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有些东西它从根上就给你决定了一些东西?根儿无所执,心自自由
2025-07-02

生命中的“根”,究竟是什么?很多人以为,成长背景与童年的环境,就像一棵树的根,把我们的选择和思维定格在过去的泥土里,让一生都难以摆脱它的牵引。曾经住过十平米的地下室,看过坑洼的乡间小路,于是长大后在面对跑车与大G时,总是下意识地考虑底盘会不会被刮到,道路是否能够通过。这看似是理性的现实考量,却也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牵引着内心深处的偏好与恐惧,让选择与向往总是被限制在过往经验的围墙里。

然而,当看清这些“根”的本质,心中会生出另一种安定与自由。根究竟是否真实存在?若回到生命最初,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任何标签,没有任何预设,这时所谓的“根”又从何而来?过去被认为是“根”的那些习惯与思维,只是被反复重复、被不断强化的惯性,并非真正不可撼动的本质。

真正的根,是心。当心本自清明,便能在面对任何选择时自由自在,无需被过往经验所困扰,无需被环境限制所约束。财富、成长背景、教育模式,都只是生命中经过的风景,而非生命本身的限制。真正修行与觉察的人,能够看见这些外在条件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选择,又能在觉察到这一影响的当下,选择不被影响,选择重新定义自己的路径。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格局是慢慢养大的”,认为要拥有一定财富和稳定安全感后,才能谈长期主义与自由选择。然而这只是生命的一种可能走向,并非唯一路径。对于未觉察未修行的人来说,财富的积累确实提供了安全感,让他们得以从生存焦虑中脱离出来,开始有余力谈论长期与耐心。然而对于修行与觉知的人来说,自由与格局不需要外物赐予,而是由内在的稳定与洞察带来。

真正的自由,是敢于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非被惯性与恐惧裹挟着前行。当一个人看见自己在跑车和大G之间的取舍,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安全感的执念,是源于对过往贫穷记忆的潜在恐惧,那么此时便拥有了自由的可能。因为看见,便意味着能够选择,能够重新书写。

真正的修行,不在于斩断与过去的联系,而在于在联系中看见不被牵制的空间。可以带着记忆继续前行,也可以在记忆里笑着回首,但不再被记忆决定。无论曾经贫穷还是富有,曾经安全还是动荡,都是生命完整的组成部分,但当下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选择,都应源自当下的真实需要,而非过往阴影的延续。

心若无执,世界便无碍。当不再执着于“根”的概念时,生命便获得了再创造与再选择的可能。可以选择热爱跑车,可以选择大G,可以选择步行看路边的花朵,也可以选择坐在静室中安静读书,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自由的延伸,而不再是恐惧的投射。

若能在每日生活中不断练习觉察,觉察每一个想法背后是否藏着恐惧与执念,觉察每一次选择是否源于真实的心声,觉察每一个欲望是否只是旧习的惯性反应,便能在平凡中获得非凡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口头上的潇洒,而是当真正面对选择时,内心无惧,能够从容做出当下最贴近真实的决定。

修行是打破“根”的唯一途径,也是让生命不断更新的钥匙。外在世界可以提供经验,但不能决定未来。过去的经验可以提供参考,但不能成为牢笼。每一次呼吸都可以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生命起点,每一次选择都可以是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

无论曾经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曾经安全还是动荡,无论曾经被爱还是被忽视,过去都已经过去。真正重要的是当下的心,当下是否清明,当下是否看见,当下是否能够无惧地向前。

生命本质是自由流动的河流,当停止执着于“根”的幻影,便能回归到这份流动中,让生命在每一次觉察中获得新生,让行动在每一次选择中更加自由,让心在每一次呼吸中更加平静。

当这一切真正成为生命的自然状态时,过去的一切便成为生命的背景,而非限制。当下的每一步,便是通向真实自由的道路。

如夜话,至此。