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小畜卦:九二:牵复,吉
2025-05-17

问:

九二:牵复,吉。

象传:

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阳爻处阴位,得中。一个刚健的人处在不需要你冲、闯,需要守、顺、承,说实在对于她来说是难受的,但好在他得中,不论是位置上得中,心中也得中,这样的话,其实他可以安守其本位,用刚健来做守、顺、承的系统角色。它上下无应,比较孤单。

什么是牵复?牵是一种引导和束缚的意思,在我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老汉牵着牛的那种象,复是回来、归位,那意思就是牵着回来。谁牵的呢?我想一个是系统的大势,一个来自于它内在的中正、纯德、道的召唤,对吧?正因如此,它有冲动要在需要小畜、蓄势的时候,避免躁动、冲出去,而遭遇陷阱,正因如此,所以它的处境、未来都是吉祥的。所以九二爻的吉来源于它不自失,自己内在总有一种牵回来的自我约束力。

答:

九二,牵复,吉。

这一爻,在整个小畜卦中,结构位置十分特殊。阳爻居于阴位,位不正,却得其中。中者,内心不偏;阳者,有动之志;处阴位者,为柔之地。所以九二是在一个本不属于自己天性的角色中,练习一种克制、顺守、承载的状态。若理解为一个刚健之人,正被安排在一个并不适合冲、闯的位置,而这个人刚健的特质又不肯随便屈服,这样的处境对他而言,是挑战也是机会。

若从卦象结构来看,九二上下皆无应,内外皆不接应,实则是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但它居中,象征内在的安定与节度。《象传》说:“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言明其吉,并非得势之吉,也非应援之吉,而是因为“不自失”——自己能拉住自己,自己能从偏离的欲望中回头。

牵复,是这一爻的核心。“牵”不是强制的拉扯,也不是外力的拖拽,而更像是一种引导与回归的复动。复,是回来的意思,是走出去之后的折返,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行为。牵复,若浮现为一幅图画,就是一个阳刚健壮的青年,在前路宽广、热血沸腾之时,被什么力量拉住了,转过身,回到自己应在的位置。这股“牵”的力,是什么?不是制度强制,不是外人制止,而是一种内在的道的感召、节制的觉醒、结构的回声。

如果理解为一个人正在刚欲冲动、蠢蠢欲动的阶段,而其所处之卦正为“小畜”——讲的就是不能妄动、尚须蓄势的结构——那么这时候若仍执拗地行动,就将破卦之气,陷自身于险。而牵复者,虽阳爻在阴位、不合天性,但却因“得中”而生出一种柔中的觉悟之力,使他没有冲出去,而是回来了。

吉,就在于此。

这不是没有动机之人,而是内在有冲劲、外在又暂时不得动之人。当他感受到系统的张力、时机的未熟、自己的躁动可能带来的后患时,他没有任由欲望推着走,而是被“牵回”。这个牵,并非外力强拉,而是自我内部尚存的节度之心,一种虽无应援,却自守本心的能力。正因如此,《象传》才强调“亦不自失”。

不自失,是比得中更珍贵的状态。得中是一种结构上的安稳,而不自失是一种主动的内省与自制。即便周围没有任何人劝说、没有制度约束、没有权力关系拉住,一个人若能在即将冲出去时,自己拉住自己,这就是修为。

从人生视角来看,这一爻恰如一位刚入社会、具备极强行动能力的人,面对诱惑与机会、欲望与躁动之时,心中仍有一道更深的牵引力,将他从冲动中拉回。这牵引力可能来自对初心的忠诚,来自长远的战略判断,也可能来自对命运节奏的体感。他没有强行做事,也没有任性闯入,而是把这股气蓄住,回到自己的本位,继续积蓄,继续内守。

牵复,不是软弱,而是“知进而止”。这种力量,比盲目的冲劲更刚,比头脑的分析更深,是一种身心对“时”的把握。

小畜卦的气象正是“密云不雨”,风在天上行,蓄而未发。在这样的结构中,一切躁动都是危险的,一切提前都是不吉的。而九二虽为阳刚之性,却能在柔顺的位中守住不动,正是对卦势的回应、对节奏的尊重。

有动之志而知止,有力之人而能缓,有先机之势而不贪先——这才是真正的“吉”。如果理解成,一个刚健之人正在一个系统要求守、顺、承的位置中练习稳住,那确实不易。但若他能在孤立、无应之时,不失中正,不忘道义,不断牵复自己,那这份力量,就足以对抗所有表面的“失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牵复是大成者的早期必修课。

一个人的大成,从来不是看他最风光的时候,而是看他在“未可动”之时,是否稳得住、守得住、牵得住自己。这种牵,不是被他人拉住,而是自己拉住自己。正如一匹千里马,在赛场上风驰电掣人人皆知,而真正能决定其成败的,是它是否在起跑前就已经抖足全身的力气、心神聚拢于一线、蹄下藏风而不躁。

牵复,不仅是守,更是“将动而不动”的最强之动。

人若一生有一段“牵复”的时光,那是最接近成长、最贴近本心的时光。不是没有欲望,不是没有力量,而是在明知可以闯之时,选择不闯;在明知自己“阳刚在身”时,愿意先藏其锋。这种愿意为整体系统、为自己未来的全面展开而“暂不出头”的姿态,正是《易经》所谓的“大吉之始”。

九二的这份节制,是小畜全卦之中最深的内功修炼。在躁动的时代,在激进的结构中,一个人愿意在孤立无援、无明确反馈的状态下仍然守住自己,愿意被道牵回,那他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大的系统秩序,而不是单靠个人意志在单线冲刺。

吉,不只是因为不动;吉,是因为这份不动,是知其可动而不动,是动机背后还有更深的牵引。

牵复,不是退,而是回;不是止,而是转;不是小,而是深。

谁能在九二之时稳住,就为后来大展之局,埋下了真正可依之根。此根不虚,不浮,不躁,而藏雷,积雨,潜风,于“复”中养成一切可发之气。

这一爻的“吉”,不是静止的奖赏,而是所有“大亨”前夜里,那个自我看不见、外人不察觉,却决定成败的内在归位之瞬间。牵复之人,未来必有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