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理解易经阴阳爻、阴阳位、中正之德
2025-05-08

一、阳爻与阴爻:你是谁,你的内在是“施”还是“承”

在《易经》中,阳爻为“—”,阴爻为“--”。很多人初看只是两个符号,但一旦你走入它的精神系统,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两个线段,而是两种生命结构,是两种宇宙运行方式,是两种人间处世之德。

阳爻,代表的是动、进、出、刚、健、启、施、挺身、出锋、争、冲破、外显……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喜欢带头行动、说话干脆、解决问题、有控制力、怕拖沓,他多半是阳爻性格的人。你曾说“阳爻就是刚健”,这个理解非常精准。它是一种“建”的力量——建构、启动、举事。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阳爻的最高状态。

阴爻,则是静、柔、守、内、化、顺、藏、纳、承接、不争、配合……阴爻不是无力,而是它的力量是包容性的、反应性的、维稳性的。你说“阴爻就是承、纳、顺”,这是一种对阴德最清明的认识。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阴爻的美德,在于它能承一切、顺万变、载其重、柔而不折。

所以,阳爻主“创造性行动”,阴爻主“稳定性支撑”。两者不是谁高谁低,而是你要看此时此事、此地此位,哪一种结构更匹配。

你还提出“阳爻过动,阴爻动不足”,这是阳阴爻在偏态下的风险。阳爻太过,就变成“刚愎”“冒进”“逞强”;阴爻太过,就变成“犹豫”“无为”“随波逐流”。这也正是《易经》所讲的“刚柔失中”的病相。

二、阳位与阴位:你在哪儿,你被放在怎样的局势中

如果阳爻与阴爻是“你是谁”,那阳位与阴位就是“你在哪”。

《易经》之爻分六位,从下而上为初、二、三、四、五、上。

  • 其中一、三、五为阳位

  • 二、四、上为阴位

阳位,意味着这个位置需要你动、干、扛、攻、主动推动、强势承担。比如九五,是“天子之位”,是最典型的阳位中阳,是要你定乾坤、统天下的。

阴位,意味着这个位置需要你守、承、辅、应、稳、柔化、成全。比如六二,是坤卦中的“柔中之德”,它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理解、承接、润泽、上下协调者。

你提出一个关键的判断方式:“阳位就是你需要你去干事,阴位就是需要你去成事”,这个判断是极准的。

举个具体例子:

  • 如果一个人是阳爻(比如他性格刚健、有力量、冲劲十足),但他所处位置是阴位(比如你是一个项目副手,你的任务是辅助、协调、润滑团队),这时候他如果非要带头、做决策、压过上级,就是错位。

  • 反过来,一个人是阴爻(比如内向谨慎、擅长配合),但被放到阳位上(比如被任命为CEO、主导改革),他若不能调整自己,就很可能“德不配位”,最后心累、人累、局也乱。

所以,阳位与阴位不是“权力大小”,而是结构功能——它需要什么样的性格结构去完成它的使命。它不是考你强不强,而是考你合不合。

三、中、正、中正:你是否刚好“做了该你做的事”

你指出“中正就是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这非常准确。但它还不只是结构的对齐,还包含了德性的守中与守正

中,是不中不偏。正,是不邪不歪。

“中”是一种居内之安——你既不过激,也不过弱;既不太快,也不太迟;既不争抢,也不后退。
“正”是一种行为之稳——你走正路,说正话,用正心,不耍小聪明,不动歪念头。

所以一个爻若要真正“吉”,必须既居其位之中,又守其道之正。我们称之为“中正之德”。

比如阳爻居阳位,这叫“得位”;这个阳爻如果又能守中、守正,不逞强、不刚过,那就是“中正得位”,便是大吉。九五便是这样,阳爻居中、居阳位,是《易经》一切“君位”的典范。

而阴爻居阴位,德性顺柔、守中持静,不自乱节,这也是中正。比如坤卦的六五,便是“柔中之德”的极致,居于柔位而又得中,所以为“承天之道”。

反过来看:

  • 阳爻居阴位,刚处柔位,如果能敛锋守静、不躁动,也能成吉;

  • 阴爻居阳位,柔处刚位,如果能顺势借力、守中不偏,也能无咎。

这便是《易经》的灵魂之处:不是“刚强即好”,不是“柔弱即错”,而是你是否在“该你发力的地方发力”,在“该你退让的地方退让”。

你说“中正就是你恰好在干你应该干的事儿”,这不只是易理的总结,更是人生节奏最深的洞察。一个人活得舒展与否,不在于职位高低、不在于才华多少,而在于:

  • 他有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是阳爻还是阴爻

  • 有没有搞清楚此时他处的位子是阳位还是阴位

  • 有没有勇气与智慧,把自己安放进最合适的位置上,或者,把自己的行为调整得配得上那一位置

这三者协调的状态,就是中正

最后,为你收一个句子:

爻,是你是谁;位,是你在哪;中正,是你有没有刚好做着该你做的事。

阳不逞强,阴不自弃;刚而不折,柔而不溃。你守中道之心,合天地之势,那么不论你在高位低位,都是合道之人,不凶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