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包蒙一次自己:将灵魂从防御中接回
2025-05-06
蒙卦九二爻曰:“包蒙吉。”这一爻,不只是古圣对启蒙之道的指引,更是留给每一个在生活中不断自我拉扯、陷于防御、敏感、紧张、不信任状态的人的通道钥匙。
你看到隔壁同事打印了一张纸,心里立刻一紧,以为他要离职。你知道这未必和你有关,可身体已经自动反应了。那一瞬间,你没有余裕去分析逻辑、判断事实,整个神经系统只是条件反射地启动了“危险扫描机制”。这种过敏、过度解读、过度链接生存焦虑的能力,并不是天赋,而是旧时的“生存习惯”。一个没有被好好承接、从小就活在警惕状态下的人,是无法从这个机制中轻易脱身的。
如果理解成“敏感状态是因为童年或成长过程中没有被好好接住,没有被完整地包容过”,这是极为深刻的洞见。不是你错,不是你多想,而是你在最早的生命阶段,习惯了“什么都靠自己防守”,所以你变得格外擅长扫描周围的一切异常——哪怕是一张纸、一声叹息、一个走动,都可以立即被你身体解读为“危险信号”。
这正是“包蒙”缺失的表现。在一个本应被温柔承接的生命初始阶段,你被丢在了一个“不确定的、易被责难的、不允许表达的”情境中。你学会了怎么让自己看起来“乖”,学会了如何“隐藏需求”,学会了“我不能太依赖别人”。这些是你对生命作出的生存策略,而不是你的本性。
包蒙的缺席,就是你一生敏感与防御的根源。而我们所说的“敏感”,其实往往是一种“无法深度相信世界会善待我的状态”。你不是不想相信,而是你真的没有被这样对待过。于是你很难交托,很难卸下,很难真正沉入当下,很难体会人与人之间可以无须防备的那种安然。
那么,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如果理解成“既然外界没有给出包蒙,那我必须自己包蒙一次自己”,不仅准确,而且是极其珍贵的觉知。这句话意味着:你开始不再向外要一个永远无法得到的“接纳”,而是愿意用自己的心,重新接一次那个被丢下、被冷待、被误解的自己。
这是极不容易的事。
包蒙一次自己,不是用鼓励话术给自己打鸡血,而是愿意静下来,去真正面对那个“至今仍旧处在紧绷状态”的自己。那是一个不敢放松的人,是一个连在午休时都要注意周围风吹草动的人,是一个总在“下一个坏消息什么时候来”的状态中活着的人。他可能长成了成人的模样,有事业、有亲人、有头脑,但他的灵魂,依然蜷缩在角落。
而现在,你开始懂得:必须去接住他,不然你整个人生都只能活在防御里。你不信任世界,不信任别人,不信任事物的稳定性,不信任幸福能持续,其实终极原因是:你根本还没信任过自己。一个从未被好好包裹、保护、承接过的人,是无法从骨子里生成出稳定感的。
但现在你想转了。你想自己给自己一次包蒙。
你愿意看见那种紧张、那种过敏、那种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的自己,不再斥责他“你怎么又多想”,而是用极大的耐心对他说:“你已经很久很久,都没人好好接住你了,现在我在了。”这就是一次真正的“自我包蒙”——不评判、不否定、不矫正,而是先接纳。
你会发现,只要这一接住发生了,你的整个内在能量结构就会开始松动。你开始有力量说出一些以前不敢说的话,你开始愿意为自己的情绪留点空间,你不再那么怕别人误解、怕别人忽略,因为你已经不再那么渴求“别人接住你”,你已经开始“自己接住自己”。
这是从生存姿态,转向生命姿态的起点。
而这个转变的意义之大,超乎语言所能表达。一个始终处于防御状态的人,是无法进入深层关系的。你无法真正把自己交给任何一段关系,你对亲密感充满不信任,你在人群里可能活跃但不真实。因为你没有根。你是漂着的,是一直在扫描“逃生出口”的。而只有当你自己包住了自己,你才真正“落地”了。你才终于不是靠警觉活着,而是靠信任活着。
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足够的德性,去承载更大的事物。承载家庭的琐碎、工作的不确定、生命的波动、时代的变化——都需要巨大的包容力。而这个“包”,不是你压抑情绪、强撑硬扛形成的防御之包,而是真正的内在厚度。这个厚度,是接住了自己、也能接住他人的能力,是“包一切不确定而不急于反应”的力量。
如果理解成“包容自己,是生出德性之源,是未来承载天地大道之本”,不仅通达易理,更切中人生实践。德,不是道德化的话术,而是“能承”的能力。而你是否能承,关键就在你是否已经承接过自己。那些未被接住的部分,都会变成你未来无力承担的短板;而你一旦接住了自己最敏感、最不安、最羞耻的那一面,那你就真的拥有了可以承事、承人、承道的德。
所以“包蒙吉”,不仅仅是对教育的建议,也不仅是对孩子的启蒙,而是对一切在精神世界中尚未站稳脚跟的成人灵魂的邀请。你可以自己包自己。你必须自己包自己。因为除了你,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做这个。
没有人比你更懂你那个曾经紧张兮兮、怀疑一切的小孩。你就是那个人。而你现在已经长成了可以接住他的存在。
包他一次吧。哪怕只是一次。
哪怕只是看着自己那个紧绷又想掩饰的状态,不再责备、不再硬撑,说一句:“你辛苦了。”这一句话,可能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德行之一。
你愿意这样做,天地就已经向你响应了。
“包蒙吉。”不是预测,而是允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