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卦: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溪水流于山谷,虽遇乱石崎岖,亦不改清澈与向前之心
2025-06-29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传:
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在天地大化的流转中,有时需要“益”的行动落在吉事上,有时却需落在凶事上,这不以人之好恶为转移。《益卦·六三》讲“益之用凶事”,并非说我们刻意去求动荡与冲突,而是说世间万事,总有需要果敢处理、正面迎接风雨的时刻。若遇到天下失序,社会动荡,外有盗贼之患,内有饥荒之忧,此时以益之心去扶持天下,便是“用凶事”而成其益。益在凶事之上,恰是大道运行中“与时偕行”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顺应天道,不是出于好勇斗狠,而是应时应势,守护众生安宁。
天地有疾风骤雨,亦有阳光和煦,圣人观时而动,心中无所挂碍,知晓顺逆本为一体。若逢水灾旱灾而仓廪不足,需开仓赈济,此即“用凶事以益之”;若边疆有寇盗侵犯,需整顿军备安民,此即“用凶事以益之”;若内有奸臣搅乱纲常,需举义纠偏整肃,此亦是“用凶事以益之”。这些都非喜动争斗,而是识时应事,因当下之局而施当下之益,持中守正,无私无我。
“无咎”二字尤为关键,意在提醒心中不可有私意。若益之用凶事而带着私怨,怀着得失之心去行动,则纵使表面成事,内里必有亏缺,早晚会反噬自身。若心中存诚,公义在前,无私无欲,无喜无忧,仅以天理存心,以众生为怀,即使是“用凶事”,亦能行之无咎。“无咎”并非天赐,而是心无所求,心无所执,才能真正无咎。
“有孚中行”,是行动时应当持的根本态度。孚者,诚也,内有诚信,外行中道,不偏不倚,无违天地。此时虽处凶事,却内守诚信,中行而不偏,便可“告公用圭”。圭乃古代臣子进见天子时的信物,告公用圭,象征在重大事务中,以至诚之心进言,以忠直之心奉公。若无此诚信与正道之心,便是枉用圭,空有其表,反成祸患。
六三居“益”之中的重要位置,上承王事,下抚民生,若其位不正,处事偏私,轻则扰乱纲纪,重则动摇国本。故必须“有孚中行”,安住于内心无私无执,遇事不急躁,不退缩,不以私欲乱公义,不以好恶障明智。此时虽行“用凶事”,却如医者之用针砭割痈,不是为伤人,而是为救生;如农者之锄草除虫,不是为摧残,而是为护持生机。
世人常误解“益”仅为安逸时的助益,或以“益”只用于施善、行喜事,而不知“益”的真正精神,是随时随地、随物随宜而施行,无论环境顺逆,心皆安住中正诚意,动皆为天时之流转,行皆为大道之铺展。真正的“益”,从不拘于表象上的顺逆、喜厌,而是视天下之时机而动,视世道人心而施,持中守正,无有偏执。
在平日修持时,应日日观照自身是否存有私欲之心,是否因己意而行是否为众生而行;是否因喜好而趋附是否因道义而立足;是否因贪得而施予是否因诚意而予益。能日日自省,则日日清净,能时时中正,则时时安宁。待时机到来,遇到需要“用凶事”去行益之时,亦能如流水入海,自然无碍,如风拂林梢,自在轻盈。
益卦之道,与天地生生不息同体。天地不执于春之繁华,亦不执于冬之寂寥;不执于昼之明朗,亦不执于夜之深沉。天地以时行益,日月以恒照耀,风雷以时布雨露,山川以润万物,而无所私,无所执。人若心与天地同道,无论遇吉遇凶,皆能处之泰然,动静无碍,施与无求。
若能于心中无取无舍,无喜无忧,于逆境中能保持诚意,于顺境中能守住本心,于繁华中能不忘静定,于清苦中能不生怨尤,则必能在益中行益,在损中知益,在无常中见常,在时运中见道机。在“益之用凶事”时,持此心行事,必能无咎,且能转动时局,利益众生,而自身亦因随顺天道而安乐无碍。
如溪水流于山谷,虽遇乱石崎岖,亦不改清澈与向前之心;如风穿林而过,虽遇密枝横断,亦不改轻盈与润物之志。以此心行此道,方能真正体会“益之用凶事,无咎”的天机,明白一切顺逆,皆为大道使然,心无所求,方可顺应天时而益世益己,于无声处听见春雷,于无形处见得道光。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