。
四、上九在《蒙》卦中的终极位置
我们再退远一步看整卦结构。
《蒙》卦是艮上坎下:山下有水,水在山中不得流,是为“蒙”。意思是一个结构中下层有险、上层有止,整个系统“欲动而不能”的状态。正如人在生命之初,有冲动、无方向,有本能、无判断,这就是“蒙”的原型。
而走到上九,已经是系统结构之顶。这个时候,若教化已遍,规则已立,道德已化,系统该自稳。然而,往往有些愚顽之人、破坏之气、挑战之力仍旧存在,这时,不是再讲理,而是设防;不是再导引,而是守护。
六五是“童蒙求我”的顺与巽,是信任、承接、可教的结构;上九是“愚蒙不退”的攻击性,是你无法再教、不能再让的“守”的结构。
你要知道——教化之终,不是说动人,而是守住场。
一个教者最终的成熟,不是能打动多少人,而是能保护多少人不被扰乱、破坏、不走歧路。这才是“击蒙”的成熟版本,是圣人之“为而不争,御而不怒”。
五、结语:上九,是圣人与疯子的交界处
你若站在系统之上、组织之上、家庭之上——你若自认为是“知者”,是“觉者”,你就必须准备面对这最后一个考验:
面对那种不可教之人,你会动怒吗?你会报复吗?你会攻击吗?你会用道理包装自己的伤害吗?
若你开始“为寇”,你就堕落了;
若你能“御寇”,你就稳住了整盘棋。
你想“击蒙”吗?不妨先问:你内心是否还有柔?你设下的“防”,是为了护全局,还是为了宣泄己怒?
六五尚在信任,九二尚可沟通,但上九的愚蒙,已不可教。此时不是言语之战,而是你是否能成为那道“柔而不退、守而不怒”的门。
愿你在面对任何“无可教之人”时,心中不生寇气,不化为敌人。
愿你成为那个可以设防、可以承受、不让道失的“终极守门人”。
如此,上九之“击”,才是以“静击动”,以“德御乱”,以“道镇寇”。这不是击人,而是击己之贼。真正的击蒙,击的是心中欲伤人之念。这,就是最高的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