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乾元在上,天地虽闭,心不闭
2025-05-20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地之始,并非从哪一秒钟开始计时,也不是谁发明了什么理论、制度、信仰,而是那个最原始的“动”——天动,地顺,从此分阴阳,分昼夜,分人间万象。而人,是在这道之间“被生出来的”。

读《易经》到现在,走到了《否卦》。这不是第一次读《易》,但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易》不是一本让人分析命运、推演结构的古书,它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能不能顺着天地这个节奏,把自己交还给“本来”的方法。

之前总以为《否卦》说的是闭塞、压抑,是系统性绝望的开始。但真的一节节读下来才发现,它并没有压垮谁,它只是像一座山,在提醒——上面风雪太大,你往下看一眼,走慢点,脚下还踩着根什么。每一爻都不是告诉你“别动”,而是告诉你“动的时候要看清楚你心里那个‘动’是怎么生出来的”。

《易经》从来不干预你的选择。它也没有提供答案。它只做一件事:让人重新站到天地之间,看看你身上那一口气,是不是还顺着“天道”。是不是顺着那个“乾元资始”的脉。不是“活着有多少意义”,是你这口气还在不在正位。你的动机是不是在乱,还是你内心其实早已明白,只是还在骗自己。

那些在《否卦》里没有咎的人,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多强,而是因为他们稳。他们心里有一根东西没动。外面的事怎么走,他们不抢、不逃、不争这个局面的主动权。不是怕担责任,而是他们清楚,这种闭塞、这种断裂,不是靠一个人硬扛能转的。他们不想白死,也不想乱带一群人去死。他们在撑,哪怕只是撑着自己不乱。

那一份稳,在《易经》里,就是“贞”。《贞》字反复出现。每一卦、每一爻,都绕不开这个字。它不是强调你做得对不对,而是你有没有在这个位置上,“正得其位”,内外一致,身心不欺。

这就是《易经》的判断系统。它根本不管你是谁、你从哪来、你有没有学历、你的简历漂不漂亮。《易》从来不讲这些。《易》只讲时位。你在哪,你该怎么动。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这个时这个位,这个气这个势,你动不动得起。

有时候发现,现代社会最困扰人的,不是“选择太多”,而是“太早把选择当成了命运”。一个人明明只是掉队了半步,他却觉得自己完蛋了。他没失业,只是工资没涨,他就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他不是没人爱,只是还没走到合适的人身边,他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坏掉了。

这些人不是坏,是太怕。他们怕自己不在“那个位置”上。他们以为只有走到主位才算赢。他们活得太用力了,早把“顺其自然”当成了失败者的遮羞布。

但《易经》告诉得很清楚:天地大,万物生的时候,从来不问你是谁。它只要你顺。不是让你放弃,是你顺了,你才真的有力量。你不顺,你再大的能力也会变成祸。

乾元资始,是说乾这一道气,一启动,万物都能从里面找到根。不是说你要成什么神,而是你把心放回原点。你动的每一步,是内在的节奏呼唤出来的,而不是社会规则逼出来的。

所以那些真正通了《易》的人,眼神里没有戾气。身体是松的,话不多,笑起来不讨好,但也不冷漠。他们一看谁在装,一看就知道这个人还在拧巴。但他们也不会多说,他们知道你哪天会明白。他们自己曾经也装过。

《易经》让人看见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价值观的活法。它不教你怎么赢,它只教你怎么活。赢是偶然,活是根本。它不讲“你值不值得被爱”,它讲“你有没有在这个时位,把自己交出来”。不是委屈,是信任。你信得过这个天道,你信得过你自己本来的样子,就不会乱,就不会慌,就不会跟别人抢你不属于的东西。

从《乾》走到《坤》,从《泰》走到《否》,再从《否》走回《复》。这不是轮回,这是节气。你只要一口气还在正中,你只要知道什么时候是藏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发的时候,你就是顺。你顺着走,天地不拦你。

当一个人真的把这套系统读进身体里去,慢慢的,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很多痛,其实都是“逆”。都不是别人害你的,是你自己把节奏打乱了。你把收的季节当成了放的季节,你硬要去种,那地就烂了。不是命不好,是你不识时务。

而一旦你识了,那个苦就变味了。不是没苦,是你不会再怪。你会知道,哦,这个时候就是得这样,我就在这里,不动。不是消极,是你知道再动就伤根了。

从《易》学会的东西,是不能写在简历上的。但它会慢慢反映在你每天说话的语气里,你看人时眼神的深浅里,你是不是还爱跟人解释自己的选择里。它藏得很深,但它一旦生根,就不容易拔走了。

真正通《易》之后,人会活得越来越像他自己,不是越来越完美。而是越来越自然。越来越不争。越来越有力。也越来越松。

那种松,不是懒散,是信得过天命,也信得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