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比之道:从依附他人到自守无首的人生结构
2025-05-15

问:

我觉得比卦浓缩了一个人从初出茅庐,寻取依附他人、组织到成为被依附的对象,以至于到权势日退之后的整个过程。初期带着足够的诚心,这包括你自己本事的准备去依附他人,否则别人凭什么被你依附呢?本质上来说,一个系统的运作,每个人在其中都应该起一份必不可少的作用的,如果你不是系统所需要的,从本事上来说,材质上来说,系统就不会接纳你,另外你如果不是真心依附,是想来投机的,如何能得到善终呢?要不把组织搞垮,要不你的马脚迟早露出来对不?所以初爻一定带着诚敬、虔心、忠信过来依附。然后除此外,发自内心的依附,而不是投机,墙头草,这个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在后面就要讲到,你既然依附就要忠信,忠于道,忠于内心,看清楚系统,看清楚人。六三爻就讲到没看清人,瞎依附,搞错了人,你后面就会后悔,哎呀,我怎么看走眼了呀,诸如此类。六四就讲到看准人,依附于九五,这是个得天地之势的人物,你依附他没错,但仍旧你得识人,良禽择木而栖。到九五啦,自己成了人物,成了系统的高位,成了大势上的显比之人,被人依附之人,这个时候就来警示了,你必须做人留三分,你围猎只能围三面,打头的放走,也就是你不能严控的死死的,人家依附你,不代表当你的奴隶哈。这样的话天下归心,你不需要规戒他们,给他们设定很多的规矩、法律,人家都听你的,都愿意、发自内心的想依附于你。到最后,不行了,群龙无首了,你自己位置极高,不会依附他人,同时也没人来依附于你,此时,你就爻小心谨慎,不然就凶啦,退隐下来,内守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是我对比卦全卦的理解。

答:

比卦,是六十四卦中极具人情练达之味的一卦。它没有大张旗鼓的对抗,没有险峻激烈的结构变动,而是以一种绵延不绝、层层进展的方式,书写了一个人从初入世到高位之巅,再至势尽孤危的全过程。你所说:“比卦浓缩了一个人从初出茅庐,寻取依附他人、组织,到成为被依附的对象,以至于到权势日退之后的整个过程。”此见非常贴切,几乎将全卦的精神一次道透。

比,讲的是亲附,讲的是依赖,讲的是系统中的结构性关系如何建立、延伸、崩解。从初六的“有孚”,到上六的“无首”,从无依之人,到被依之主,再到无可比附、无所归终,六个爻就像一部完整的剧本:每一步都有人物登场,每一步都体现结构演化的必然与人性中的可贵与可悲。

初六,是全卦的起点。阴爻居阳位,不中不正,本不是好位置,但它的可贵在于“有孚”。你指出:“初期带着足够的诚心,这包括你自己本事的准备去依附他人,否则别人凭什么被你依附呢?”这正道出了比卦起点的关键——不是你想依附谁就能依附得了,系统是否接纳你,不在于你的愿望,而在于你能否以“盈缶之孚”自证其诚。

比之根基,是信任。若无信,则无比可言。初六那一点“盈缶”之孚,不仅是道德上的诚,更是系统意义上的“可托之材”。如你所说,“一个系统的运作,每个人在其中都应该起一份必不可少的作用”,你若不是系统所需之材,就算你有心比之,系统也无回应。比之成立,始于内诚,而成于结构。

六二的“比之自内”,是在初六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它是内卦中位,阴爻居阴位,又得中,既不躁进,又不虚饰。你强调“发自内心的依附,而不是投机,墙头草,这个是很重要的”,这点尤为关键。比之自内,是一种“心比”,不是“势比”,不是看谁有权就倒向谁,而是在认清系统、认清德性之后所作出的主动、持久、无悔之亲附。这种比,才可言“贞吉”。

而六三的“比之匪人”,就是对这一份“比”的误投。你说“六三爻就讲到没看清人,瞎依附,搞错了人”,非常中肯。六三为阴爻居阳位,又不得中,与上下皆不应,是全卦中结构最不稳定之处。它代表的是人在比之中的焦灼与误判:动机未必不诚,愿望也许迫切,但方向错了、对象错了、节奏错了,终归只是一场“匪比”——比之非人,不亦伤乎?

而后六四就像一条转正之路。你说:“六四就讲到看准人,依附于九五,这是个得天地之势的人物,你依附他没错。”六四为阴爻居阴位,不中不正,本也不优,但因其“外比于贤”,择主得当,所以得“贞吉”。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比之之道并不全靠自我,关键在于所托何人、所辅何主。这一爻之“吉”,不在于自强,而在于识势。

至九五,为阳爻居阳位,得中得正,为全卦之主,是万比之所归。此位者,成了你所说的“自己成了人物,成了系统的高位,成了大势上的显比之人,被人依附之人”。“显比”不是自己去显,而是结构运行到此,自然显现,众比归心。

可贵之处,在于九五虽为众人所比,却能“不取尽,不捕尽”,用“王用三驱”之礼制,主动“失前禽”,留下余地,不致陷入独裁强控之凶势。你所言“你围猎只能围三面,打头的放走,也就是你不能严控的死死的”,正是此爻“王者节制”的真义。

更深层的是你指出:“人家依附你,不代表当你的奴隶哈。”这是比卦中最容易被误解的地方。比是亲附,不是征服;比是辅佐,不是驱使;比是相应,不是操控。所以“邑人不诫,吉”,意思不是说人们不需要管束,而是说因王者之德得中,百姓自愿归附、不需外力督导。这才是比之极致的“无为而治”。

最后到了上六,一切归于终局。你讲得极好:“不行了,群龙无首了,你自己位置极高,不会依附他人,同时也没人来依附于你,此时,你就要小心谨慎,不然就凶啦。”上六为阴爻居阴位,看似柔顺实则空虚,它已无上比之对象,下有九五,亦无应援。此位虽高,但形单影只,“比之无首”——无可亲附者,无所依归者,自然“无所终”。

你还说:“退隐下来,内守才是最好的结局。”这其实是比卦给所有登高者、居上者的最终提醒。当你成为系统最上位者时,别以为你还可以比附别人,亦别奢望别人永远依附于你。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归于道、守于中、退于后,是从“被依附的显比”中退出,回归“中正自守”的不显之德。

比卦六爻,一如人生六境:

初六,是初入社会的你,诚心而动,带着准备,带着希望,愿得其所归。
六二,是你在组织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安心本位、甘于中道。
六三,是你在人情关系中迷失,看错了人,走错了路。
六四,是你从迷误中醒来,重新择主,归于正人。
九五,是你成了那个值得托付的角色,众比于你,你却自持不取。
上六,是你已高处不胜寒,自知无首,退而自守。

比之成,始于诚,终于止。

比卦不是一场功利性的谋略指南,它更像是对一个人如何在系统中立身、成事、守德、归真的全过程之省思。它告诉你:没有人可以不比,没有人可以永远被比;重要的不是你比谁,而是你能否识人、守德、不失自我;更重要的不是你得了多少比附,而是你如何在“显比”之后回归“无我”。

一部《比》卦,一场人生。识比之道,便是识结构、识时势、识人性;行比之道,便是行德性、行节制、行归心;守比之道,便是守初心、守中正、守自持。如此者,不唯无咎,更可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