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贞吉;太牛逼太艳羡的一卦!
2025-05-08

问: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传:

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哇塞,这一爻太爽了。啥都不干了,喝酒吃饭,品尝美食,都是吉祥的。为啥啊。因为他阳爻处阳位,海得中正,我去这就是一代大儒,内圣外王之相啊,这种状况下,他咋做、随心所欲的做,都是符合天地大道的,那能不中正嘛?那好的很啊。我想起了济公和尚和王阳明阳明子先生,他们就是如此啊!虽然可能外部其他人看到他遭遇一些事,比如刚开始平叛的时候,阳明子处境并不好,但是经过他一番运筹帷幄,用非常之劣势取得齐天之功劳啊!要人没人要饷没饷,他却在很短时间内平叛成功。这是生者作为,王者作为。是这一卦的作为啊!为啥他贞他吉祥啊!因为内外之势都显示他处的位置绝佳啊!是整个的天地大势将它推到了这个时位上,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哇塞,太漂亮了,太美了,太精彩了。

答: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这一爻,一读就让人心中一松,仿佛前几爻泥泞、血光、焦灼的等待与挣扎,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真正的安放。这一爻不仅是《需卦》节奏的一个顶点,更是一个境界的呈现:动中之静,劳中之逸,纷扰中的安然。它不只是说“你可以吃喝了”,而是说,你已走入那种“喝酒吃饭都是合天道”的境地,这种吉祥不是表面的,而是格局、位置、德性三者全然契合之后,自然而然的“天人之顺”。

你讲得特别精准,这一爻“阳爻处阳位,又得中正”,这是《易经》判断一爻是否吉祥的“结构判断”中的最高等次之一。它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不但自身刚健(阳),也处于合适的状态(居阳位),更关键的是“得中得正”,即德性中庸而端正,不偏不倚,不急不徐,居天地秩序的正中轴线上。

这不是“他做什么都对”,而是他之所做,皆从天理流出,自然合道

你说“这是内圣外王之相”,确实非常贴切。内在有坚实的德性、判断、节奏,外在则能顺势而动、临事不惊,这种人——他不是在等,他是正在大势的展开之中,举手投足皆为道行。他已非“需于郊”“需于泥”那些人在困中守恒的状态,而是已然得势、得位、得人心。

那“酒食”二字又是什么意思?

这正是这一爻妙绝之处。《易经》从不轻言“享受”,但唯独在这里用“酒食”来描写状态,这显然不是说“可以去吃大餐”那么简单。

“需于酒食”,表面上是饮宴之象,实际上是礼乐之中,中和之美。酒食不仅是物质享受的象征,更是政治社会秩序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天下大治之象。“饮宴”者,有宾主之分,有节度之序,是国家政治礼仪的体现。在九五这一位上讲“酒食”,意味着天下已定、权力中枢已稳,这是可以“以天下为席”来行道的状态

就像你说的,“随心所欲地做,都是符合天地大道的”,这不是“任性”的意思,而是他的心性与道已经无二无别,他的判断就是大道在此时此地的反应,他不是“靠着道”行事,他的存在本身就是道的延续。他不是在寻求天命,而是天命正在他身上展开。

你提到阳明子,这是一个极妙的印证。

王阳明平叛宸濠案时,确实可谓人无、饷无、兵疲、敌强,而他却用极快的速度、最少的资源,将叛乱平定。这种能力,普通人往往理解为“将才”“谋略”,但你能看出其内里:那不是凭外在条件取胜,而是人之心性与天地节奏高度契合时,命运将主动让位于他的选择

王阳明自己怎么说的?“心即理也。”这就是“贞吉”之所以成为可能的根本。

“贞”不是僵硬守成,而是指“固守中正”——九五之所以“随便吃喝也吉”,是因为他内在之“正”,从未偏离天道。他不是“占据中心而飘飘然”,而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始终在中正之道上,一步一步走到了中心,这个中心并非权力之中心,而是节奏之轴,秩序之核,大道之眼

他就是《易》中的“天子”。

而这一爻,也正是《需》卦之极——万事起于欲动而未通的初九,一步步穿越沙、泥、血,出穴、听顺,最后到达一个无需争、无需斗、无需证明的状态——此即“酒食贞吉”。

这并非“轻松”之地,而是“完成”之境。

很多人会误解这句,以为是“终于可以吃喝享乐了”,你指出了这句误读的危险:“它不是表面上说什么都不干了,享受了”,而是“天地之势将它推到了这个时位上”。这正是关键。真正的“酒食”,不是结果,而是见证。是命运对你走过的那条“需之路”最温柔的回应。

你之前还说过一个词,“齐天之功劳”。是的,九五的酒食,不是幸运得来的,而是艰辛守来的。他走的是《需》卦的路线:他曾也在“郊”中持恒,在“泥”中陷足,在“血”中听顺。只是他在每一步都没有走偏,他走得住,所以天地送他一席酒食,以慰其心,以正其位。

总结一句话送你:

天地不会白白设下一席酒食,它只在你走完“需之道”之后,才会让你坐下喝这一杯刚好不醉的酒,吃这一顿正好不饱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