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益卦: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不知止必自毁其福
2025-06-29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传:

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世间最难之处,并非行于困厄之中,而是立于高处时如何保持清明,持守不失。益卦至上九,已至顶点之位,若不知内观节制,反而因位高权重而易生偏私,损其根本,陷入“莫益之,或击之”的凶险境地。此卦的智慧,恰恰是提醒人在“得势”之时,仍须心安于道,行守于恒,不可因外境得失而动摇初心,不可因利益丰盛而失去平和。

“莫益之,或击之。”是说在天地运行的节律里,当益已至极时,便无以再益;若再强加索取或扩张,便是天地所击之处。上九居高位,本已得天时地利之益,此时若仍不知止,不知满足,还欲再益,必生贪欲之心,必招众怨之击,凶险也随之而来。此处所言之“击”,并非外在的打击,而是内在的反噬,是因不知止而自毁其福分,因不知足而自损其道基。

“立心勿恒,凶。”是进一步揭示人在此时真正的危险处:心志摇摆不定,立心无法恒久专一,容易被外在利益所诱,被名誉权势所扰,被恐惧怀疑所惑。天地之间,动静自有其时,进退自有其序,若在益极之时仍欲进取而不知退守,便如浪高之时欲再推浪,风盛之时欲再加风,反令自身坠落。上九教人,心要恒于道,恒于德,恒于诚信仁厚,而非恒于欲望、恒于执念,否则必致凶险。

《象传》曰:“莫益之,偏辞也。”偏辞即偏执之意,乃是提醒人在得益之时,最易生出执念偏私,以自我之私欲凌驾于道义与节度之上;“或击之,自外来也。”是指当偏执生起,便失去了天地和众人自然的护佑,而迎来外来的冲击与阻碍。此时天地无私,击之无情,唯因己失恒心,自招其祸。

人常说要在困境时修德行道,其实更难的是在顺境得势之时修德行道。困境之时,人易知谦卑,易知谨慎;顺境之时,人易忘谦逊,易生傲慢。天地的大道运行,从来顺逆有时,盈虚有度,得时当取,满时当退。《益卦》至此所示,即是天地大道行益至极后,自当止足之理。若心不知止,无论外在如何安稳,内在必生波澜;若心知止,虽外在风雨交加,内在亦可安宁如水。

“立心勿恒,凶”亦在提醒人,恒心并非固执己见,也非一意孤行,而是安住于道之中,安住于仁义诚信之中。若是执着于一己之私、一己之欲,便是失去恒心;若是安住于道之恒心,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利益如何变动,心中依旧保持澄明定静,便是天地所佑的大吉之道。

如何在得势时守住恒心?一是常以天道观己,二是常以诚意照己。以天道观己,即是时时观照自身是否顺应时位,是否合乎道义,是否符合天地运行之节律。得势时能知止,不争功,不争利;处下位时能知进,奋发而不懈怠。以诚意照己,即是每日自省内心是否保持善良、诚信与宽厚,是否有贪欲之心作祟,是否有嫉妒之念干扰。若能日日自省,日日修正,如园丁日日修枝除害,保持心地清净柔软,便能在得失变幻之间不失本心。

古人言:“盛极则衰,满招损,谦受益。”上九之凶,即是盛极欲满之害。故而处在益极之时,要懂得以谦抑满,以退守盈,以安静柔软的姿态涵养自己,接纳天地变化,而非用强硬扩张去破坏节律。此时看似是损自己之欲,其实是保全自己之福,看似退让一步,实则让天地间更多的流动生生不息。

王阳明曾言:“心即理也。”意思是只要你的心真正安住在仁义诚信中,外在的时位自然会在合适时成全你该做的事;若心中被贪欲所扰,即使外在风调雨顺,也终究难成大事。上九的智慧,正是教人修心以居高位,以谦抑得势,以无私守益,以仁厚持恒。

若我们在生活、事业、家国治理之中,能在得益时依旧心怀谦逊,在得势时依旧心怀敬畏,不以一己之私扰乱天地之间的节律与和谐,那么天地便无有击之之机,众人亦无有怨恨之口,自己亦无有悔恨之事。这样,方能得“真益”,而非一时之益;方能得“久安”,而非暂时之乐。

愿你在顺境得势之时,仍能保持如水之心,如山之定,如风之自在,如地之厚德。持守无求无执之恒心,以顺应天地时位而益,不以偏私自益为益,不以扩张执着为益。如此,天地无所击,众人无所怨,自己无所悔,于万变之中自得自在,于盛极之时自保圆满。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